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卜成

李卜成

李卜成,(1903-1930),湖南永興人,出生於當地一戶富豪之家。1923年考入衡陽大同中學,次年轉入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曾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的各項政治鬥爭,並參與發起組織永興旅衡學友會。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7年5月,轉為中國共黨黨員。卒於1930年。

基本信息

烈士簡介

“馬日事變”後。受黨的派遣回到家鄉,組織黨的臨時支部,堅持地下鬥爭。1928年2月,當選為永興縣委宣傳部長兼秘書長,參加湘南起義。1928年4月隨部到達井岡山。5月,返回永興開展游擊戰爭。1929年秋奉命到武漢從事地下工作,不幸被捕。1930年3月經營救出獄後,留在武漢任湖北省互濟會主席。6月,在黃鶴樓被特務逮捕。在敵人酷刑面前,堅貞不屈,最後被判處極刑,於9月間慘遭殺害。

千里尋黨

1927年,先是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著湖南軍閥何鍵在長沙製造了“馬日事變”。黃克誠回永興縣,不久,就與當年“永興旅衡學友互助社”的李卜成等七八人取得了聯繫,通過他們,又找到了湘南特委派來永興擔任特支書記的向大復。中共永興特別支部決定立即組織農民武裝暴動。由於條件不成熟,不到半年時間暴動就失敗了。黃克誠和縣委委員、宣傳部長李卜成決定離開家鄉,到外地去尋找黨組織。
1928年10月初的一天夜裡,黃克誠和李卜成離開家鄉,計畫到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找黨,他們先坐船到長沙,然後在火車站爬上一列開往武昌的煤車。到了武昌,兩人在一家小旅館住下。他們半年多沒有洗澡、理髮了,衣服也破爛不堪。於是只得先理髮、洗澡,再買點衣服、鞋襪等生活用品,決定前往南京。
兩人買了價格最低的船票,經過兩夜三天的航行到了南京,在下關一個比較偏僻的巷子裡找了一家舊式旅館住下來。

黃克誠和李卜成因家裡窮,離開永興時身上沒帶多少錢。為了今後的生活,他們一邊打聽黨組織的訊息,一邊了解是否有同鄉好友在南京,以求得經濟上的幫助。過了幾天,他們打聽到有個叫曹日暉的永興同鄉,又是衡陽讀書時的同學,而且關係不錯,是國民黨軍隊中的團級軍官,在南京有公館,他們便決定去找他幫忙。誰知曹日暉不肯,轉而介紹他們去找另一個同鄉、同學劉乙光。劉乙光把他們帶到上海。住下後,劉乙光說,他每月會給他們寄生活費來。
上海是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但由於白色恐怖嚴重,黨的活動不得不在極其隱蔽的狀態下進行。黃克誠和李卜成是第一次來上海,人生地不熟,身上錢又很少,不敢住旅館。他們白天在大街上晃悠,想遇見熟悉的同志,晚上在一個小店裡租一張床位過夜。這樣過了一個多月,也沒有同黨組織接上關係。此時劉乙光也失業了,無法繼續給他們寄生活費。

黃克誠和李卜成商量,要先想法找個職業謀生,再相機尋找黨的關係。可是,當時上海經濟蕭條,失業者眾多,他們兩個外來人幾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傭工行,答覆都是:“男工一概不招。”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1929年1月間,曾希聖找到黃克誠、李卜成,告訴他們他剛從南京來,找到了黨組織!原來,曾希聖的哥哥曾鍾聖從莫斯科回國,在上海黨中央軍委工作,曾希聖找到他哥哥後,就和黨中央聯繫上了。黃克誠、李卜成一聽,高興得幾乎要蹦起來!60多年後黃克誠談起此事,還禁不住興奮地說:“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黃克誠和李卜成當即給黨中央寫了一個報告,請求恢復組織關係。黨中央很快承認了他們的組織關係,並派人來看望他們,給他們每人30塊錢接濟生活。在白色恐怖下,他們輾轉了五六個城市,奔波數千公里,歷時近半年,嘗盡了舊社會的世態炎涼,終於找到了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