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珠

李儉珠

李儉珠(1908—1997)湖南省茶陵縣人,開國少將。曾任廣西軍區副政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紅軍,正兵團級離休幹部。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儉珠 李儉珠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茶陵游擊隊中隊長,獨立營政治委員,紅軍學校特派員,紅六軍團第十七師五十團特派員,紅二軍團第四師特派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政治部鋤好部副部長、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長春市公安總局副局長,吉林軍區政治部主任,吉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三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吉林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九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炮兵第五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種兵政治部副主任,中南軍區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廣西軍區第二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經歷

李儉珠 李儉珠

李儉珠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28年10月參加革命,192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廣西軍區副政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紅軍,正兵團級離休幹部。1997年2月14日,他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苦難的童年

李儉珠於1906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茶陵縣桃水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全家7口人,僅有兩間泥坯草房,沒有一壠土地,僅靠他父親李四來駕撐一條帆蓬小船,給人運載貨物維持全家人的生活。李儉珠剛滿兩歲時,他父親即因貧病交加,不治去世。他母親改嫁,丟下他和未成年的姐姐,依靠叔父李馬來撐船度日。1918年李儉珠12歲時,他叔父又病倒了不能撐船,借了地主豪紳譚壽林的高利貸,事後又無法還債,被迫將家裡唯一生計來源帆蓬船賣掉還債。李儉珠不得不離開叔父家,到地主家去扛活。因他年齡小,只能掙兩頓飯吃,掙不到工錢,還時常遭到地主的打罵。他16歲時候,不堪忍受地主虐待,過那牛馬不如的生活,跑到李家村他外祖父家暫時落腳,靠上山打柴賣錢勉強渡過半年光景。不久,李儉珠去幫人駕船掙點微薄的工錢,也總是吃不飽飯。他經常來往於長沙、武漢之間。當時正是大革命失敗,武漢政府叛變的時候。他從漢口返回家鄉時,農村的反動派也在反攻,進行“清鄉”,農民協會都被摧垮了。共產黨員譚家恕受到通緝,被迫逃走了。反動地主把譚家恕的哥哥譚家旺捉去要殺死他。一天夜晚,李儉珠夥同幾十名船工潛到村子裡,把譚家旺搶救出來,結果惹惱了反動地主。次日,地主爪牙趁李儉珠在船上睡覺的時候,把他捉去以“暴徒”罪名要殺他。譚家旺父親用二十塊銀元,聯絡全村的窮鄉親簽名擔保,才把李儉珠救了出來。這一風波進一步增加了他對地主反動派的仇恨,但他自己身單力孤,一時又找不出報仇的辦法,繼續給人撐船,等待時機。

1928年,李儉珠從漢口回到家鄉時,聽說譚家旺回到本地搞秘密革命活動,正在打聽他的下落。一天夜晚,譚家旺找到李儉珠進行長談,講了許多革命道理,勸告他不要為個人報私仇,要為廣大勞苦民眾打天下。最後,譚家旺交給他兩塊大洋,讓他以小商販身份走村串戶,幫他了解地主、反動派瘋狂反攻的情報。這是李儉珠接受的第一次革命任務,不久,地主豪紳發現李儉珠同革命黨有秘密來往,就報告了“挨戶團”(地主反動武裝),要抓捕李儉珠,他叔叔聽到訊息,給他一吊錢,送他到安仁縣東頭村的伯父家躲了兩個月。同年10月,他又秘密返回茶陵,到年塘鄉、龍山一帶找到譚家旺,即正式參加了革命工作。

在革命熔爐里鍛鍊成長

李儉珠192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以後,在縣裡任交通員,經常來往於湖南茶陵、寧崗與江西永新縣之間,傳送各種檔案和訊息。由於他革命思想堅定、工作認真努力,於1929年4月,經譚家旺、譚寶貴兩位同志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李儉珠入黨後,被組織派到長崗、望江塘一帶開闢工作,取得一定成績,於1930年成立了區蘇維埃政府,李儉珠任主席。他組織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搞得熱火朝天。為了保衛紅色政權,區里成立了工農武裝游擊隊,任命李儉珠為游擊隊長兼政委。游擊隊剛成立時只有三支槍,他就帶領隊員夜間出去打土豪,打擊反革命武裝“挨戶團”,從他們那裡繳獲槍枝。游擊隊很快就發展到一百多人,四五十條槍。上級決定將這支游擊隊擴編為縣游擊大隊,繼而又編為縣獨立營,李儉珠任政委。過了一段時間,縣裡成立肅反委員會,調李儉珠任肅委會預備隊隊長兼政委,預備隊的任務是看押捉來的土豪劣紳和反革命分子。因此,激怒了當地的反動勢力,縣內反革命武裝聯合進攻蘇區,並懸賞捉拿李儉珠。因此,李儉珠率預備隊離開茶陵蘇區,撤到年塘、龍山一帶活動,後轉移到江西永新,預備隊縮編。組織調李儉珠到湘贛邊區紅軍學校學習,編入工人隊,任副指導員兼支部書記。紅校結業後,上級又送他到省保衛處接受特殊訓練,結業後分配到湘贛軍區“分兵站”任特派員,半年後升為總兵站特派員。1933年1月又調到紅軍學校為總特派員。時值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之際,紅軍學校撤到井岡山與紅六軍團會合,開展反圍剿鬥爭。1934年5月,紅六軍團由井岡山轉移到湘西與紅二軍團會合,開闢了湘、鄂、川、黔根據地。由於當時在王明左傾路線指導下,反圍剿鬥爭節節失利,部隊邊轉移、邊戰鬥。經常遭到敵軍的襲擊。二、六軍團在任弼時同志領導下,糾正原來左傾錯誤領導,平反肅反擴大化的錯誤,把李儉珠派到受害最重的二軍團六師十八團當特派員兼總支書記。他經過調查摸底,弄清十八團有兩個所謂“自首連”是由營以上幹部編成的。這些營、團、師級幹部,因為肅反擴大化,被誣為“反革命改組派”。李儉珠經過半年多時間工作,把連隊被取消的黨支部恢復起來,建全了組織和生活。查明“自首連”的幹部,都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免職待查的。他把被顛倒的是非糾正過來,把被冤枉的幹部都恢復名譽,並重新分配了相當的職務。

李儉珠不僅是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個作戰勇敢,具有指揮才能的軍事幹部。當年國民黨調集重兵進攻湘西蘇區,紅二軍團被敵人重重包圍。十八團在奇口鎮突圍戰鬥中,傷亡很重,團長負傷,政委犧牲,部隊失去指揮,撤不出來。在這緊急關頭,賀龍軍團長和關向應政委指定李儉珠為代理團長、政委,整頓集合部隊,堅守陣地,掩護主力部隊勝利轉移到太陽縣龍山地區,消滅敵軍三個團,粉碎敵人的圍剿。這次戰鬥結束後,李儉珠受到軍團首長的表揚嘉獎,認為他政治工作積極認真,作戰勇敢,指揮有方,調他到紅二軍團四師任特派員。

紅四師經常轉戰各地,不斷受到敵軍的襲擾。在永縣西沙河戰鬥中,李儉珠奉命率領一個連攻打敵軍一個團的指揮所,擊斃敵團長,全殲敵警衛排,繳獲百多支槍及檔案、軍用地圖、銀元、金銀等物資。李儉珠受到首長的口頭表揚,並獎給他一枚金戒指。紅二軍團長徵到達陝北,西安事變以後,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歷史又到了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

在抗日烽火前線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日戰爭暴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李儉珠被調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編入第六隊,任學員隊支部書記。經過革命戰爭的鍛鍊,他的政治思想、政策水平和軍事指揮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他深感自己理論知識很少,理論水平很低,遠不夠革命工作的需要。所以,他在抗大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同時,總結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教訓,檢討錯誤的方面。在抗大除學習《中國革命運動史》、《社會發展史》、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外,還能經常聽到毛主席、劉少奇和其他中央首長的報告,政治心胸開闊了,眼界擴大了,對革命形勢和革命前途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更堅定的信念。半年後,中央社會部成立了保衛幹部訓練班,調李儉珠參加學習,任訓練隊長。他在這裡學習三個月尚未結業,1938年3月,便被調回一二〇師,在政治部任除奸部副部長。1942年整風運動開始,李儉珠先在一二〇師參加整風學習。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把他調到延安,學習一段整風檔案後,讓他幫助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學校三部,搞審乾和坦白運動。他在延安這段工作結束後,調回一二〇師搞審乾工作。後來,李儉珠檢討在審乾和坦白運動期間,雖然有上邊的領導,按照當時政策檔案辦的,但是由於個人的政策水平不高,工作中也犯有過“左”的錯誤。這說明李儉珠在政治上高標準,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掩蓋自己的缺點錯誤。

整風運動結束後,一二〇師深入到冀中地區去打擊日寇。部隊在轉移行軍中,環境惡劣,經常要同日軍的掃蕩部隊作戰,李儉珠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敢於接受艱險任務。有一次日寇在冀中掃蕩,師首長決定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活動。賀龍師長指示李儉珠率領後勤部和兩門蘇聯制大炮,隱蔽在博野縣棋村。賀師長下了死命令,讓他“與兩門大炮共存亡,不準失掉”,並派給他70多名戰士保護大炮。不料他們被敵人包圍在一所民宅大院裡,戰鬥十分激烈,日軍以三輛坦克、兩輛裝甲車輪番向院內進攻,但是,敵人始終未能靠近院牆,每次進攻都受到李儉珠指揮部隊的頑強抵抗。他們用集束手榴彈炸壞敵人兩輛坦克、一輛裝甲車,自己僅傷亡幾個人,以很少的代價保住了大炮。這次戰鬥一直堅持到第二天下午,主力部隊反攻回來,才將敵人趕跑了。戰後,李儉珠受到師首長的表揚。

一二〇師由冀中向晉、察、冀、綏轉移行軍時,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最嚴重的是日軍將師直後勤部和衛生部的部分人員同主力部隊割斷了聯繫。李儉珠奉命帶領兩千多名後衛人員和兩門大炮,通過敵人幾層封鎖線,轉戰到平西紫荊山一帶,等敵人掃蕩結束,經半個月的時間,克服沒有糧食吃等種種困難,沒有受到任何損失,才找到師直機關,歸還建制。

戰鬥在東北根據地

1945年4月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李儉珠當選為正式代表,參加了大會。會前,他參加學習了關於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問題的檔案,才懂得黨記憶體在著兩條路線鬥爭。一條是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一條是機會主義、教條主義、宗派主義的錯誤路線,給黨的事業造成極大的危害。李儉珠在“七大”期間,受到深刻的政治教育,從思想覺悟到革命理論都有很大的提高,給以後的革命工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但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挑起內戰,破壞和平。中共中央適時做出決定,向東北地區派遣大批幹部和軍隊,開闢東北根據地。李儉珠隨同林楓同志到達東北,分配到長春市任公安總局局長。當時長春的形勢異常複雜,各種政治勢力的鬥爭十分尖銳。以林楓為書記的吉遼省委,指示李儉珠要擴建公安部隊,爭取公安局的警察和保全隊人員,為我利用,收集槍枝武器彈藥和敵偽資財。同時,也逮捕了一批日偽特務和國民黨特務分子以及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由於蘇聯紅軍不準我黨政機關和軍隊駐在長春,要限期撤出。於是,李儉珠率領部分公安部隊,押解犯人和物資先行撤到九台。1946年1月,李儉珠被調到吉林市任清查敵偽資財委員會主任。工作時間雖然很短,但卻取得很大成績。李儉珠同志在市政府領導下,首先對市內有日本人投資的工廠的財產和漢奸的財產進行調查、評價、清理。像清理大漢奸熙洽的浮財,清理工商會長范永源的動產與不動產。屬於敵偽財產就給予沒收。在清理裕華紡織廠時,將經理許洪書找來,讓他攜帶賬本,查偽滿時分給的紗綻,染料、加工的軍用布匹以及銀行的貸款等,對屬於敵偽物資和資金都給予收繳。隨後李儉珠又率領清委會工作人員到外縣去清理敵偽財產,特別是清查日本人的金融組織。在蛟河縣清算了無盡會社(日本人的金融組織),清理債權,收回貸款。在清欠中由政府發出通知,要求欠無盡會社款的人儘快到“清委會”還款,經過20多天收繳,將大部分欠款收回,在這次清理敵偽財產中,李儉珠同志嚴格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超額完成了市政府預計的計畫任務。從而,使剛剛建立的人民民主政府掌握了吉林市的經濟命脈,保證了政府部門和教育事業的開支。同時也用收回來的大量財物支援前線、保證戰爭勝利。

1946年4月中旬,蘇聯紅軍撤出東北,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軍區決定以武力占領長春,消滅日偽殘餘勢力。“四一四”長春戰役勝利後,李儉珠要求到部隊工作,當即得到上級批准,派他到曹里懷支隊任政治部主任。長春解放後,吉林省已連成一片,省委決定將曹里懷支隊改編,成立吉林軍區,曹里懷任司令員,李儉珠任政治部主任。5月28日,國民黨政府軍隊進攻吉林市,吉林軍區部隊撤出吉林,到舒蘭縣駐紮。根據形勢變化,省委決定以舒蘭為中心成立吉北地委,吉林軍區改為吉北軍分區,李儉珠仍任政治部主任。由於吉北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即是對敵鬥爭的前沿,又是開闢新區的後方。當時吉北軍區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和鞏固吉北根據地,在地委領導下,發動民眾參軍參戰,擴大地方武裝,負責吉北地區的清剿土匪,建立革命政權。除此之外,還要配合主力部隊到前沿陣地戰鬥。李儉珠分工抓部隊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黨的組織建設,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素質,經常開展土地改革、保田保家鄉和仇恨蔣介石反動派的教育,開展殲敵立功活動,每次戰鬥結束,都及時總結戰鬥中的經驗和教訓。集中時間進行整訓。通過一系列政治思想教育、整訓、軍事學習,部隊有很大提高。為配合主力部隊打運動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採取“北守南攻,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部隊為配合南滿“四保臨江”,從1947年1月起組織“三下江南”。1947年1月3日,吉北軍區奉命配合主力部隊“一下江南”。李儉珠隨曹里懷率部隊由朝陽出發,渡過松花江,進至石屯地區,阻擊敵新一軍三十師由吉林、烏拉街向其塔木增援。經3天戰鬥,斃傷敵200餘人使敵人未能前進一步,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了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表揚。戰鬥結束後,又率部回到吉北根據地進行整訓。

1947年2月12日,為了適應戰略反攻的形勢,東北軍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將吉北軍區曹里懷部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三師。由曹里懷任師長、伍晉南兼政委、李儉珠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轄七、八、九團和騎兵團。全師兵員已由原來的3000人擴充到5800人。按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指示,獨立第三師的主要任務是開闢吉北根據地。2月24日,獨立第三師又奉“東總”之命第二次渡江參加“二下江南”戰鬥,配合主力部隊佯攻德惠。3月12日,李儉珠又隨獨立師奉命“三下江南”,進攻吉長鐵路線,連克河灣子、土門嶺、樺皮廠、九台等重要車站,切斷了吉長線,保證了我軍主力於長春以北地區痛殲敵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八十八兩個師。“三下江南”作戰後,獨立三師奉命休整部隊,兩個月後,參加1947年夏、秋、冬三大攻勢,轉戰南北,掃清吉林外圍敵軍據點,打了不少漂亮仗,是一支能夠吃苦,敢打硬仗的部隊。以前在吉北舒蘭、永吉縣內提起獨立三師、老八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47年8月,獨立三師編入東北人民解放軍新組建的第十縱隊。李儉珠未隨部隊去十縱,被省委調到吉林軍區後勤部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半年後,東總調他到新組建的第十二縱隊政治部任組織部長。東北全境解放後,四野南下,新建炮兵第五師,任命李儉珠為炮五師政委。他同炮五師首長一起指揮炮兵解放天津戰役,後南下參加解放中南地區的各個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傑出貢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李儉珠在炮五師工作一段時間,至1950年8月,調他到四野炮兵政治部任副主任。不久,中央軍委決定派四野炮兵參加抗美援朝,李儉珠參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二、三次戰役。三次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命令炮兵撤回國內。1951年5月,把李儉珠調回中南軍區,在後勤部任政治部主任。當時全國正開展鎮反、三反運動,李儉珠在中南軍區直屬機關,參加領導了鎮反、三反運動。他工作積極努力,取得一些成績。同時,他在運動中也檢討了個人進了大城市以後,思想上滋長了圖安逸、怕艱苦的情緒,思想上受到了教育。中南軍區後勤部黨委常委會給李儉珠作了民主鑑定。認為他在“後勤政治工作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工作經驗豐富,工作態度積極,認真、有魄力、有毅力”。

1953年3月,李儉珠入中南軍區高級幹部文化學習速成班學習。1956年3月,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任命李儉珠為廣西軍區副政委。

評價

李儉珠在廣西軍區工作八年時間,至1964年他離休前,軍區黨委對李儉珠做一全面鑑定,他“在長期的艱苦革命鬥爭中經得起考驗,對黨忠誠、政治立場堅定,革命意志堅強,從未動搖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認真研究學習,堅決貫徹執行。在國家經濟生活暫時困難時期,經得起考驗,沒有違犯黨的政策、紀律”。他“組織紀律觀念強、作風正派,一貫服從分配,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積極參加領導,掌握原則,敢於同不良傾向展開批判和鬥爭,也能大膽地揭露檢查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他“工作一貫積極、認真負責,對分工的工作抓的緊,要求嚴,能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指導工作。工作作風雷厲風行,處理問題果斷,有魄力。有政治工作經驗和組織領導能力”。這個鑑定也指出李儉珠的缺點、毛病。認為他“虛心聽取民眾意見的民主作風不夠,性情急躁,批評別人不太講究方式方法等問題。”

這是對李儉珠同志幾十年革命工作生涯的全面總結、公允的評價。

1964年6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李儉珠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離職到湖南省軍區長沙杜家園干休所休養,任離休幹部黨總支書記。後又轉到長沙五里牌干休所休養。李儉珠離休以後,十分珍惜自己的光榮歷史,繼續保持艱苦奮鬥,勤儉樸素的生活準則,保持老紅軍、老黨員、老戰士的革命本色,他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在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他關懷干休所的建設,提出許多有益建設性意見。他對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嚴格,言傳身教,把他們培養成有用的人材。

李儉珠同志是忠實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是我黨的優秀黨員和優秀幹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是留給社會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