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五

李修五教授(1923-1998)為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出身於中醫世家,行醫50餘年,對惡性腫瘤的診治頗具心得。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修五,河南蘭考人,現任河南中醫學院內科教授,現年68歲,行醫40餘年。李師畢生勤奮治學,對《內經》、《傷寒論》等醫學典籍之精華熟記於心,運用於臨床多得驗案。

治療腦瘤的經驗

1 探病機,責之痰、瘀、毒、火、虛 中醫歷代文獻對於腦瘤並無系統記載,但屢屢提到腫瘤壓迫或損害神經系統時產生的頭痛、嘔吐、復視,乃至影響機體正常運動和癱瘓、昏迷等症狀,其中包含了腦瘤診治的豐富內容。

探病機,責之痰、瘀、毒、火、虛

李修五廣搜博覽古代先賢論述,並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認為腦瘤的發生由於正氣虧虛,髓海受損,痰、瘀毒邪凝聚,閉阻脈絡,蘊結清竅形成腫塊。同時,瘀火又可化熱,熱灼津液,引動肝風,傷陰損陽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證候表現。其病理機制屬正虛邪實,正虛多屬氣虛或肝腎陰虛,邪實多為瘀熱毒邪或痰瘀膠結。

2 論治法,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論治法,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李師認為,腦瘤的中醫治療同樣不能脫離治癌的幾個基本原則,即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因為腦瘤的形成不外痰、瘀、毒、火諸邪單一或合而為病,所以要根治腦瘤,就必須清除以上諸邪。若邪居日久又致虛象形成,則祛實又應與補虛同用,且祛實重於補虛;若為因虛致實,則重在補虛,兼顧祛實。

腦為奇恆之府,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依賴於氣血津液的充養,腦與心、肝、腎等症的關係最為密切。腦之功能失常,可殃及五臟,致五臟病變,五臟中任何一髒或多髒功能失常都可導致腦瘤的發生。所以,腦瘤的治療既要治腦,還要治五臟。

李師還常告誡道,雖辨證治療是中醫治療腦瘤的主要方法,但欲求得最佳的臨床效果、改善生存質量,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須辨症套用中藥,如腦瘤的頭痛、頭暈、嘔吐等顱內壓增高表現,有時是作為主要的痛苦症狀表現出來的,治療上僅靠辨證施治,不易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常需加大主症的治療力度,必要時配合現代醫學脫顱壓、局部放射等治療,以儘快緩解症狀,解除病人痛苦。

3 遣方藥,分型論治與專方合施

遣方藥,分型論治與專方合施

目前,醫學界對腦瘤尚沒有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不少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李師根據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並參考文獻記載,將腦瘤分為痰毒凝聚、肝風內動、瘀毒內結、正氣虧虛等證型。

3.1 痰毒凝聚證 該證多由腎陽虛弱,脾陽不振,運化失司,聚津為痰,清陽不升,痰濁上擾,痰毒凝結而成。症見:頭痛頭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身重倦怠,舌強嘔吐,語言蹇澀,視物模糊,痰多胸悶,舌胖,苔白膩,脈弦滑。治宜化痰解毒為主,配合溫補脾腎,給予滌痰湯加減。藥物組成:半夏、陳皮、蒼朮、茯苓、浙貝母、玄明粉、膽南星、石菖蒲、鬱金、薏苡仁、蛇六穀等。

3.2 肝風內動證 該病多由肝腎陰虛,先天不足,水不涵木,陽亢化風所致。症見: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噁心嘔吐,肢體麻木,失眠健忘,煩躁易怒,咽乾顴紅,抽搐震顫,舌強失語,昏迷項強,眼吊復視,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治宜滋陰潛陽、鎮肝熄風,給予杞菊地黃丸合鎮肝熄風湯加減。藥物組成:鉤藤、懷牛膝、牡蠣、玄參、龜板、代赭石、白芍、菊花、地龍等。

3.3 瘀毒內結證 該病多由氣機逆亂,氣血運行郁滯,氣血上逆,瘀毒交結,蘊結清竅而成。症見:頭痛頭脹,面色晦暗,口乾氣短,視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質紫暗,舌邊緣有瘀斑,脈象細澀。治宜化瘀解毒,方選通竅活血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藥物組成:桃仁、紅花、赤芍、川牛膝、黃芪、三七、三棱、莪術、天葵子、麝香等。

3.4 正氣虧虛證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腦瘤的發生,多由於正虛邪入,陰陽失調,毒積腦府,氣血壅塞所致。腦瘤的進一步播散、擴展,也常以虛為其條件和基礎。晚期腦瘤患者常因虛致病,又因病致虛,形成惡性循環,加之經手術、放射、化學治療者均可致氣陰兩傷、正氣虧虛。故在腦瘤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中,正氣虧虛占有重要地位。症見:頭痛隱隱,頭暈乏力,面色不華,氣短懶言,或腰膝酸軟,納呆便溏,舌淡紅,苔薄白或白潤,脈細弱無力。治宜扶正為主,輔以祛邪,據辨證情況選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十全大補湯或香砂六君子湯等方加減,藥物組成:黃芪、當歸、白朮、山藥、砂仁、當歸、黃精、丹參、玉竹、石斛、枸杞子、仙鶴草等。

李師常根據以上分型酌加重鎮安神的礦物藥和以毒攻毒的蟲類藥以及引經上行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磁石、寒水石、全蠍、蜈蚣、地龍、藳本、白芷、麝香等,以增強療效。同時,為加強抗瘤效果,李師還擬定“消瘤丸”(全蠍100 g,蜈蚣100 g,壁虎、蜂房、僵蠶、川芎各200 g,共研極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次5 g,每天3次,配合辨證治療,以達軟堅消瘤、扶正解毒之功,堅持服用3~6月,多能獲效。

另外,李師還經常囑患者調暢情態,儘量避免情緒激動和惡性精神刺激;飲食宜清淡富營養之品,如多食菇類、水果、新鮮蔬菜及淡水魚類,忌菸酒和其他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以配合治療。

4 病案舉例

病案舉例

鍾某,男,20歲,1990年5月28日初診。主訴:頭痛伴嘔吐3個月。患者1990年2月生氣後出現頭昏頭痛,繼之症狀加重,伴嘔吐痰涎,至某省級醫院增強CT檢查示:左額葉約40㎜×36㎜不規則腫物,邊緣呈環形增強,周圍有明顯水腫帶,診為腦膠質瘤。因患者年輕未婚,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經人介紹來求李老診治。刻下症見頭痛頭暈,時噁心嘔吐,身重倦怠,面色晦暗,視物模糊,舌胖,苔白膩,脈滑。西醫診斷:腦膠質瘤;中醫診斷:腦瘤 ,證屬痰毒凝聚,上結清竅。治宜化痰解毒、降逆止嘔。給予滌痰湯加減。處方:石決明30 g,瓦楞子20 g,浙貝母15 g,川牛膝15 g,半夏12 g,代赭石30 g,生牡蠣30 g,石菖蒲15 g,鬱金15 g,薏苡仁30 g,陳皮12 g,蛇六穀12 g,川芎10 g。水煎,每天1劑,每日 3次,並配合消瘤丸口服。治療3個月後,症狀消失,複查CT示瘤體縮小1/3,守方治療(消瘤丸常服,中藥湯劑間斷服用)10個月,瘤體基本消失,無自覺症狀。隨訪至今無復發,健康存活且已結婚生子,

按語:腦瘤究其成因主要是由於痰、瘀、毒、火等相互作用,加之臟腑虛弱,清氣不升,致使痰濕結聚,陽氣阻滯,閉阻清竅,日久形成腫瘤。其臨床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視覺障礙、偏癱、共濟失調以及精神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噁心、嘔吐、眩暈等。一般來講,本病早期以痰濁閉竅,痰瘀互阻為主;進一步發展,邪毒化火傷陰,陰不制陽而見陰虛陽亢證;晚期則命門火衰,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兼有痰、瘀之證。

本例患者發病年紀較輕,初起以標實為主,正氣未衰,故治療以祛邪為主,予以化痰解毒、降逆止嘔之滌痰湯加減,方中重用半夏、石菖蒲、浙貝母、鬱金化痰散結祛濁為君;石決明、瓦楞子、生牡蠣、代赭石等軟堅散結,降逆止嘔為臣;薏苡仁、陳皮、健脾化痰;蛇六穀消腫解毒,化痰散結作用較強常用於腦部腫瘤以為佐藥;其中川牛膝可引濁氣下行,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可引諸藥上行頭目,達到通絡止痛之功效,二者升降相因,共為使藥。配合消瘤丸重在軟堅消瘤。李師辨證精當,立方謹嚴,故而收到了滿意的療效。

籍造詣頗深,精於內科,善治疑難雜症。

河南名醫名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