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績

清末藏書家、刻書家。字雲生,一字凝叔,號潞江漁者。

基本信息

李嘉績(1843~1907)

字雲生,四川成都人,祖籍直隸通州(今北京通縣),其父官於四川,遂隨父居於華陽(今成都。中進士第後,歷知陝西保全、千陽、韓城、華州、扶風、邠州、臨潼、富平等縣。富藏書。年幼時,喜文翰,後來作官每到一地,必訪問書肆,先後在西安、濟南、四川等地購書數百種,數年間,藏書益多。宋元舊本不多見,大多為明代及清乾、嘉時刊本,多單行校本、類書、叢書等。建藏書樓“五萬卷閣”、“雙桐書屋”、“江上草堂”、“代耕堂”等,自編有《五萬卷閣書目》著錄圖書2 400餘種,毛風枝為書目作序,記他的藏書數量為52 000餘卷。他自稱有“30萬卷”。卒後,藏書由柯逢時以數萬金購去,柯逢時購得此書後曾致函繆荃孫,稱“無甚秘本,惟西北藏書,此間亦有無可搜羅者”。刊刻圖書幾十種,多歷代文集和詩稿,其代耕堂刊本在陝西為著名的刊本之一,刊刻的字型重厚、古樸。工於書法、善隸、草體,真草近鍾可大。善刊刻,長詩古文詞。編有《五萬卷閣書目記》;著有《華州治水道記》、《江上草堂前稿》、《榆塞紀行錄》、《代耕堂雜著》、《代耕堂詩稿》、《代耕堂全集》等。

光緒二十五年(1899)、二十八年(1902)兩任華州知州。喜歡讀書,曾經在鹽、糧道幕府供職,將所有收入,全部用作購買書籍,所以博學善文,尤其擅長隸書。同治年間(1862-1875),以議典史身份,投軍從戎,後被保薦知縣,分配到陝西任職。初到陝西,就進入西安讞局(主管審判的機關),並辦理撫院文案。歷任官署要職,政績卓著,名聲大振。到華州任職後,為少華書院捐贈古書62種。庚子年(1900),華州發生大旱災,李嘉績上表請奏,從國庫撥發白銀一萬兩,雜糧五千石,使百姓度過災荒,未有一人餓死。閏八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因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倉惶西逃,途中駐蹕華州,李嘉績負責接待,受到兩宮接見,事後他寫了《迎鑾記》一文,詳記此事。當時局勢混亂,他積極督辦民團,終於平息了田貴濱之亂。陝西巡撫岑春暄向上呈報了他的事跡,被提升代理主政邠州。又因為接待兩宮有功,供應無誤,被保薦升任直隸州知州。1902年回陝,再任華州知州。主政華州其間,他經常深入鄉村,問民疾苦,又寫了不少反映華州山川物產、風土人情的詩文。今太平峪龍王廟遺址石岩上有他當年率鄉紳求神祈雨、親筆題寫的方斗隸書:“濟時靈雨”四字和記敘短文的石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