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

李建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

李建偉,1983年7月-1987年7月,于山東經濟學院(現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系物資經濟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1989年1月,於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通大學)物資管理工程系物資流通與組織專業研究生班學習,199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1999年7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巨觀經濟方向學習,獲理論經濟學博士學位。 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人物履歷

1989年1月-2000年2月,在建設部中國建設物資總公司工作,歷任設備部經理助理(1993年)、設備部副經理(副處長,1994年)、北京中建天利物資貿易公司副經理(1999年),主管建設部系統機電儀外匯、進出口貿易、機電設備、出租汽車營運車輛供應等工作。

2000年2月-2011年11月,調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歷任巨觀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副主任(2001年)、第一研究室主任(2006年)、社會發展部副部長(2011年),

2001年被評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07年被評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成長和金融發展。

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委派參加中央組織部博士服務團,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掛職副州長、州政府黨組成員,協助分管州政府研究室、教育、科技、文廣新、衛生、旅遊、體育等工作,聯繫州紅十字會、州共青團、州科協、州社科聯、州文聯等工作。

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研究領域

經濟成長、金融發展

主要成就

(主持或參與過的)重要課題及重大項目

1、參與“利用外資與中國經濟成長”,2001年外經貿部委託課題

2、參與“金融監管與金融改革”,2001年國務院委託課題

3、參與“我國保險業未來發展的巨觀經濟環境分析”,2002年保監會委託課題

4、主持“我國小商品出口發展戰略研究”,2003年外經貿部政策研究室委託課題

5、參與“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2003年北京師範大學承擔外經貿部委託課題

6、參與“我國科技投入與金融體制創新研究”,2004年科技部委託課題

7、主持“利用外資與經濟成長關係研究”,2004年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委託課題

8、主持“我國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徵及其與經濟波動的關係”, 2005年中財辦委託課題

9、主持“我國不同收入階層居民消費行為的特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2005年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委託課題

10、主持“2006-2010年中國房地產發展預測報告”,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研究部課題

11、參與並協調“東營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2006年山東東營市經濟開發區委託課題

12、參與“中國貨幣與財政政策效果評析”,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管理學院承擔教育部重點課題

13、參與並協調“企業社會責任與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及案例分析”,2008年山東魯能集團委託課題

14、參與並協調“社會責任與石油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與案例分析”,2008年大慶油田委託課題

15、參與“陝甘寧革命老區發展振興規劃”,2010年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委託課題

16、主持“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與”城中村“改造”,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委託課題

17、主持“我國節能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2010年北京市理想偉業委託課題

18、參與並協調“‘十二五’平涼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甘肅平涼市發改委委託課題

19、參與並協調“資產泡沫:國際經驗與我國現狀”,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部重點課題

20、主持“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新農村建設模式研究”,2011年北京市和諧豐源(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委託課題

21、主持“中國式通脹: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分析”,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部重點課題

22、主持“我國應對危機的巨觀調控政策向正常狀態平穩過渡的條件與方式”,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招標課題

23、主持“中國低碳功能區動態評價指標體系研究”,2011年中國總量經濟學會低碳研究中心委託課題

24、主持“中國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暨蔄山模式研究”,2010年山東威海市工業新區委託課題

25、從2002年開始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形勢分析工作,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形勢分析小組主要成員之一

26、從2000年開始主持並完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研究部“中國月度經濟成長模型”、“中國季度經濟成長模型”、“中國年度經濟成長模型”、“美國季度經濟成長模型”的建模工作

研究報告

截至2012年11月共獨立完成或合作撰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調查研究報告專刊》、《調查研究報告擇要》151篇:

1、“影響我國經濟結構轉變的幾個因素”,199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4號

2、“我國經濟成長持續下滑的結構性因素”,199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79號

3、“”十五“期間巨觀經濟政策取向”,200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52號

4、“我國經濟進入調整性增長期”,200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21號

5、“利用外資對我國經濟成長的直接貢獻”,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0號

6、“韓國在克服金融危機過程中加快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8號

7、“新時期我國利用外資的戰略思考”,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3號

8、“結構轉變與經濟成長的周期性波動”,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30號

9、“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理論思考與實證分析”,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25號

10、“日本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最新進展”,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5號

11、“金融創新對我國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的影響”,200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09號

12、“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趨勢預測”,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38號

13、“2002年前三季度經濟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未來發展趨勢預測”,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4號

14、“近年來我國巨觀調控政策綜合效力評估”,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5號

15、“中國月度巨觀經濟形勢計量分析模型”,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156號

16、“2002-2003年經濟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1號

17、“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成長的關係”,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34號

18、“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特徵”,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8號

19、“關於”非典“對經濟影響的初步分析和建議”,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3號

20、“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分析”,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20號

21、“2003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全年展望”,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72號

22、“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波動及其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53號

23、“對今明兩年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和政策建議”,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01號

24、“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問題的初步分析”,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27號

25、“2004年經濟發展趨勢預測和政策建議”,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28號

26、“2004年經濟成長趨勢預測分析”,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5號

27、“我國金融業科技投資的主要形式、問題與原因分析”,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72號

28、“我國科技投入與金融體制創新研究”,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54號

29、“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93號

30、“我國小商品出口的基本情況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94號

31、“我國小商品出口的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與對策”,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95號

32、“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徵與趨勢分析”,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34號

33、“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問題”,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6號

34、“今明兩年經濟形勢判斷和政策建議”,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7號

35、“我國保險業的風險與對策”,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63號

36、“我國保險市場競爭格局的主要特點及其演變趨勢”,2004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81號

37、“人力資本積累對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0號

38、“保險業資產負債匹配風險及其管控”,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8號

39、“投資率和消費率的國際比較分析”,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7號

40、“投資率的演變趨勢及其周期性波動特徵”,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21號

41、“我國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徵及其與經濟波動的關係”,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0號

42、“利用外資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3號

43、“利用外資與我國勞動力就業結構轉變的關係”,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6號

44、“外商投資經濟稅收對我國稅收收入的影響”,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7號

45、“利用外資對我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8號

46、“2005年經濟成長呈穩定態勢宜加大改革力度”,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5號

47、“2005年下半年巨觀調控應特別重視的幾個問題”,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6號

48、“加入WTO後我國保險業的變化及存在問題”,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8號

49、“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態勢與明年走勢分析”,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80號

50、“對2006年巨觀經濟政策的建議”,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81號

51、“長春淨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與經驗總結”,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42號

52、“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號

53、“我國經濟成長的內在趨勢及其周期性波動特徵”,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7號

54、“對當前經濟形勢及未來走勢的基本判斷”,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3號

55、“當前經濟發展中的若干問題分析和建議”,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4號

56、“2006年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與主要問題”,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2號

57、“2007年經濟走勢分析與政策建議”,200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3號

58、“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問題”,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號

59、“2007年上半年經濟走勢判斷及政策建議”,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號

60、“對改善住房巨觀調控和規範住房市場秩序的認識與思路”,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3號

61、“當前經濟形勢和主要問題”,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9號

62、“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政策建議”,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20號

63、“對今年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0號

64、“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與政策建議”,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1號

65、“關於2007年價格形勢的基本判斷”,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7號

66、“關於2008年經濟形勢展望與政策建議”,200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8號

67、“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與2008年展望”,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9號

68、“2008年物價走勢與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21號

69、“2008年經濟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22號

70、“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8號

71、“2008年我國物價發展趨勢預測與政策建議”,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9號

72、“汶川地震災害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6號

73、“地震等突發災害對各國經濟成長影響的國際比較”,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7號

74、“汶川地質災害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評估”,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9號

75、“當前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與發展趨勢”,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9號

76、“當前經濟成長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政策建議”,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50號

77、“對當前物價與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64號

78、“2009年經濟走勢與政策選擇”,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65號

79、“美國次貸危機的生成機制與擴張效應”,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6號

80、“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成長的影響評估”,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7號

81、“美國次貸危機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未來中美經濟發展的影響”,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8號

82、“案例研究: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積極探索”,2008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47號

83、“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相關政策建議”,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6號

84、“回升態勢明朗通脹預期增強”,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67號

85、“增強巨觀經濟政策的可持續性和靈活性”,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69號

86、“我國經濟的周期性回調對GDP增速下滑的影響”,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8號

87、“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的產業因素與需求因素”,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9號

88、“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80號

89、“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對GDP增速下滑的影響”,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1號

90、“推廣糧食集中乾燥技術,減少收儲損失”,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98號

91、“2010年有望爭取經濟平穩增長和物價溫和上升的較好局面”,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94號

92、“我國經濟增速回升的周期性因素與需求因素”,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3號

93、“我國消費持續快速增長的周期性與結構性因素”,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3號

94、“我國巨觀調控政策力度保持穩定情景下的經濟發展前景”,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4號

95、“我國巨觀調控政策力度擴大情景下的經濟發展前景”,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5號

96、“我國巨觀調控政策力度收縮情景下的經濟發展前景”,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6號

97、“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與外部發展環境”,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57號

98、“大慶油田履行社會責任的總體狀況”,200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57號

99、“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39號

100、“經濟成長下行壓力加大,巨觀經濟政策應適時微調”,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40號

101、“加快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建議”,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40號

102、“未來兩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與發展環境”,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45號

103、“外部發展環境企穩情景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46號

104、“外部發展環境大幅度波動情景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47號

105、“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中村“問題與”城中村“改造”,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7號

106、“我國”城中村“產生的背景、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造面臨的主要挑戰”,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39號

107、“我國各地”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比較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40號

108、“我國各地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與經驗”,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41號

109、“加快我國”城中村“改造的戰略思路與對策”,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42號

110、“經濟成長降中趨穩,潛在風險需要警惕”,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80號

111、“199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演變特點與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5號

112、“人民幣有效匯率波動影響我國經濟成長的路徑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6號

113、“我國初級產品和工業品進口的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7號

114、“我國消費品、資本品和中間品進口的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8號

115、“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對我國出口的直接影響”,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9號

116、“我國初級產品和工業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0號

117、“我國消費品、資本品和中間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1號

118、“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我國進口數量、進口價格和進口價值的直接影響”,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2號

119、“我國經濟增速回調的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6號

120、“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與外部發展環境”,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7號

121、“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分析”,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8號

122、“我國經濟運行開始回歸正常增長軌道”,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99號

123、“明年經濟成長可能前低後高,通脹壓力趨於增強”,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擇要》第100號

124、“我國物價結構性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未來走勢”,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09號

125、“實現我國經濟成長需求模式轉換的路徑與政策選擇”,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13號

126、“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背景與原因”,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7號

127、“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美元廣義匯率和美國債務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8號

128、“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9號

129、“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0號

130、“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1號

131、“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傳導機制”,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57號

132、“我國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58號

133、“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59號

134、“我國農村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0號

135、“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1號

136、“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2號

137、“近年來我國物價上漲的主要特徵”,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4號

138、“我國進口價格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5號

139、“我國出口價格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6號

140、“我國經濟與物價的中長期發展前景”,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7號

141、“抑制我國物價過快上漲的模擬對策分析”,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68號

142、“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趨勢與對策”,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6號

143、“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75號

144、“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與能源需求”,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76號

145、“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的重大重新:理想偉業”節能超市“運營模式”,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82號

146、“理想偉業‘節能超市’創新模式:市場背景和案例分析”,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專刊》第83號

147、“新形勢下東南沿海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思路――以杭州為例”,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47號

148、“以改善民生為核心,穩步推進我國城鎮化進程――威海工業新區MAN山鎮民生型城鎮化模式的經驗與啟示”,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194號

149、“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的復甦特點”,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28號

150、“美國財政支出緊縮對經濟復甦前景的影響”,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29號

151、“美國經濟政策相對穩定情景下的經濟復甦前景”,2011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第230號

學術論文

截至2012年11月共獨立或合作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與專訪文章135篇:

1、夏傑長、李建偉:“高科技產業投融資問題探析”,《財經論壇》1997年第1期

2、李建偉:“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工作的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8年第2期

3、李建偉:“論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山東經濟》1998年第2期

4、李建偉:“勞動力過剩條件下的經濟成長”,《經濟研究》1999年第9期

5、李建偉:“影響我國經濟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求是》內部文稿2000年第3期

6、李建偉:“中國‘入世’後的中日經貿關係”,《國際貿易》2000年第8期

7、米建國、李建偉:““十五”期間巨觀經濟政策取向”,《上海投資》2000年第10期

8、李建偉、米建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性增長期”,《財貿經濟》2000年第10期

9、李建偉:“影響我國經濟結構變化的幾個因素”,《中國黃金海岸年鑑2000》第一部分“經濟結構調整”篇

10、李建偉:“利用外資三大影響不可忽視”,《中國信息報》2001年1月22日理論版

11、李建偉:“經濟最優增長的條件是什麼”,《中國信息報》2001年3月5日每日聚焦

12、李建偉:“結構提升與周期啟動”,《經濟日報》2001年12月10日理論版

13、李建偉、米建國:“中長期內我國經濟將持續向好”,《金融時報》2001年4月21日理論版

14、李建偉、米建國:“我國經濟成長周期性波動的特徵及發展趨勢”,《經濟縱橫》2001年第5期

15、合著:“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與巨觀經濟政策選擇”,《財貿經濟》2001年第6期

16、李建偉:“金融適度:經濟最優增長的必要條件”,《金融時報》2001年11月3日理論版

17、李建偉:“日本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啟示”,《中國信息報》11月12日經濟觀察版

18、李建偉:“未來金融創新新領域:資產證券化”,《中國信息報》11月26日經濟觀察版

19、李建偉:“充分認識國際形勢,變壓力為動力”,《經濟日報》2001年12月10日理論版、《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年第一期

20、李建偉:“我國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及其對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1月9日

21、魏佳寧、李建偉等:“日本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最新進展”,《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1月22日

22、李建偉、楊琳:“金融結構轉變與實體經濟結構升級”,《財貿經濟》2002年第2期、第3期連載

23、李建偉、米建國:“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理論思考與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24、李建偉、盧中原:“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趨勢預測”,《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9期

25、合著:“明年GDP增長率有望持續走高”,《中國證券報》2002年12月6日理論版

26、合著:“今年7%增長計畫可完成”,《新經濟導刊》2002年11月

27、合著:“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與發展趨勢預測”,《經濟界》2002年第6期

28、合著:“穩定巨觀政策 鞏固經濟自主增長的基礎”,《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13日

29、合著:“當前經濟運行的特點與走勢”,《經濟日報》2003年1月13日

30、李建偉:“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規律及其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3期

31、李建偉:“近年來中國巨觀調控政策的綜合效力評估”,《經濟縱橫》2003年第5期,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1期、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32、李建偉:“加入WTO後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加入WTO與中國服務貿易》,商務印書館出版,2003年3月

33、李建偉:“超常規發展的八個秘訣--賽得研究系列報告之五”,《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5月26日

34、李建偉:“今後我國巨觀調控政策的重點目標”,《經濟要參》2003年第31期

35、李建偉:“近年來中國巨觀調控政策的綜合效力評估”,《經濟縱橫》2003年第5期

36、盧中原、李建偉、張立群:“非典不改我國經濟成長內在趨勢”,《人民日報》2003年6月2日《經濟周刊》

37、盧中原、李建偉、張立群:“非典對我國經濟影響的分析”,《經濟日報》2003年6月2日《理論周刊》

38、盧中原、李建偉、張立群:“非典可能使全年經濟成長放慢0.5-1.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6月3日

39、李建偉:“我國經濟進入新的上升期”,《經濟日報》2003年6月30日《理論周刊》,《決策諮詢通訊》2003年第5期

40、李建偉:“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有多長”,《經濟日報》2003年7月25日《產經透視》

41、李建偉:“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特徵”,《經濟研究》2003年第7期,轉載於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國民經濟管理》2003年12期

42、合著:“當前經濟形勢的特點與走向”,《經濟日報》2003年11月17日

43、李建偉:“劉國光教授經濟成長理論”,《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11期

44、李建偉、餘明:“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波動及其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世界經濟》2003年第11期、轉載於《新華文摘》200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新思路》2004年第1期、《國民經濟管理》2004年第1期

45、合著:“對今明兩年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和政策建議”,《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11期

46、李建偉:“產業結構升級--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中國財經報》2004年2月7日

47、專訪:“怎樣看待當前的經濟成長趨勢”,《經濟日報》2004年4月5日第5版

48、李建偉:“當前我國投資增長的主要特徵、原因及對未來經濟成長的影響”,《經濟縱橫》2004年第3期頭版,轉載《市長參考》2004年第7期、《投資與證券》2004年第6期

49、合著:“當前巨觀經濟分析”,《經濟日報》5月10日

50、李建偉:“我國小商品出口形勢分析”,《經濟日報》“理論與實踐”2004年7月13日

51、李建偉:“科技發展亟待金融助力”,《經濟日報》2004年6月22日

52、李建偉:“進出口貿易與經濟成長”,《經濟日報》理論周刊2004年7月20日

53、李建偉、楊琳:“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徵與趨勢分析”,《國際貿易》2004年第10期

54、合著:“明年經濟走勢與政策建議”,《經濟日報》2004年10月25日

55、合著:“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和政策建議”,《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10期

56、楊琳、李建偉:“我國保險業的風險與對策”,《經濟要參》2005年第8期

57、專訪:“投資即將迎來收縮周期?”,《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4月28日

58、專訪:“讓投資進入新的‘鳥籠’”,《人民日報》2005年3月21日

59、李建偉:“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06年《經濟界》第2期

60、李建偉:“中國投資率和消費率的演變特徵及其與經濟波動的關係”,《中國經濟周期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

61、李建偉:“我國經濟成長的內在趨勢及其周期性波動特徵”,《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四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國民經濟管理》2006年第10期

62、李建偉:“2007年經濟成長或回調”,《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12月14日

63、李建偉:“投資率和消費率演變特徵的國際比較”,《中國金融》2007年4月第8期

64、李建偉:“弱化經濟的流動性過剩是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中國發展觀察》2007年第7期

65、李建偉:“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周期性波動特徵與影響因素分析”,《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9期、轉載人民大學《商貿經濟》2007年第12期

66、李建偉:“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及熱點分析”,《中國發展觀察》2007年第12期

67、合著:“中國住房市場發展的基本判斷與住房政策走向前瞻”,2007年12月《改革》第12期

68、合著:“2007年經濟形勢基本判斷與2008年展望”,《財貿經濟》2008年第1期

69、專訪:“2008:中國經濟轉型進入陣痛期”,《中國發展觀察》2008年1月

70、李建偉等:“汶川地震災害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2008年《經濟界》第4期

71、合著:“當前經濟運行的態勢、主要問題與政策建議”,《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8期

72、李建偉、余斌:“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的主要特徵及影響因素”,《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9期

73、李建偉:“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波動特徵與未來發展趨勢預測”,《中國發展觀察》2008年第10期,轉載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2009年第1期

74、李建偉、楊琳:“美國次貸危機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未來中美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11期,轉載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導刊》2009年第4期

75、合著:“當前與2009年經濟走勢判斷和政策選擇”,《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12期

76、李建偉、楊琳:“美國次貸危機的生成機制與擴張效應”,《發展研究》2009年第1期

77、李建偉、余斌:“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的影響求因素”,《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7期

78、李建偉、楊琳:“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及其風險擴張機制”,2009年《重慶工學院學報》第7期

79、余斌、李建偉:“工業企業‘去庫存化’對GDP走勢下滑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7月21日、《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年第12期、《中國發展觀察》2009年第7期

80、李建偉、余斌:“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的產業因素與需求因素”,《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7月15日、《發展研究》2009年第8期

81、李建偉:“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對我國經濟成長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7月22日

82、李建偉:“經濟趨企穩回升,可持續性仍面臨很大挑戰”,《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8月2日

83、李建偉:“反彈力度弱化,經濟運行趨穩”,《中國發展觀察》2009年第9期

84、李建偉:“調控政策擴張力度趨穩 經濟增速持續回升”,《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10月26日

85、李建偉、余斌:“中國經濟發展態勢預測:基於國際環境與國內條件”,《改革》2009年第11期,獲2010年重慶市第十屆期刊好作品一等獎

86、李建偉:“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與發展前景”,《中國發展觀察》2009年第12期

87、李建偉、余斌:“巨觀調控政策力度適度收縮情景下的經濟發展前景”,《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1月8日、《重慶工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88、李建偉、余斌:“我國巨觀調控政策力度保持穩定情景下的經濟發展前景”,《重慶工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89、李建偉等:“經濟回歸快速增長軌道”,《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1月25日

90、李建偉:“我國經濟增速持續回升的影響因素與發展趨勢”,《財貿經濟》2010年第1期,轉載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2010年第5期

91、李建偉:“2010年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模擬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1期

92、李建偉:“未來兩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與發展環境”,2010年《經濟界》第3期

93、合著:“巨觀調控政策力度緊縮 經濟增速回調壓力加大”,《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4月19日

94、李建偉、余斌:“未來兩年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與發展趨勢”,《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4期

95、合著:“經濟成長下行壓力加大,巨觀經濟政策應適時微調”,《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5期

96、李建偉:“人民幣有效匯率波動影響我國經濟成長的路徑分析”,《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5月28日

97、李建偉:“增速降中趨穩 通脹壓力趨緩”,《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7月19日

98、李建偉:“未來兩年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與趨勢”,《發展研究》2010年第6期

99、李建偉:“人民幣升值對世界經濟成長不利”,《紫荊》2010年6月

100、李建偉:“中國經濟前景判斷:2010-2014”,2010年《改革》第7期

101、李建偉:“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對我國出口的直接影響”,2010年《中國經貿》第7期

102、專訪:“下半年汽車市場高增長勢頭不再”,《中國汽車報》2010年8月2日

103、李建偉:“199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演變特點與影響因素分析”,2010年《發展研究》第8期

104、李建偉:“經濟增速降中趨穩”,《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10月25日

105、合著:“經濟運行趨於正常增長軌道、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中國發展觀察》2010年第11期

106、李建偉:“內需模式:有道理的變局”,《現代商業銀行》2010年第12期

107、李建偉、余斌:“我國物價結構性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未來走勢”,2011年《山東財政學報》第1期、《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1月7日、《經濟要參》2011年第4期特稿

108、李建偉、楊琳:“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背景與影響”,《改革》2011年第1期

109、李建偉、楊琳:“美國調控政策保持不變情景下的經濟復甦前景”,《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110、楊琳、李建偉:“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風暴的根源分析”,《經濟縱橫》2011年第5期

111、李建偉:“實現我國經濟成長需求模式轉換的路徑與政策選擇”,《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112、專訪:“讓流通成為穩定物價的'調節閥‘”,《經濟日報》2011年8月11日

113、李建偉、余斌:“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趨勢與對策”,《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8月18日

114、合著:“利率拿捏、匯率尺度與抑制我國物價過快上漲的對策選擇”,《改革》2011年第8期

115、李建偉:“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8期

116、李建偉、余斌:“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經濟縱橫》2011年第9期

117、李建偉、余斌:“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趨勢與對策”,《發展研究》2011年第9期

118、李建偉:“我國經濟與物價的中長期發展前景”,《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年第10期

119、專訪:“提高農民幸福指數是最大民生”,《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10月11日

120、李建偉:“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121、李建偉:“四招應對美債危機和中國通脹”,《紫荊》2011年第9期

122、李建偉:“我國進口價格的影響因素及政策建議”,《經濟縱橫》2011年第10期

123、李建偉:“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與能源需求”,《發展研究》2011年第11期,轉載於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2年第3期

124、李建偉:“我國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的影響因素”,《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11期

125、李建偉:“美國經濟復甦特點、或有困境及其現實因應”,《改革》2011年第12期

126、李建偉:“我國出口價格的影響因素及其貢獻評估”,《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127、李建偉:“美國經濟復甦前景的多情景比較分析”,《發展研究》2012年第3期

128、李建偉:“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的復甦特點”,《經濟要參》2012年2月第7期,轉載《市長參考》2012年4月第4期

129、專訪:“收入分配改革是轉型的關鍵”,《中國經濟時報》2012年3月8日

130、李建偉:“不同政策取向對美國工業生產、家庭收入與就業的影響”,《發展研究》2012年第4期

131、李建偉:“美國金融與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的多情景比較分析”,《發展研究》2012年第5期

132、李建偉:“我國經濟成長前景的多情景比較分析”,《經濟學動態》2012年第5期

133、李建偉:“中國經濟增速即將探底回升”,《紫荊》2012年第6期

134、專訪:“宏調首務是防止深度下滑”,香港《經濟導報》2012年7月16日

135、李建偉:“我國經濟增速深度下滑的影響因素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經濟縱橫》2012年第8期

著作文獻

作為主要作者或撰稿人合作完成學術著作五部:

1、趙晉平等著《利用外資與中國經濟成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李曉西、李建偉等著:《中國貨幣與財政政策效果評析》,人民出版社,2008年

3、余斌、李建偉等著《資產泡沫:國際經驗與我國現狀》,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年。

4、余斌、李建偉著《中國式通脹:我國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市場出版社,2011年。

5、李建偉、楊琳著《美國金融危機:根源、影響與發展趨勢》,中國市場出版社,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