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堂

李中堂

李中堂,世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尊稱。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基本信息

簡介

世人稱李鴻章為中堂,因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深得慈禧太后倚重,確有宰相之實。

李中堂李中堂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李鴻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

​名字來歷

唐代於中書省設政事堂,以宰相領其事,後因稱宰相為中堂。明、清兩代對內閣大學士亦沿用此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

《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後,賜了祭葬,諡為 文恪 。”《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不過看 徐中堂 面上,所以才委他這個差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