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田

李亞田,1915年8月18日生,安徽六安市下營子鄉人,1929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亞田,1915年8月18日生,安徽六安市下營子鄉人。192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生平簡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28年3月參加皖西遊擊隊並擔任小隊長,歷任紅四方面軍十一師三十三團通信員、班長、十二師交通隊排長,紅四方面軍九軍軍部交通隊隊長,九軍七十六團團長,紅四方面軍總政獨立團團長,紅軍大學指揮系學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二、三、四次反圍剿大小戰鬥多次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他出生入死,英勇奮戰,克服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立下了戰功。

抗日戰爭時期

歷任一二九師七七二團連長,一二九師政治部科長,新華日報社警衛大隊大隊長,抗大一大隊六隊學員。先後參加了黃岸鋪、響堂鋪、陳龍關等大小伏擊戰,反九路圍攻、平漢線大破擊戰、1942年反掃蕩等戰鬥,由於他勇敢善戰,指揮沉著果斷,運用戰術靈活,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及頑軍宋懷賓、張英武等部的囂張氣焰。特別是1938年在一二九師七七二團任連長時,在反九路圍攻與日軍作戰,在戰鬥失利的情況下,他臨危不懼,指揮沉著果斷,使處於危機之中的三個連安全脫險,在全師幹部大會上受到了劉伯承師長的表獎。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歷任松江省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松江省軍區三五九旅四團團長,松江省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松江省軍區司令部隊訓科科長,東北軍區司令部衛戍處副科長。數次參加並指揮較大的剿匪、四平保衛戰、二龍山阻擊戰等戰役、戰鬥,他認真貫徹執行上級的作戰指導思想和原則,堅決執行命令,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歷任東北軍區幹部管理部任免處副處長,東北軍區高級步校校務處處長,軍委軍事教員訓練班物資保障部部長,牡丹江軍分區司令員,朝陽軍分區司令員,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職。他為選拔培養幹部,為部隊建設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嘔心瀝血,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個領導崗位上都能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上級黨委的指示,工作不辭辛苦,經常深入基層蹲點,深入部隊進行調查研究,檢查指導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在組織指揮民兵進行東北石油輸油管道各項建設中,他親臨一線,精心組織,使工程工期短、質量優,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立下了新的功績。“文化大革命”中,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退出領導崗位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大事,關心軍隊建設,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對完成新時期的總任務,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必勝信心。他以老紅軍的特有優勢積極投身於教育下一代工作之中,為弘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新人,數次到軍營、學校、機關、工廠和農村給青少年講傳統作報告,先後多次受到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的表獎。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於1997年7月18日8時50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3歲。

榮譽軍銜

李亞田同志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1962年10月晉升為大校,1965年5月定行政10級。1955年授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社會評價

李亞田同志在68年的革命生涯中,李亞田同志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人民軍隊建設,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在艱難困苦的戰爭環境中,他作戰勇敢,不怕流血犧牲,經受了艱苦環境的鍛鍊和槍林彈雨的考驗,表現了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繼續保持和發揚了艱苦奮鬥的作風,忘我工作,銳意進取,為國家、部隊和民兵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勤奮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具有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他事業心強,工作富有遠見,作風紮實,顧全大局,胸懷坦蕩,有堅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觀念;他作風民主,寬厚待人,愛護部屬,團結同志,聯繫民眾,平易近人;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生活儉樸,率先垂範,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始終保持和發揚了老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德高望重,口碑卓著。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位好黨員,我軍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我們失去了一位好領導、好同志,他的高尚品質和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