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清[桂香村創始人]

朱有清[桂香村創始人]
朱有清[桂香村創始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有清,是江蘇常州人,十幾歲時曾在蘇州南味店學徒,他精通江南食品糕點的製造,又會經營,不久,買賣幹得很興旺,店鋪擴大了,由原來的一間門面增至四間門面,職工由三四個人,增至十幾個人。但是,沒幾年朱有清身得重病,各方投醫治療也是無效,終於在1936年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朱有清是江蘇常州人,十幾歲時曾在蘇州南味店學徒,他精通江南食品糕點的製造,又會經營,不久,買賣幹得很興旺,店鋪擴大了,由原來的一間門面增至四間門面,職工由三四個人,增至十幾個人。但是,沒幾年朱有清身得重病,各方投醫治療也是無效,終於在1936年病逝。

發展歷史

朱有清桂香村
朱有清從1916年開始經營桂香村後,在西單白廟胡同口建了一座三間門面,面積達200平方米的兩層小樓,亮起了“桂香村南味食品店”的招牌。“桂香村”三字牌匾懸掛在店鋪門臉正中,桂香村採取前門後廠,自產自銷的方式,製作各式南味糕點、糖果、火腿臘肉香腸蜜餞、菸酒、米粉乾等。朱有清自小就在蘇州、揚州等地學得一手製作南味糕點的好手藝,他特意從南方雇了技術工人、店員十幾人,並在北京招學徒,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桂香村食品種類多,製作精。朱有清對每個品種都精心調製配方,選用上好原料精工細作,講求色、香、味、形俱佳,保持地道的蘇杭美食風味特色。如牛舌餅,皮酥層多,餡綿軟鬆散,甜成適度,椒鹽蔥香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又酥又脆的小桃酥,面細油多,若用開水沖攪即可成為一碗油炒麵;不足寸高的南豆糕,以油和面,口感酥軟,一斤能製作出36塊,塊雖小卻內中餡,每塊豆糕面上還別出心裁地印上“桂香村南豆糕請品嘗”的字樣,十分精緻小巧,好吃好看又好玩。

桂香村製作的食品,在原料、配方、工藝,以及外形上也並不都是一成不變的。如南豆糕原來一斤製作22塊,後來經過觀察研究發現,食客特別偏愛這種小巧玲瓏的袖珍點心,既可以解饞,還可以欣賞把玩,也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零食,因此就改為一斤36塊了;桂香村的排叉不僅又香又脆,還根據北京市場情況,加進了黑芝麻,嚼起來余香繞口,在口感和觀感上都體現了桂香村產品的與眾不同。

朱有清桂香村糕點
桂香村自製和仿製南方各省的肉食品也別具風味。如江蘇風乾雞、南京板鴨、無錫排骨、蘇式豬油年糕、蘇式粽子和廣式粽子、廣東香腸、福建肉鬆、湖南臘肉等,許多都是現做現賣,常常是剛出鍋的肉食品,熱氣騰騰的就已經被等候的顧客買走了。當年店裡“桂香村”牌匾兩旁最顯著的位置,各有一塊窄幅牌匾,用來推薦介紹店內的食品。但牌上宣傳介紹的食品,既不是著名的糕點糖果,也不是高檔的山珍海味,而是“味珍雞跖”和“香清豚蹄”。桂香村把雞爪子和豬蹄子粗料細作,香清味珍,隆重向顧客推出,店內其他肉食品的精美就更不在話下了。

桂香村在經營管理上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注意品牌形象,店堂內始終整潔明亮,食品陳列、包裝有序;以銷定產,產品豐富,供貨充足,並保持新鮮。第二,重視產品推介宣傳。逢處過節,都在店門前紮起彩牌樓營造氣氛,在顯著位置介紹本店供應的重點產品;每推出新品時,也在門前立牌宣傳介紹。春節前半個月開始,就在店內開闢節日食品專櫃,把過節所需各種食品集中陳列,便於顧客選購。第三,有銷售服務上,延長營業時間,擴大銷售渠道。桂香村堅持每天安排少量店員營業到晚間十一二點,待附近戲園散戲之後才閉門停業。桂香村還接受顧客電話訂貨,對大客戶可以送貨上門;櫃檯內外安排專人待客,向客人介紹產品,要求熱情、周到、禮貌。這些都是桂香村贏得百年聲譽的重要保證。

1936年朱有清病故,其子朱世傑繼續經營。1941年,外姓人雷紹瑜、張光蘊把桂香村從朱世傑手裡租了過來。又集資15000元,擴大營業規模,店員也從原來的10餘人增加到30餘人。桂香村經營擴大後,仍繼續保持原有風味特色,自製和採購各種食品50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