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漢[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

李光漢,男,中國,是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

個人簡介

李光漢[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 李光漢[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

李光漢,1967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長期從事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科研、獸醫和飼養管理。曾任成都動物園副園長,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兼任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與四川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在野生動物的科研、疾病防治和飼養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

在專業工作方面,李光漢長期以來無論是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還是主管業務的管理者。他親自參與搶救成活病危大熊貓60餘只,繁育成活大熊貓26胎,16仔,在成都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為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兩次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成為目前世界上進行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的主要科研基地,為珍稀瀕危動物的移地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工作業績

在大熊貓移地保護科研工作方面取得十分突出成績:歷年來,共獨立及與人合作在國內外一、二級學報上獨立及與人合作發表"大熊貓出血性腸炎的防治"、"大熊貓雙胞胎人工育幼的研究"及"小熊貓人工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等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多次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交流並獲優秀論文獎。在大熊貓疾病防治、繁育及遺傳等方面主持及主研10餘項,多項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其中9項獲國家、建設部、四川省及成都市一、二、三等獎,解決了多個生產和科技上的重大難題,極大地推動了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移地保護。

大熊貓出血性腸炎是一種對大熊貓危害極大的致死性疾病,一度嚴重威脅大熊貓野生及移地種群生存;該病1988年9月前在成都等地流行,嚴重病例無一治癒,損失慘重;李光漢主持本課題,從立項、設計、試驗、臨床、資料收集整理全套工作一抓到底,通過研究確診病原,制定出了一套成功的搶救治療方案,從1988年9月至今成都地區發病四十多頭次,大部分病例都是由他親自主持會診並參與治療,包括不少嚴重病例均全部治癒。該成果獲成都市92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家鑑定認為解決 了生產實踐中的重大技術難題,使大熊貓 疾病防治上了一個新台階,成果居國內外該項研究的領先水平,屬於重大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並在野外及其它等地的病例搶救中發揮了極好的指導作用。

另外主研"大熊貓雙胞胎育幼的研究"育成了世界首例大熊貓雙胞胎,並利用該技術陸續育成5個雙胞胎,該成果屬重大科技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獲四川省92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9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通過主研完成的"大熊貓DNA探針研製及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大熊貓移地保護所面臨"近親繁育"這一重大難題,以及野生及圈養個體遺傳物質(DNA)材料來源,為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物種種群生態學及保護遺傳學研究提供了根本方法及保障,為珍稀動物的科學保護、節約人力和物力提供依據和手段,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榮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199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成都市95-99年度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及94年度四川省優秀專家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