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全集

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漢族,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靜寧),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與李商隱、李賀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李太白(701—762)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後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詩人。

李白一生的活動、雖然有隱居、任俠、求仙,但從他年輕時的“遍千諸侯”到年老時的“請纓”,都是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熱愛祖國。“濟蒼生”,“安社稷”是他一生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

李白詩歌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通過一種積極向上昂揚熱烈的理想來表達的。這種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動、震撼人心的力量。

百科名片

李太白全集李太白全集

唐代詩文別集名。李白撰。因李白字太白而得名。最早由唐代李陽冰編成《草堂集》10卷,現已散佚了。現在通行的本子有:北宋宋敏求增補刻本《李太白文集》30卷,巴蜀書社1986年據此影印。主要注本有宋人楊齊賢集注的《李翰林集》,清代王琦《李太白詩集注》。近人瞿蛻圓、朱金城《李白集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主要選本有舒蕪《李白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年出版。李白,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漢族,唐朝詩人,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靜寧縣),一說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卒於今安徽省當塗縣。《李太白全集》是由王琦編寫,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一部作品,其內容豐富精彩,語言優美幽默,簡潔的話語中卻透露出了一種人生哲學,是一部難能可貴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李太白全集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圖書目錄

卷之一古賦八首

大鵬賦

擬恨賦

惜徐春賦

愁陽春賦

非清秋賦

劍閣賦

明堂賦

大獵賦

卷之二 古計五十九首

古風五十九首

卷之三

樂府三十首

李白李白

遠別離

公無渡河

蜀道難

梁甫呤

烏夜啼

烏棲曲

戰城南

將進灑

行行且遊獵篇

飛龍引二首

天馬歌

行路難三首

長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樽灑行二首

夜坐呤

野田黃雀行

箜篌謠

雉朝飛

上雲樂

夷則格上白舄拂舞辭

日出入行

胡無人

北風行

俠客行

卷之四 樂府三十七首

關山月

獨漉篇

登漉篇

登高丘而望遠海

……

卷之四 樂府三十七首

卷之五 樂府四十四首

卷之六 樂府三十八首

卷之七 古近體詩共二十八首

卷之八 古近體詩共五十三首

卷之九 古近體詩共四十三首

卷之十 古近體詩共二十四首

卷之十一 古近體詩共三十二首

卷之十二 古近體詩共二十五首

卷之十三 古近體詩共二十五首

卷之十四 古近體詩共二十六首

卷之十五 古近體詩共三十五首

卷之十六 古代體詩共二十一首

李白集李白集

卷之十七 古代體詩共四十四首

卷之十八 古代體詩共四十五首

卷之十九 古近體詩共三十二首

卷之二十 古近體詩共六十首

卷之二十一 古近體詩共三十六首

卷之二十二 古近代體詩共五十八首

卷之二十三 古近代體詩共四十七首

卷之二十四 古近代體詩共六十五首

卷之二十五 古近代體詩共九十首

卷之二十六 表書共九首

卷之二十七 序文二十首

卷之二十八 記頌讚共二十首

卷之二十九 銘碑祭文共九首

卷之三十 詩文拾遺共五十七首

卷之三十一 附錄一

卷之三十二 附錄二

卷之三十三 附錄三

軟體套用

軟體簡介

該軟體分為李白百科,李白全集,李白簡介三部分。集合了詩人李白的全部詩詞歌賦,以舒適方便的風格方便大家閱讀李白詩詞歌賦。在閱讀詩詞時點擊螢幕左右可以實現上下翻頁,滾動螢幕的功能。

李白百科 介紹了李白書法 、個性、 家庭年譜 、史料成就 、書法、 道術 、劍術、 評價、 詩句。

李太白全集李太白全集

李太白全集共三十一卷 分別從李白集序、古風、 樂府、 歌吟 、贈寄 、送別、 酬答、 游宴、 登覽 、行役、 感遇閒適、閨情....涵蓋了李白詩人的全部詩詞歌賦。

要求

系統要求: wp7.0、wp7.8、wp8.0

編輯推薦

《李太白全集(線裝排印本)(套裝共4冊)》編輯推薦:李白詩歌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通過一種積極向上昂揚熱烈的理想來表達的。這種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動、震撼人心的力量。《李太白全集(線裝排印本)(套裝共4冊)》是中華國學文庫之一,收錄了李白的詩歌作品集以供讀者賞析。

文摘

《新唐書·宦者傳》:開元、天寶中,宦官黃衣以上三千員,衣朱紫千餘人。其稱旨者。輒拜三品將軍,列戟於門。其在殿頭供奉,委任華重。持節傳命,光焰殷殷動四方,所至郡縣,奔走獻遺至萬計。修功德,市禽鳥,一為之使,猶且數千緡。監軍持權節度,反出其下。於是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占者,半京畿矣。又《高力士傳》:中人若黎敬仁、林昭隱、尹鳳翔、韓莊、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朱光輝、郭全、邊令誠等,並內供奉,或外監節度軍,修功德,市鳥獸,皆為之使。使還,所裒獲動巨萬計。京師甲第、池園、良田、美產,占者十六,與力士略等。又《王鎮傳》:鐵子準,為衛尉少卿,以鬥雞供奉禁中。李林甫子岫,亦親近。準驕甚,凌岫出其上。過駙馬都尉王繇,以彈彈其巾,折玉簪為樂。既置酒,永穆公主親視供具,萬年尉韋黃裳、長安尉賈季鄰等候準經過,饌具倡樂必素辦,無敢逆意。陳鴻《東城老父傳》:賈昌,長安宣陽里人。生七歲,趕捷過人,善應對,解鳥語音。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之。上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公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直。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帝出遊,見昌弄木雞於雲龍門道旁。召人,為雞坊小兒,衣食右龍武軍。昌三尺童子,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護雞坊中謁者王承恩言於玄宗,召試殿廷,皆中玄宗意。即日為五百小兒長,加以忠厚謹密,天子甚愛幸之。金帛之賜,日至其家。開元十三年,籠雞三百,從封登岳。父忠,死太山下,奉屍歸葬雍州。縣官為葬器喪車,乘傳洛陽道。十四年三月,衣鬥雞服,會玄宗於溫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