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賽佩·托馬斯·蘭佩杜薩

朱賽佩·托馬斯·蘭佩杜薩

朱塞佩·托馬西·迪·蘭佩杜薩(1896-1957),義大利人西西島人,著有長篇小說《豹》出版發行了。此舉立即轟動了義大利文壇,小說成為當年暢銷書。1959年5月,書已經印到了十八版,並獲得Strega文學獎。1961年,小說被譯成法、英、德語。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1896年12月23日,蘭佩杜薩誕生在巴勒莫一個古老而又日趨沒落的貴族家庭。曾祖父是一位天文學家。蘭佩杜薩是獨生子,孤寂的童年養成了內向、沉默的性格。閱讀是他的愛好,給了他許多樂趣。
蘭佩杜薩在10歲之前就開始和父母去巴黎旅遊,後來,他學習法語,可以直接讀法文書籍,他喜歡巴黎的文化氛圍和法國文學,讚賞盧梭、司湯達、巴爾扎克和普魯斯特等法國作家。

1914-1915學年,他在熱那亞大學法律系讀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中斷了學習,應召入伍,在戰場上受傷,被俘,關在匈牙利的松博特海伊戰俘營中。後來,蘭佩杜薩越獄成功,歷盡艱辛,徒步返回祖國。
從1925年開始,他多次去倫敦旅遊。這使他和英國文學結緣。莎士比亞、狄更斯、薩克雷等古典作家令他折服。他在倫敦結識了未來的生活伴侶——亞歷山德拉·沃爾夫·斯托梅爾西。亞歷山德拉是拉脫維亞人,母親是義大利人。1932年8月24日,一對情侶在拉脫維亞里加城的一座教堂里舉行了婚禮。婚後,在里加居留期間,蘭佩杜薩學習俄語,閱讀俄國文學作品,普希金、托爾斯泰等詩人和作家把他帶進了一個新的文化天地。
1953年至1955年,他在家鄉以私人授課方式聚集了一些有才華的青年,和他們一起探討文學。在這群人中,有的日後成為著名學者。例如:焦阿基諾·蘭扎·迪·馬扎里諾(蘭佩杜薩的義子)成為研究音樂的學者;弗朗切斯科·奧蘭多成為法國文學專家。奧蘭多寫的《回憶蘭佩杜薩》提供了許多這一階段關於老師的有價值資料。
1955年至1957年是蘭佩杜薩致力於文學創作時期。父母的過世、外祖父家府邸被變賣、自家府邸在二戰期間被飛機炸毀等事件對蘭佩杜薩是很大的打擊,令他感到更加孤寂和失落。1954年夏天,他陪表弟——詩人彼科洛參加了在倫巴底的聖·佩雷克里諾舉行的一次文學會議。早年就萌發的創作意識此時已日趨成熟,從此,他就全神貫注在長篇小說《豹》的創作之中。
蘭佩杜薩天資聰慧,通曉英、法、德、俄及西班牙等國語言。在閱覽群書中,他吸收了本國及其它多國經典文學中的精華,化為己有,再把它們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多元化的文化底蘊是他寫作的源泉。
書稿完成後,1957年5月27日,他被診斷患有肺癌,到羅馬醫治無效,於1957年7月23日離開人間。

《豹》著作

《豹》敘述的是西西里一個古老貴族家庭在資產階級革命風暴中經歷衰亡的歷史。“豹”是這個家族的族徽,象徵著這個家族的權勢和威嚴。
19世紀,義大利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外族占領,要求自由和解放的民族統一運動。世紀初,義大利出現了秘密團體燒炭黨。30年代,馬志尼成立了青年義大利黨,主張建立共和國。當時,奧地利、法國和西班牙分別控制著義大利北部、中部和南部,義大利處於四分五裂狀態。1859年意、法對奧戰爭獲勝,迫使奧軍退出倫巴底,推動了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革命浪潮。一些城市和地區,如帕爾馬、摩德納、馬爾凱、翁布里亞、托斯卡納併入了彼埃蒙特的撒丁王國,部分實現了統一。不久,革命風暴席捲南方各地。1860年4月,西西里島爆發了農民起義,遭到南部波旁王朝政府軍的血腥鎮壓。青年義大利黨人加里波里聞訊率千人團前往援助。5月11日,他們在西西里島西部的馬爾薩拉登入,消滅了政府軍。波旁王朝覆滅,西西里全境得到解放。10月21日,經過公民投票,統一的義大利王國誕生了。北部原撒丁王國國王艾瑪努爾勒成為一國之君。義大利復興運動是義大利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從實質上講,是經濟發達,思想開明的北部(城市)與經濟落後、思想保守的南部(農村)的較量,北部在這一番較量中勝出。北部和南部的差異和矛盾始終是困擾義大利的一大問題。
小說《豹》正是以加里波第登入馬爾薩拉為切入點,展開了薩利納家族在這一動盪時期的故事。薩利納親王在這一社會變革中,像海藻一樣,隨波逐流,同時由於同舊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內心的衝突十分激烈,經常為一種不安、失落和死亡感所折磨。外甥唐克雷蒂投身革命,他的一句話“假使我們希望一切如故,就得先讓它一切都變”令薩利納恍然大悟:以不變應萬變。國家的統一在歷史上是前進了一步,但是,國家的體制仍然是君主專政制,而不是人民共和國制。新興的資產階級與沒落的封建貴族階級經過較量後,不但互相妥協,而且進一步勾結,勞動人民則受到雙重壓迫。加里波第在阿斯普羅蒙特受傷後,貴族們頻頻舉行舞會,慶幸劫後餘生。作者階級出身的局限性使他在書中流露了對未來的悲觀情緒和懷疑主義,但是客觀上揭示了義大利復興運動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小說中除了社會變革這一條主線外,還有一條支線,那就是愛情。薩利納親王的外甥唐克雷蒂和市長女兒安琪麗卡的愛情與結合是建立在政治和經濟利益基礎上的。唐克雷蒂要憑藉安琪麗卡家的財富步入政界,而安琪麗卡則需依靠薩利納家族的聲望進入所謂的上流社會。小說從這個側面襯託了新舊兩個階級的互相利用、互相滲透的現象。
《豹》對西西里島的社會也作了一定的剖析。它通過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這個島嶼的旖旎風光、物質和精神上的貧困以及黑手黨的猖獗。西西里長期以來受到外族的侵占和統治。自公元前735年以來,它就成為異族占領的殖民地。希臘、迦太基、東哥特、拜占庭、撒拉遜、諾曼第以及西班牙等侵略者接踵而來,陷西西里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小說對人物性格刻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薩利納親王是中心人物,他表面上威嚴,內心卻很脆弱。他不善理財,卻憐香惜玉,醉心於對星際的研究。他的複雜而矛盾的精神世界被描繪得十分細膩,層次分明,跌宕起伏,表現了他思想上的多面性。這個人物的原型是作者的曾祖父朱利奧·托馬西。他生於1814年,是個天文學家,曾發現兩顆小行星,獲得法國索邦神學院的獎勵。書中其他人物也各具鮮明個性,栩栩如生。
《豹》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由盛而衰時期。它以國人關切的歷史題材、生動詼諧的語言及高超的藝術技巧,打破了當時義大利文壇沉默的局面,令人耳目一新。從出版到20世紀80年代,小說售出百萬冊,被譯成15國語言,並且引起文藝界的關注。小說曾被電台廣播,還被改編成歌劇上演,效果很好,又被搬上銀幕。影片由義大利電影大師維斯孔蒂執導,由美國的伯特·蘭凱斯特、法國的阿蘭·德隆以及義大利女星克勞迪亞·卡爾迪納利聯袂演出。影片大獲成功。
1961年,蘭佩杜薩的《短篇小說集》也出版了。人們發現他還留有一部沒有寫完的長篇小說。如果他不是過早地被病魔奪去生命,一定會給讀者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蘭佩杜薩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留下的唯一的這部作品卻是不朽的。

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