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恩

李傳恩

李傳恩,男,漢族,1920年7月14日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原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

李傳恩,男,漢族,1920年出生,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人。 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將軍銜。

主要經歷

1937年,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進入延安抗日大學學習。後來,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抗日大學總校委員會思想政治教育處幹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晉冀魯豫軍區委員會思想政治教育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18軍第155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軍長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155團團長殷法唐)等職務。

隨後,參加了定陶戰役、巨金魚戰役、淮海戰役和昌都戰役等戰鬥。

神采奕奕。 神采奕奕。

在進軍西藏的時候,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155團參加了艱苦卓絕、彪炳史冊的西藏築路。

建國之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52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53年,擔任川藏公路西線築路指揮部政治委員。

1957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

1959年,參加了西藏平叛。

隨後,先後擔任西藏軍區政治部直屬機關工作部部長、組織生產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52師政治委員,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藏自治區第3屆常務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春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155團經過數千里的跋涉,來到米拉山西面的墨竹工卡和仁親里一帶,奉命修築川藏公路西線。1953年,在西線築路指揮部成立之後,李傳恩擔任政治委員。

“當時,工具缺乏,鐵、木工組不得不連夜趕修鐵鍬、十字鎬,準備撬石的木槓,編織筐子。到了雨季,白天辛辛苦苦開出的路基,晚上被一場大雨沖得亂七八糟,亂石、塌方像小山一樣,堵塞了路面,第二天又得重新運走塌下的泥土和石頭。有的石頭太大,只能用鐵錘、鋼釺破成幾塊,才能搬走。不少人手虎口被震出了血,肩膀也被繩子和撬槓磨破了,仍然咬緊牙關,堅持戰鬥。”

“1953年8月,公路延伸到米拉山下,最艱險的一段工程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和藏族民工語言不通,翻譯又少,有些民工對築路的意義不夠了解,一小撮上層反動分子趁機從中造謠破壞。對此,指揮部黨委反覆開展民族政策教育,教育官兵熱愛西藏勞動人民,自覺執行政策,遵守紀律,團結西藏人民。新民工剛到工地,指戰員們就從附近山坡上砍來一捆捆‘爬地松’,給民工墊在鋪下,這種鋪又軟又有彈性,戰士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鋼絲床’。在山上施工,吃水要到三四公里以外去背,背一趟水,至少要一兩個小時。為了解決民工的吃水問題,戰士們下工後,在山上尋找泉水,最後在山腰裡掘出了清泉,解決了民工的吃水問題。”

“記得第1次給民工發工資時,各宗的民工都懷著驚奇和喜悅的心情來到發放地點。發放人員叫著名字,把白花花的銀元遞到民工手上。世世代代只能得到農奴主皮鞭和債務的農奴,手捧銀元,百感交集,熱淚縱橫。但是,他們的勞動報酬很快就被帶隊的頭人勒索去了。民工們被奪去的是銀元,他們的心底里卻留下了對毛主席、共產黨和解放軍的熱愛。發銀元民工得不到利益,指揮部就決定發給實物——衣、帽、鞋襪、茶葉、糌粑和酥油。”

“戰士們和民工一起勞動,細心地教民工學會砌堡坎、修涵洞等技術,並想方設法減輕他們的勞動強度。排長李國棟、戰士李漢光見隆子宗的民工掘路基的土方工程量大,就從山上引來泉水,採用‘流水衝擊法’,把路基上的泥土沖走,節省不少勞力,提高工效幾十倍。在施工中戰士們總是把危險和困難留給自己,處處關心民工的安全。當時劈山開路需要大量炸藥,有時炸藥供應不上,部隊以土法自己熬制芒硝,燒木炭,製造土炸藥。土炸藥爆破全部由戰士們自己操作。在米拉山上參加築路的藏族民工親切地稱築路部隊指戰員為‘親兄弟’、‘菩薩兵’。他們主動為築路部隊打柴火,每逢轉移工地,民工們爭著用氂牛為戰士們馱運帳篷、工具。女民工看到戰士們的衣服和鞋子破了,就幫助縫補;看見部隊的帳篷破了,找不到縫補的線,就用自己扎在辮子裡的紅綠線縫補。”

“經過30 多個晝夜的艱苦戰鬥,1953年9月,米拉山終於被我們征服了。1954年11月27日,我們勝利完成公路西段修築任務,與東段築路大軍在工布江達縣的巴河橋勝利會師。”

李傳恩離休後,參與《西藏軍區戰史》、《解放西藏史》、《西藏部隊軍史》等軍史的編寫工作。他說:“幹這些工作也不要什麼報酬。我曾到北京、洛陽的檔案館抄寫資料,因為那些資料不準複印。在洛陽檔案館用毛筆抄寫當年鄧小平提出的進軍西藏‘十條政策’時,我感到一生能在西藏工作非常光榮,能親歷進軍西藏、解放西藏,我引以為榮、引以為樂。”

戰役捷報

“昌都戰役前,部隊作了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因為藏軍大多數都騎馬。我們把身體弱的戰士調到後方部隊,把素質過硬的戰士補充進來,不少野戰部隊把繳獲的輕便武器都支援給了十八軍。四川藏區的一些頭人也組織起氂牛運輸隊,幫助部隊運輸物資。在這之前,部隊積極開展修路和剿匪工作,為昌都戰役準備了半年多時間。由於準備充分,昌都戰役只打了半個月。打的也不是硬仗,藏軍跟我們打起了游擊戰。”

“155團在甘孜只呆了一個多星期。還沒有完全適應高原氣候,10月6日就從鄧柯出發,部隊徒步行軍。行軍時,每位戰士除了背武器、彈藥,還要帶足半個月的給養。由於高原反應和裝備太重,大家走兩三步就得停下來喘氣。搶渡金沙江後,部隊1天才爬了1座大山。”

“進軍昌都的途中,我們碰到的戰鬥完全不同於過去和國民黨軍隊作戰。前面偵察部隊遇到一些零星的戰鬥,繳獲了一些馬匹,但卻捉不到俘虜。在生達,藏軍三代本組織藏軍抵抗。戰鬥打響後,藏軍稍有傷亡,便迅速逃竄,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想繞過山頭包抄他們,時間已來不及了。以後遇到的戰鬥,全是這樣,想在戰場上一個一個捉俘虜是不可能的。當時上級要求我們:包圍住敵人就是勝利。在昌都戰役中,南北兩線部隊艱苦地完成了大迂迴包圍的任務,截斷了藏軍的退路,才最終取得昌都戰役的勝利。”

回歸歷史

記者在西藏軍區駐成都某幹部休養所見到了91歲的李傳恩老將軍。得知記者是來採訪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李傳恩老人非常高興。

在老將軍家的客廳里,帶有“西藏元素”的陳設隨處可見,最顯眼的是客廳正中的牆上掛著的兩幅風景大照片,一幅是拉薩宗角祿康公園的風景,另一幅是西藏林芝風光。

回憶起60年前進軍西藏的情形,老人戴上助聽器,一邊回憶一邊點評。言語之中,流露出對自己親歷的那段歷史的榮耀感。

原嘉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主要經歷

2006年至2011年1月,擔任嘉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黨組成員兼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祥工業園和嘉祥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工委書記。

警鐘長鳴

正襟危坐。 正襟危坐。

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李傳恩在擔任嘉祥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祥工業園、嘉祥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招商引資、購地建廠等過程中,先後11次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總計收受人民幣220萬元、美金1萬元。

2006年,李傳恩還利用職務便利,授意和安排他人虛假出資成立公司,並且利用虛假出資成立的公司買賣嘉祥工業園土地獲取暴利,其行為給國家造成了193.4萬餘元的經濟損失。

2011年3月17日,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嘉祥縣人民政府原副縣長、黨組成員兼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嘉祥工業園和嘉祥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工委書記李傳恩 (副處級)受賄、濫用職權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李傳恩有期徒刑11年,以濫用職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