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將軍歌

基本信息

【詩歌名稱】 袁將軍歌
【詩歌作者】 王元化
【詩歌體裁】 七言古詩
【創作年代】 近代
【主要內容】 本詩是作者游北京袁崇煥廟後所寫,回顧了袁崇煥的一生,並對其作出了高度評價。

原文

從舅祖及父游於龍潭湖,正行時,有孤祠見於蒼松翠柏間。乃前致問,一老者言,是明季遼東督師袁公之祠。昔袁公遭蒙奇冤,被磔於京,忠殖不見,至清時,始有張氏某購得此地建祖祠。因慕公亮節,只居偏舍,舍中堂為祭,又有康有為手書碑數,為同鄉旌表。舅祖長自嗟噓,仆亦黯然。乃為是詩云。

正文

偶從尊輩⑵龍潭⑶濱,疏鬆婆娑浥⑷輕塵。一角青檐知誰祠,有翁前指袁將軍。
交州⑸物華光四海,季世⑹天寶生麒麟⑺。眠書枕劍歷三十,然後飛逸摘星辰⑻。
獨騎勘遼⑼膽累卵,鳴鞭指斥擘⑽風雲。朝奏九重⑾請節鉞⑿,孤城⒀殆殆扶千鈞。
兼天血霧噴霹靂,匝⒁地怒囂開霜旻⒂。遼陽黃竹才歌罷⒃,寧錦捷傳⒄不盈旬。
因之惱怒請范相⒅,盡發國中驅虎賁。虜酋間道吞直隸⒆,使相披月救都門⒇。
君圍解矣臣圍墮(21),出師未捷翻殞身。一計用老廉李岳(22),萬方哭死烈士魂。
可憐當日長街上(23),多少秋風卷氤氳(24)。功高合死非所郁,誰挽頹流振精神。
所幸茲(25)夜混沌淡,馬前彈劍有義賓(26)。攜骨走出無去向,或傳忠殖繞荊榛(27)。
爾來二百三十歲,鄉有張氏(28)營廟窀(29)。因慕先賢節與策,便畀(30)中堂求比鄰。
末造再逢康南海(31),為之長吁五內焚。遂請勒碑銘大筆,有詩有歌復有文(32)。
所言及此神亦慘,祖父痴望悲復嗔。推倚何重殺何酷(33),一聲砉然(34)崩崑崙。
思宗(35)已共明已矣,宦世千年如蠆盆(36)。我今偶過即來奠,聊剜赤心饗(37)忠魂。

注釋

⑴袁崇煥(1584—1630),字元素,一說字自如,廣東東莞人,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因任明朝薊遼督師,世稱袁督師。指揮明軍對清軍取得寧遠、寧錦、北京三次大捷。後崇禎中皇太極反間計,將袁下獄。一年後袁被凌遲處死。王元化(1920—2008),湖北江陵人,著名文學理論家、評論家、現代作家、著名學者、《文心雕龍》研究學者。和錢鍾書並稱“北錢南王”。
⑵尊輩:尊敬的長輩。指作者舅祖和父親。
⑶龍潭:指北京龍潭公園龍潭湖,靠近袁崇煥廟。袁廟建於1917年,位於今龍潭公園內,是由康有為,張柏禎等人籌款修建的。
⑷浥(yì):沾濕。
交州:古地名,今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越南北部。是袁崇煥的家鄉。
⑹季世:一個朝代的末世。
⑺麒麟: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祥瑞。這裡借指袁崇煥。
⑻眠書…星辰:1622年,袁崇煥進京朝覲,旋即授官。此時袁38歲,從懂事起計算大概三十年,所以說“眠書枕劍歷三十”。袁從福建邵武知縣一舉升遷,所以是“摘星辰”。
⑼獨騎勘遼:1622年,袁崇煥單騎出山海關考察關外形勢。
⑽擘(bò):分開,剖裂
⑾九重:指朝廷。
⑿節鉞(yuè):符節與斧鉞。古代授與官員或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
⒀孤城:指寧遠。1626年,袁崇煥在寧遠以不足1萬的兵力,充分發揮明軍紅衣大炮的威力,擊潰努爾哈赤13萬大軍,取得寧遠大捷。努爾哈赤也在戰鬥中受傷,不久死去。
⒁匝(zà)地:滿地。
⒂旻(mín):天空。
⒃遼陽黃竹才歌罷:李商隱《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黃竹歌聲,形容悲傷之聲。
⒄寧錦捷傳:1627年,袁崇煥、趙率教等在寧遠、錦州對皇太極再次取得大捷。
⒅范相:指范文程(1597—1666),清朝大臣,自稱是范仲淹的後裔。是清朝諸多重要決策的參與者。
⒆虜酋間道吞直隸:1629年,皇太極繞開袁崇煥在山海關的防線,走喜峰口直逼北京。虜酋,指皇太極。直隸,古省名,相當於現在的河北。這一計策便是出自范文程之手。
⒇使相披月救都門:袁崇煥得知情況,星夜率軍九千回救,搶在皇太極之前到達北京,並先後在德勝門、廣渠門獲得大捷,皇太極退走,即北京大捷。相,指袁崇煥。
(21)臣圍墮:北京大捷後,崇禎中皇太極反間計,將袁崇煥下獄。《崇禎長編》:“十二月甲子……提督大壩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遞,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遞,內言南朝萬曆時節屢次著王喇嘛講和。”意即皇太極捕捉到了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此計亦是范文程所謀劃。也有人認為崇禎殺袁崇煥,並非是皇太極的反間計得逞。由於袁崇煥是囚禁半年後才被處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時激憤誤殺。
(22)一計用老廉李岳:一計,指反間計。廉、李、岳,指廉頗李牧岳飛。三人都是反間計的受害者。現代反間計的概念已經擴大。廉頗、李牧、岳飛實際應該是被“內間”所害。而袁崇煥是“死間”的犧牲品。《孫子兵法·用間篇》:“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因,收買。
(23)可憐當日長街上:1630年8月16日(公曆9月22日),袁崇煥被以通敵之罪磔刑處死於西市。磔刑,又稱凌遲,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受刑者會被行刑者用刀一刀刀地割肉,直至死亡,中間會承受巨大的痛苦。據說凌遲的刀數可達數千。百姓不知真相,爭食袁肉。張岱《石匱書後集》:“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dàn)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niè),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計六奇《明季北略》:“時百姓怨恨,爭啖其肉,皮骨以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
(24)氤氳(yīnyūn):形容煙氣很盛。
(25)茲:這。
(26)義賓:指佘義士。佘是袁的幕僚,世人不知其名,稱之為佘義士。袁崇煥死後,身體被京師百姓吃盡,只剩下頭顱,崇禎命將袁的頭顱傳送九座邊城,以為震懾。佘義士當晚盜走袁的頭顱,並在某處安葬。此後佘家世代為袁崇煥守墓,歷三百餘年至今,傳至第十七代佘幼芝女士。
(27)荊榛(zhēn):一種灌木。用來形容荒蕪的情景。
(28)張氏:清朝人。1860年購得今袁崇煥廟址,因仰慕先賢,自己居住在偏室,正室用於祭祀。
(29)窀(zhūn):墓穴。
(30)畀(bì):給予。
(31)康南海:指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廣東南海人,世稱“康南海”,維新派著名領袖。
(32)有詩有歌復有文:康有為祭袁督師楹聯:“其身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廟,死重泰山,當時乃蒙大難;聞鼙鼓思遼東將帥,一夫當關,隱若敵國,何處更得先生。”
(33)推倚何重殺何酷:文徵明《滿江紅》:“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飛”指岳飛。作者此句用以指袁崇煥。
(34)砉(huā)然:形容迅速動作的聲音。
(35)思宗:即明崇禎帝朱由檢
(36)蠆(chaì)盆:商紂王發明的一種殘酷的刑法,受刑者被脫光衣褲,扔進爬滿蛇蟲的坑中,周身被咬而死。
(37)饗(xiǎng):用酒和飲食款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