李新奇[中科院博士]

李新奇[中科院博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新奇,1965年出生。2004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5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之後,相繼到比利時Antwerp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基本信息

李新奇,1965年出生。2004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5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之後,相繼到比利時Antwerp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1年作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海外引進人才到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2008年作為平台建設首席專家到北京師範大學工作。

研究領域

涉及量子耗散、量子輸運、量子點物理,以及與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相關的量子物理和器件物理。目前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固態量子計算及其相關物理研究方面,特別是量子態的相干操縱,相干控制以及量子測量等重要前沿問題。在以美國PhysicalReview為主的國際物理學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60篇,取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如下:(1)在共振隧穿系統中,用閉路格林函式理論研究了電磁環境效應、ac回響以及庫侖阻塞,cotunneling等問題。(2)在mesoscopicHallbar系統中研究了非均勻弱磁場下的輸運性質。該項研究奠定了用mesoscopicHallbar做非破壞弱磁測量的基礎,並在後來(其他實驗組)的實踐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套用。(3)在量子點物理方面,利用晶格馳豫理論,研究了單個量子點光躍遷譜線寬度問題,建立了能描述大量實驗結果的公式。此外,還系統研究了與量子點作為光電器件密切相關的熱載流子能量馳豫問題,對phonon-bottleneck問題提出了廣為關注的獨特見解。(4)將介觀物理中的Buttiker理論套用於分子系統中的電荷轉移與輸運問題,引入的電子退相干對著名的Marcus理論(Nobel獲獎工作)做出了效應明顯的補充,並在DNA電荷轉移與輸運現象中得到了很好的檢驗。(5)設計了基於耦合量子點的量子計算機方案,研究了幾何量子計算問題,建立了粒子數相關的條件量子主方程,並成功用於固態量子比特的量子測量和量子點輸運的全計數統計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