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正[成都人物畫畫家]

李家正[成都人物畫畫家]

李家正(1938.1.1-2010.8.5),男,漢族,1938年1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知名畫家,著名人物畫大家。另有江西省景德鎮珠山陶瓷藝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陶瓷美術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成都知名畫家李家正 成都知名畫家李家正

李家正(1938.1.1-2010.8.5),男,漢族,1938年1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知名畫家,著名人物畫大家。2010年8月5日下午4時左右,李家正因病去世,享年72歲。

人物生平

1938年1月1日出生於成都市,在父親的教習下,自幼學練書法。

1950年,考入成都市培英中學,經常去郊外寫生,學習素描、速寫、國畫。

1957年,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學習西方藝術和油畫。

1992年,,在吉隆坡舉辦大型國畫作品展,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收藏他的個人作品20幅。

1994年,出版《李家正》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

1997年,在北京舉辦“李家正新文人畫”個展。

1999年,參加“巴蜀點兵”20世紀末中國現代書法藝術回顧展。

2000年,參加“2000年成都現代藝術館秋季學術邀請展”,他創作的巨幅三聯畫《玄音》《靜虛》《禪性》,現陳列於成都國際會展中心金色歌劇院前廳。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收藏了他的《白虎圖》。

藝術經歷

成都知名畫家李家正 成都知名畫家李家正

李家正幼時隨父遷徙川南、雲、貴三省接壤之地,民族雜居,民風剽悍,民族神秘,土匪結聚,在神秘的氛圍中渡過了幼年時期。自幼受惠於父親傳統文化私教與慈母溫良仁厚至愛之情薰陶。1944年祖父辭世,父辭官守靈,回故鄉合江縣。入玄天宮國小讀書,日習三百字,描紅也畢,習帖臨之,塗鴉最為鍾情。常游於筆架山麓,時踩水於赤水河與長江岸邊,觀日出日落,夜聽漁歌聲於不眠,常用枯枝於沙灘涂鴉興得。

1948年轉入成都市少成國小,參加兒童繪畫得獎,得其母親鼓勵,盡傾心血,師生贊同,習以學好。1950年考入成都市培英中學,受教於孟昭誠教師教誨,於鄉郊寫生水彩,習素描、速寫、國畫。開始大量閱讀中外文學,並開啟了向西方藝術求知的大門。

1957年就讀於四川美術學院,學習西方藝術、研習油畫。

1958年讀《苦瓜和尚語錄》,悟中國畫之精神表現力度遊學祖國大江南北,立志從事中國水墨畫研究。

1973年於西安“批黑畫”展覽中,見石魯原作為之震驚,影響甚深,第二次閱讀《苦瓜和尚語錄》。用意象的美學表現方法指導大寫意中國繪畫。其間除花鳥,山水外,重點創作展示中國西部民風民俗,神秘幽深的神文文化,其間代表作有“河燈圖”、“鬼節”。

1992年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收藏個人作品中國畫20幅,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全版介紹。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大型“李家正中國畫作品展”。江蘇畫刊第四期專題刊介:“石濤詩意圖”、“相馬圖”。香港藝術界雜誌專題刊介:《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長久文),同時刊登寫意中國畫“登幽州台歌”、“青藤意象”、“鄭板橋詩意”、“八大山人得意圖”、“老聃出關”、“相馬圖”、“揚州八怪寫其大意圖”。

1993年《東方美術》專題報導;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李家正繪畫”大型個展。

1994年《中外交流》雜誌社專題介紹;《李家正》畫集出版(四川美術出版社);

李家正畫作 李家正畫作

1994——1996年於廣西南寧閉關起悟。著四萬字“沙土與碎石”,記錄前半生在個人藝術生涯中的所思、所悟、所失、所得。從中西方不同文化的比較中,深刻感悟到中國東方文化的強大精神魅力,神秘靜觀中的精神含量,從中體察到中國藝術在幾千年的流程中,沿襲到現在必然會生髮出傳統文化的新的生命形式,新的語言和新的材料;從美學的認知概括為:藝術最佳創作的生命狀態為“心不在焉”,而中國繪畫必然從有意味的“意象”思維走向“東方抽象繪畫”的精神層面。

1997年在北京舉辦“李家正新文人畫”個展;

1999年參加“巴蜀點兵”20世紀末中國現代書法藝術回顧展,展出作品8件,均為六尺整幅書性抽象繪畫,並參加創作“世紀之舟”(6米*13.8米)現代書法抽象畫,此畫現藏於成都現代藝術館。

2000年參加“2000年成都現代藝術館秋季學術邀請展”,展出作品《符號》no.21、《符號》no.2創作巨幅三聯畫《玄音》、《靜虛》、《禪性》,現陳列於成都國際會展中心金色歌劇院前廳;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收藏“白虎圖”。

人物故事

生命的最後兩年, 他還在探索新的藝術深度

得知這一不幸訊息後,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了李家正生前位於金琴路的家中,只見樓下院門外停著一輛殯葬專用車,小院子裡已經搭起了靈堂。陸陸續續有李家正的親戚、學生和朋友前來為他送行。據悉,今天還會有一些北京的畫家同行趕來成都送李老最後一程。

李家正的學生、成都知名當代雕塑家閆城也來到了靈堂,他難過地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雖然知道老師手術後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沒想到老師這么突然就走了。“我從高二起,就跟著李老師學習書法和繪畫,他是對我影響特別大的一個畫家,是我的恩師。”

在閆城的眼中,李家正是一個具有強烈中國繪畫傳統精神的畫家。“他畢業於四川美院油畫系,是油畫科班出身,但是內心強烈的中國文化意識,讓李老師在80年代做出畫法由西向東的轉變,並在90年代開始積極探索,形成了獨具風格的畫法。”閆城拿出自己珍藏的三本畫冊給記者看,“這三本畫冊大致反映了李老師的兩次畫風轉變,經歷了三個時期———由中國傳統文人繪畫轉向具有現代性的繪畫風格,再轉向具有當代性的繪畫風格。直到他生命的最後兩年里,李老師還在不停地探索新的藝術深度。這點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隨後,記者也見到了李家正的獨子李晗,他正紅著眼睛,忙碌地打著電話,將父親去世的訊息,一一通知親朋好友。李晗告訴記者,因為下午父親剛剛去世,靈堂也剛搭起,有關後事的具體安排,還需時間來確定。

2001年,李家正在成都現代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我的圖式”的個展。自那之後,李家正一直潛心創作,或參加一些聯展。就在不久前,他的學生和朋友們還計畫為他再舉辦一次個展,然而,這個計畫如今只能變成生平回顧展了。閆城說:“李老師是一個非常愛惜自己畫作的人,現在家裡還藏有兩三百幅從來沒有展出過的作品,我們打算從這些作品中選出部分最具代表性的精品,為李老師舉辦一次紀念畫展。這是肯定要做的事。”

活力而前衛, 瀟灑老頭兒在迪吧耍到凌晨

正說話間,一個年輕男孩走進小屋,在閆城的袖子上別了一塊黑紗。他叫畢飛,是川音美院的學生,也是閆城的學生,從輩分上講,算是李家正的徒孫。但在他眼裡,李老師的活力和前衛簡直和自己有一拼。畢飛告訴記者,李家正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好萊塢大片。“有時候很晚了李老師還給我打電話,讓我陪他去看電影,看完出來都半夜了……”

李家正辭世一周年畫展在成都市美術館舉行 李家正辭世一周年畫展在成都市美術館舉行

在生活品位方面,李家正也和年輕人不相上下,穿衣非常講究,比較鍾愛時尚名牌,還寫部落格!記者在他的部落格上看到不少照片,照片上的李家正總是戴著一條Burberry的經典格子圍巾,非常之潮。畢飛還告訴記者:2006年的聖誕夜,李家正興致勃勃地拉著他,讓他帶自己去迪吧玩。“我們在一家慢搖吧耍到4點,我都來不起了,李老師還沒說困,好佩服他……”

聽到這裡,坐在一旁的李家正好友、成都知名藝術批評家楚桑也插嘴道:“李老師絕對是個性格瀟灑的人,永遠像個年輕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就在前兩年,他還跑到北京去畫畫,在草場地藝術區設了自己的工作室,今年才回來成都。我們都笑說他是個老‘北漂’。”據閆城回憶,年輕時的李家正幾乎“體驗”過各行各業的工作———開過小店擺過地攤、在外文書店當過美編、做過廣告設計、搞過裝飾公司、在北京教過書……90年代退休後,李家正徹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繪畫。“他的生活閱歷非常豐富,畫裡的內容也相當深厚。”閆城說,“前幾年他甚至試著做過裝置藝術,還參加了我們那個‘135M135’的當代藝術展。可以說,沒有什麼藝術領域是他不想去探尋的。”

不過,這份熱情和衝勁,在李家正的個人生活方面卻給他造成了些許遺憾:他結過四次婚,除了第一次婚姻留下一個兒子外,他再也沒有要孩子。最後一次婚姻也在三年前結束。據說,李家正一直很重視家庭的完整,卻又不能接受婚姻生活的平淡。

社會評價

兒子眼中的嚴父:決定的事,就要每步走好

李家正的獨生兒子李晗說,父親畢業於四川美院油畫系,是科班出身,但內心中中國文化傳統意識卻很強烈。因此上世紀80年代,父親畫法由西向東轉變,並在上世紀90年代形成獨具風格的畫法。

在李晗的記憶里,現實生活中的父親是個隨性的人,對兒子很寬容,也沒有嚴格要求過他必須去做某件事。但面對繪畫事業,父親則特別執著,去世前都還在努力探索如何創新水墨畫。

“無論下棋也好、畫畫也罷,只要決定去做,你就要把每一步走好。”李晗說,這是父親最常說的話,現在則成為他的生活準則。

朋友眼中的畫痴:閉關作畫,經常不吃不喝

著名藝術批評家楚桑自從1991年和李家正相識以來,兩人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作畫達到了‘痴’的程度。”楚桑回憶早期創作時的李家正,最喜歡把自己關在畫室閉關創作,經常飯不吃、水不喝,為的就是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2003年以後,李家正在京設立了工作室,開始了京、蓉兩地的候鳥式藝術生活。在京創作、返蓉休整,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

這幾年間,李家正對自己的藝術開始著手進行總結和概括,用山水畫法變革傳統寫意人物,用半具象重彩融合當代繪畫光年,創作出了晚年最精彩的作品。

學生眼中的恩師:師徒情深,此生難忘教誨

雖然李家正離去已一年,但他的學生、成都當代雕塑家閆城仍記得去年剛聽說老師離去時的感受,“我很久都沒適應過來,感覺生活中突然缺失了什麼東西。”

閆城從高二起,就跟著李家正學習書法和繪畫,而李家正也是對他影響特別大的畫家,“他那種對藝術的執著、創作時飽滿的激情,將一直影響著我。”

拿出隨身攜帶的老師畫冊,閆城說老師的周年祭,做學生的不能僅僅是懷念老師,更希望通過畫展,把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師

陶瓷美術家,是在陶瓷釉下或釉上裝飾方面有成就的拔尖人才。中國的陶瓷裝飾是世界陶瓷美術寶藏中的珍貴遺產之一,本期任務為你介紹2005年12月評定的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