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民

朱鴻民

朱鴻民,男,1962年生於浙江,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院長。1982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系。1983年前往日本東北大學留學,於1989年獲工學博士學位並任教於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部,1996年任副教授。1997 - 2001年分別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挪威理工大學的客座研究員。2001年回國工作擔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3年以來兼任有色金屬冶金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前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院長,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人事處處長。

本科課程

主講"冶金物理化學"、"電化學工程"、 "有色金屬冶金"、 "新材料製備"等課程。

科研方向

高溫電化學(包括電極過程動力學,新型薄膜電極的開發等),環境友好金屬提煉及再生技術(包括鎂、鈦等金屬以及合金的提取冶金技術),功能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及其物理化學。

代表性論文論著

先後數十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其中多次為特邀講演。

獲得獎勵

曾獲金屬研究鼓勵獎(1991年), 服部工學研究鼓勵獎(1995年)。美國電化學協會(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美國資源金屬與材料協會 (TMS) 等國際學會的正式會員。

個人履歷

朱鴻民教授1982年8月畢業於湖南大學;1982年9月至1983年10月在北京航空學院留學預備生;1983年11月至1986年3月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1986年4月至1989年3月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1989年4月至1997年3月在日本東北大學任副教授;1997年4月至2000年9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研究員;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在挪威理工大學任客座研究員;2001年4月回國工作,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2003年任冶金學院有色金屬冶金系主任;2005年-2011年任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的研究

朱鴻民教授多年從事冶金物理化學,尤其是冶金電化學﹑熔融鹽化學,新型冶金技術及納米金屬材料製備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國內外十多個科研項目,主持開發了高溫熔融鹽雷射衍射譜精密測試﹑熔融鹽超音波波譜﹑粘彈性特性等基礎物理化學特性測試技術,以及鋁電解陽極過程﹑超細金屬及化合物功能材料製備等套用技術。數項成果被編入國際著名教材中。尤其是近年來開發的新型納米材料製備法﹑分流電位控制法防止陽極效應﹑金屬鈦新型提煉法、新型鎂合金提取法等成果在國際上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在國際專業雜誌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並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被邀請為特邀和專題講演。曾先後獲得“金屬研究獎勵獎”, “服布工學研究獎勵獎”等科技研究獎;現為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美國電化學協會)﹑TMS (美國資源﹑金屬與材料協會)、日本金屬學會等多個國際專業學會的會員。主講“近代電化學”,“電化學工程”,“新材料製備與合成”,“有色金屬納米材料”等課程。申請了國家科技部“863”計畫、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多項,獲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項、國際發明專利授權1項。

成就及榮譽

2004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2005年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先後數十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其中多次為特邀講演。曾獲金屬研究鼓勵獎(1991年), 服部工學研究鼓勵獎(1995年)。美國電化學協會(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美國資源金屬與材料協會 (TMS) 等國際學會的正式會員。主講"冶金物理化學"、"電化學工程"、 "有色金屬冶金"、 "新材料製備"等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