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岱江

李岱江

李岱江,呂劇小生。1933年12月生於山東省莘縣城內文昌街。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他在呂劇唱腔的掌握上,有很紮實的基本功,對呂劇男聲唱腔方面有繼承,有發展,有創新。他的唱腔深為廣大呂劇迷們所喜愛,他為呂劇小生行當的誕生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呂劇演唱中獨領風騷。代表劇目《姊妹易嫁》、《借年》、《梨花獄》、《釵頭鳳》、《井台會》、《小姑賢》等。他的表演瀟灑穩重,唱腔清新流暢,婉轉華麗見長,深受山東廣大戲迷喜愛。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岱江,男,呂劇小生。祖籍山東莘縣。1933年12月生於山東省莘縣城內文昌街。

成長經歷

1933年12月出生山東省莘縣城內文昌街。

1944年莘縣解放後,入世隆抗日完國小習。

1949年秋考入平原省陽穀縣安樂鎮師範學習。
1951年參加平原省聊城專署文工隊。
其間參加“寶山參軍”,歌劇“王秀鸞”評劇“子女婿”排練和演出。
1952年參加平原省文藝整風,其間排演並演出了以評劇形式演出的“救濟(急)包”。
1953年平原省撤銷後,被分配山東省實驗歌劇團後改為山東省呂劇團,任演員。參加了在濟南大觀電影院的第一次公演。演出劇目《井台會》是魏奎元。《小姑賢》飾王登雲。
1954年隨團赴上場參加華東區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參加了呂劇“井台會”(展演劇目)(飾魏奎元)。
1955年晉京匯報演出。
其間曾到中央實驗歌劇院學習傳統訓練,並得到崑曲大師侯永奎先生的肯定與表揚。(註:我們學習練功訓練結束時,侯永奎與韓世昌,最後驗收,侯永奎先生問我跟誰練功,練了幾年功。最後侯老師說:園場不錯,好好練功。)
1955年冬隨團參加赴朝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演出任務。
1956年底赴長春電影製片廠,參加“李二嫂改嫁”舞台藝術片和“借年”的拍攝工作。
1958年赴福建前線慰問解放軍。同年于山東省委禮堂為劉少奇主席,王光美同志演出,並親切接見了我們,還詢問了呂劇的起源,為什麼叫呂劇,當時的省委書記舒同志做了回答,問到誰是團長,貴姓,劉梅村同志作了回答,劉主席,你姓劉我也姓劉,我們是一家嘛。
1960年為主席演出,《借親》演出結束後,毛主席接見我們幾位演員(郎鹹芬,林建華,李岱江,王俊英,常蘭,劉艷芳)
1959年為郭沫若先生演出《借親》,他還給我們寫了一首詩,看呂劇團演出《借親》書贈,東風送暖百花香,開到芙蕖韻滿塘,一片清芬無限意,大明湖畔柳絲長。
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3年參加了香港電影製片廠拍的“姊妹易嫁”,並為劇中人毛紀配唱。
1964年晉京匯報現代戲“沂河兩岸”我飾演支部書記李永春。其間並進入中南海為朱德總司令(委員長)演出“沂河兩岸”,“龍鳳面”。
同時,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為周總理演出了“沂河兩岸”。演出結束後,康生代表總理到後台接見,他說:“總理叫我代表他給同志們祝賀,因為他要到機場接一個外國代表團,沒有時間了。呂劇團演的沂河兩岸,反映了生產鬥爭,完全成功,完全成功,完全成功!這是總理親口說的。”
自從事呂劇事業以來,幾次重大的活動我都參加了:五十年代到朝鮮,六十年代到福建,七十年代到廣西,八十年代到老山。
1989年被文化部批准為尖子演員,並受到山東省人民政府嘉獎。
1992年被國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領導指示退休。

經歷

李岱江李岱江

1944年莘縣解放後,入世隆抗日完國小習。1949年秋考入平原省陽穀縣安樂鎮師範學習。1951年參加平原省聊城專署文工隊。其間參加《寶山參軍》、歌劇《王秀鸞》、評劇《子女婿》排練和演出。1952年參加平原省文藝整風,其間排演並演出了以評劇形式演出的“救濟(急)包”。
18歲加入聊城文工團(山東省呂劇團前身),1953年平原省撤銷後,被分配山東省實驗歌劇團後改為山東省呂劇團,任演員。參加了在濟南大觀電影院的第一次公演。演出劇目《井台會》飾魏奎元、《小姑賢》王登雲。1954年隨團赴上場參加華東區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參加了呂劇《井台會》(展演劇目)(飾魏奎元)。1955年晉京匯報演出。其間曾到中央實驗歌劇院學習傳統訓練,並得到侯永奎先生的肯定與表揚。1955年冬隨團參加赴朝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演出任務。1956年底赴長春電影製片廠,參加《李二嫂改嫁》舞台藝術片和《借年》的拍攝工作。1958年赴福建前線慰問解放軍。同年于山東省委禮堂為劉少奇主席、王光美同志演出,並受到親切接見,還詢問了呂劇的起源,為什麼叫呂劇。1960年為毛主席演出,《借親》演出結束後,毛主席接見幾位演員,有郎鹹芬、林建華、李岱江、王俊英、常蘭、劉艷芳。
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參加了香港電影製片廠拍的《姊妹易嫁》,並為劇中人毛紀配唱。1964年晉京匯報現代戲《沂河兩岸》飾演支部書記李永春。其間並進入中南海為朱德總司令(委員長)演出《沂河兩岸》、《龍鳳面》,同時,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為周總理演出了《沂河兩岸》。演出結束後,康生代表總理到後台接見,他說:“總理叫我代表他給同志們祝賀,因為他要到機場接一個外國代表團,沒有時間了。呂劇團演的沂河兩岸,反映了生產鬥爭,完全成功,完全成功,完全成功!這是總理親口說的。”
在近40年的舞台實踐中,成功的塑造了王定保(《借擋》)、馬大保(《借親》)、董祀(《蔡文姬》)、李安靜(《梨花獄》)、李永春(《沂河兩岸》)等眾多富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為呂劇聲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9年被文化部批准為尖子演員,並受到山東省人民政府嘉獎。 1992年被國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領導指示退休。

獲獎

1954年他在《小姑賢》中扮演王登雲榮獲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三等獎。

1956年他在《迎春曲》中飾演小會計,獲山東省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

1984年他主演現代戲《香蒲》,又獲山東省第二屆戲曲演出月表演獎。

任職

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協山東分會副主席。

活動年表

2006年1月8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九日,晚:房玉麟返回濟南參加賀歲演出
以“慰問山東鄉親、老幹部、僑胞、台胞”為主題的2006迎新春文藝晚會在濟南魯藝劇院隆重上演。該晚會由山東省文化廳、濟南市文化局、美國中華民族藝術協會、山東省京劇院、濟南市京劇院濟南藝術創作研究院主辦,旅美藝術家房玉麟先生等眾多著名藝術家同台表演了精彩節目。其中,房玉麟先生表演的京劇《八大錘》、《呂布試馬》令現場的觀眾的一片歡呼,拍手叫好。晚會除了演唱京劇和呂劇外還穿插著薩克斯《梁山泊與祝英台》演奏曲、男高音演唱以及詩朗誦。晚會還邀請到了著名話劇藝術家薛中銳先生、著名呂劇藝術家李岱江先生、著名京劇演奏家曹同凱先生和曹忠義先生等眾多知名人士的參與,同時還邀請到著名畫家孟慶柱等人的佳作,給晚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2006年12月29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十日,晚:泉城大舞台暨《生活日報》創刊十周年新年戲曲晚會舉行
由《生活日報》攜手山東省文化廳聯合舉辦的泉城大舞台暨《生活日報》創刊十周年新年戲曲晚會在歷山劇院舉行。來自山東省各地數十位戲曲名家紛紛登台獻藝,包括京劇的張春秋、宋昌林,呂劇的郎鹹芬、李岱江,豫劇的章蘭等,柳子戲的陳媛,五音戲的霍俊萍,太平調的何西良。演出唱段京劇《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呂劇《李二嫂改嫁》等,以及柳子戲《關羽斬貂蟬》、五音戲《趙美蓉觀燈》和大平調《收姜維》選段。
2008年5月22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十八日,晚:濟南時報、山東省呂劇院為四川汶川地震賑災義演舉行
由濟南時報與山東省呂劇院聯手舉辦的賑災義演在百花劇院上演。演出前,郎鹹芬和李岱江登台演唱王春燕專門為這次賑災義演而創作的呂劇戲歌《沂蒙母親的囑託》和《咱是山東人》。義演演出劇目為呂劇《補天》。

呂劇著名演員盤點

呂劇,又名“化裝揚琴”、“琴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迄今有100年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