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岱[清朝人]

李宗岱(?~1896),字山農,廣東南海佛山鎮人,先後兼署山東鹽運使(1879年)、布政使。曾在山東平度、招遠等地開辦金礦,是中國機器開採金屬礦藏第一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宗岱(?~1896),字山農,廣東南海佛山鎮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副榜貢生。

宣統《南海縣誌》稱其任事慷慨有俠氣,喜汲引後進,作山水筆氣蒼勁。

他雖只是副貢出身,卻生於翰林世家,官場上不乏奧援,仕途順遂,由候補道員而實授山東濟東泰武臨道,還先後兼署山東鹽運使(1879年)、布政使。

人物經歷

1883年,李宗岱稟請開辦了棲霞等縣金礦,後因民情不順,由登州府稟請停辦。此時,他獲悉1882年平度蠍子山金礦附近朱橋鎮鄉紳李士恭,曾籌劃開採當地金礦,但因資金不足未能實現,即與李士恭商議共同開礦。了解礦山詳情後,李宗岱決定自行投資開採。經多次稟請,終於獲得清政府的批准。1884年2月,李宗岱派人勘察金礦,劃分礦區。1885年開始買地建房,籌建平度礦務局,由李本人任總辦。同時開始僱工開採礦石。所需大役雇用當地人,不招外來客戶。
平度礦務局初創時原擬廣集資本,但1883年上海金融風潮後,私人資本視礦山為畏途,集資十分困難,最後僅募集到商股銀21萬兩,只得依靠借款周轉。平度礦務局由李鴻章作擔保,曾先後向淮軍銀錢所借官款銀6萬兩,向英國滙豐銀行借款銀18萬兩。
1885年春,礦務局在三座山山麓開鑿了第一號井。當掘進至100米深處時,挖到礦脈。掘進到200米深處時,採到富含量金礦。起初淘金仍用中國舊法,先以碾壓,後以箕淘,效率低下。李宗岱遂決定採買新式機械設備。同年秋,繼續開挖第二號井,採金規模有所擴大。
1887年,李宗岱在與李鴻章商議後,聘開平煤礦英國技師壁赤、阿魯士威二人負責採礦技術指導,同時又投資銀20萬兩,從美國舊金山購置採礦機器,並在礦區籌建機器廠。當年4月,一台60馬力的蒸汽舂礦機及輔助設備運抵平度之雙山礦場,安裝妥當後,立即試機生產。該機每天用煤30噸,可錘碾礦石約50噸。這是中國第一台採礦機器。附近民眾紛紛前來觀看,數月中達數萬人。此後,礦局遂使用機器採礦,按西法在大銅板上敷水銀淘金,遠勝於中國箕淘舊法。1887年秋,礦局開鑿成第一口豎井,產量大幅度增加。
在當時中國的金屬礦中,平度金礦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它有機器廠兩座,礦廠內敷設運送礦石的輕便鐵道,主要工序均使用機器,由蒸汽機提供動力。采出的粗礦先送至選礦場,將石頭撿出,然後用礦車裝載礦石由輕便鐵道送至制煉所,經碎石機、舂礦機將礦石搗成礦粉後,送熔煉爐鍊金。礦務局僱傭工人600餘人,分為3班,每班200人,分別從事挖掘、洗鍊等工作,輪流換班,晝夜不停。還有許多人從事運輸工作。當時報紙報導,“礦廠上一片忙碌興盛景象,幾個月的功夫便圍繞著礦局建立起了一個大的村落”,“附近左右四方之來趁貿易者,絡繹不絕於途,幾於設廛成市,景象興旺可見一斑”(孫毓棠:《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1輯下冊,第1123、1125頁)。
1883年至1887年,平度礦局金礦每年都有批量金砂輸出。1885年至1887年為礦局開採最盛時期,礦石經過處理後每日可獲硫化亞鐵(製造硫酸原料)約6噸,日產金可達92兩。但另一方面,開工不久,即發現兩大問題:一是該礦含金量不高,由於礦局缺乏必要的設備和技術提純金砂,生產的金條混雜著銀、銅,價值較低。二是交通不便,從平度至煙臺的運費過於昂貴,當時從平度運1噸礦石到煙臺,需費銀8兩,恰是煙臺至歐洲運費的2倍。職是之故,礦局生產從1888年初開始由盛轉衰。到1888年底已虧空45萬兩。
礦局原籌資金本來就不足,一直是負債經營。由於在勘探、建廠、購機、鑿井、運輸諸方面籌劃不周,資金運用不當,司事者不善經營,所聘礦師水平不高,而建廠、購機、鑿井任其指揮,失誤頗多,浪費嚴重。到1888年春,原有資金已耗用殆盡,其中“計用機廠二十餘萬,儲料二三萬,工匠之費十餘萬,礦石薪金五六萬,貸款息銀四五萬”(馬建忠:《適可齋記言記行》記言,卷1,第12頁),礦局收支嚴重不平衡。就在此時,貸款期限已到,礦局又無處籌措新的資金。1888年年底,礦局迫於經費支出只得解聘英國礦師,縮小開採規模,到1889年金礦開採實際已處於半停頓狀態。平度1888年金砂出口3676擔,估值銀16400兩;第二年出口金砂即減至1600餘斤,估值銀50餘兩。到1891年,經過近5年的開採,平度金礦終因出金不旺,稟報停工。同年8月,北洋大臣李鴻章札委登萊青道道員盛宣懷將金礦查封,以備抵債。當時礦局除廠房機器外,僅存硫化亞鐵千餘噸,價值銀5000兩,而債務積欠卻高達京錢近10萬串。礦局各項欠款直到1895年仍未能還清。
1887年,李宗岱還曾在招遠用人工開採金礦,可是僅生產了1年多時間,終因資本太少,連一架大型抽水機也購買不起,被迫中輟。1889年春,他獲悉招遠縣城以北30里的玲瓏鎮地處金礦帶的中心部位,資源豐富,於是主攻招遠金礦,並與舊金山僑商和內地商人集資,於1891年成立招遠礦務公司,開採李宗岱先前租買的招遠玲瓏山紅石崖金礦。他把平度金礦的輕便鐵路和礦車、機器等設備拆來,聘請美國技師,在玲瓏山開挖了第一號礦井。1892年,又定造機器開了7處礦井,結果因資金糾葛和負責機器採辦的合伙人李贊勛經營不善而未見成效。後來李宗岱招募民工用土法採金,並聘用美國工程師做技術指導,一時產量提高,獲利極厚,報告稱:“所出金易銀,除每月局用3500兩外,尚余銀2000兩。”到年底,礦局共產金2400餘兩。

主要成就

1895年,李宗岱得北洋大臣王文韶批准,準備再行集資,購買機器,開採招遠等地金礦。時逢甲午戰敗,日軍占據威海,一向頑固守舊、反對開礦的山東巡撫李秉衡於1895年12月以“該礦辦無成效,虧負累累,礦丁易與威海之倭兵發生齟齬”等由,奏請止辦,1896年1月8日奉旨將招遠礦務公司查封。李宗岱本為廣東巨富,但自辦礦務以來,不僅借款和所集股本完全花光,而且家資盪盡,負債累累。公司查封之後兩旬,李宗岱因憤懣成疾而死。1896年2月,清廷發出開禁諭旨。山東巡撫雖於1897年解除封禁,但卻規定“不得使用外資、外國技師及洋法”。1900年後,李宗岱之子李道元繼承父業,欲擴大黃金生產,但因資金匱乏,在外強的威逼利誘之下,自1907年至1924年,先後與美國人、日本人等簽訂“出售礦石”、“代採買賣礦石”、“合辦經營”等契約30多個,名義上是李家經營的招遠金礦,至此實質上完全為外國人控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