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農[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朱曉農[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朱曉農,教授,男,浙江烏鎮人,1952年生於上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文學院語言學系博士,主修實驗語音學。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工作。現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

基本信息

專項研究

朱曉農朱曉農
朱曉農十多年來主持十多個立項專案研究,包括獲得聲譽卓著的澳大利亞研究院研究基金(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Fellowship,1996-2000),香港研究資助局(RGC)競標專項撥款(CERGgrant,2006-2009)和一般研究基金(GeneralResearchFund,2009-2012)等。研究領域包括:演化音法學、實驗語音學、音系學、類型學、語言與邏輯、方法論。主張並實踐以現代科學的理念和方法研究人文社會課題,以實驗和數學的手段探討語言演化中的長久難題。

主要工作

(1)音法學之一:音法理論,(2)音法學之二:實驗語音學,(3)音法學之三:田野語音學和音法類型學,(4)音法學之四:音節學,(5)音法學之五:演化音法學。(6)語言學其他方面,(7)語言、邏輯與科學,(8)方法論。

(1)音法學之一:音法理論
1.建立語音學與語言學的相互關係,這個結合面在語音學中叫“語言語音學”,在語言學中叫“音法學”。
2.建立音法學的分支系統,包括三大領域六個分支:基礎音法學(解剖、聲學、聽感)、共時音法學(音節學、音法類型學)、演化音法學。

(2)音法學之二:實驗語音學
1.建立聲調描寫的框架和程式——LZ歸一化。
2.設計兩字調的描寫程式。
3.釐清元音內在時長和外在時長。
4.重新定義元音。

(3)音法學之三:田野語音學和音法類型學
1.建立世界語言音段為主和音段-發聲兼重的兩分音法類型。
2.發現假聲的語言學功能:用作聲調特徵和小稱語素。
3.大面積發現弛聲。
4.發現吳語“次清分調”和贛語“次清化濁”的實質為送氣段侵入元音段(清濁音變圈之二)。
5.大面積發現嘎裂聲,辨認出嘎裂聲的區別作用。
6.發現鬆緊的發聲態實質:松為弛聲,緊為嘎裂聲。

(4)音法學之四:音節學
1.建立以音節為基本單位的音系學——音節學。
2.重新定義音節。

(5)音法學之五:演化音法學
1.清濁音變圈之一:清爆-內爆音-帶聲。
2.清濁音變圈之二:清送-弱送-弱弛-弛聲。
3.古全濁為弛聲。
4.聲調起因於發聲態。
5.古上聲帶假聲。
6.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
7.元音推鏈高化的原因。

(6)語言學其他方面
1.嘗試對修辭格進行形式化處理
2.嘗試對複句進行形式化處理
3.嘗試對語義進行形式化處理

(7)語言、邏輯與科學
1.語言結構與邏輯形式相關。
2.現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是因為沒有演繹邏輯。沒發展出演繹邏輯是因為古漢語結構不是合適的表達手段。
3.“東西文化對立”是中國眼光中的圖景。世界範圍內只有“演繹文化”和“非演繹文化”的對立。
4.人類文化演化的五個階段,由人類處理信息能力的五種程度定義:10萬年前有了有聲語言,5千年前有了文字,2300年前有了演繹邏輯和形式科學,300年前有了經驗科學,50年前出現電腦。
5.10萬年前生物競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體質演化的適應性,10萬年來人類競爭的勝負越來越取決於文化演化的形式。
6.語法結構與法治程度相關。

(8)方法論
1.提出一張思維性質的流程圖。
2.演繹,只有演繹,才是推動科學的動力。

個人著作

出版著作

1.AGrammarofShanghaiWu(LincomEuropa2006);

2.ShanghaiTonetics(LincomEuropa1999);

3.《語音學》(商務出版社2010);

4.《方法:語言學的靈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音韻研究》(商務出版社2006);

6.《中國佛籍譯論選輯評註》(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7.《上海聲調實驗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北宋中原韻轍考》(語文出版社1989);

翻譯著作

1.《語言的興衰》(TheRiseandFallofLanguages,byRobertDix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合譯,附評論性序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語言導論》第4版(AnIntroductiontoLanguage,4thedition,byVictoriaFromkin&RobertRodman.)合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4。

校對審核

《語音學教程》(ACourseinPhonetics,byPeterLadefoged,5thedition,2005).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學術論文

發表一百餘篇學術論文於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當代語言學》、《語言研究》、《語言科學》、《中國語音學報》,復旦《語言研究集刊》,北大《語言學論叢》等刊物。主要有:

2011年

語言語音學和音法學:理論新框架。《語言研究》31.1:4-85。

2010年

全濁弛聲論:兼論全濁清化(消弛)低送高不送。《語言研究》3:1-19;
全州土話音節的四分發聲活動:兼論自發內爆音(合作)《方言》4;
聲調四維度(合作)《研究之樂:慶祝王士元先生75壽慶論文集》(潘悟雲、沈鍾偉編),415-430.上海教育出版社;
嘎裂聲作為低調特徵:河北省方言的聲調考察(合作)復旦《語言研究集刊》第7輯134-147;
《語言的興衰》(迪克森)譯後415-430.北京大學出版社;
岳陽話中的假聲(合作)《當代語言學》1:24-32。

2009年

重塑語音學《中國語言學集刊》4.1:1-22;
聲調起因於發聲復旦《語言研究集刊》第6輯,1-29;
弛化:探索吳江次清分調的原因(合作)《中國語文》4:324-332;
發聲態的語言學功能《語言研究》3:1-19;
弛聲化:佤語中的鬆元音(合作)《民族語文》2:69-81;
自發新生內爆音:來自贛語、閩語、哈尼語、吳語的一手材料(合作)《方言》1:10-17;
潮州話入聲的陰低陽高(合作)《中國語言學集刊》4.1:115-128。

2008年

AchainvowelraisingintheearlyhistoryofChinese.InCBowern,BEvansandLMiceli(eds).MorphologyandLanguageHistory.349-354.Philadelphia:JohnBenajamins;
音節和音節學《東方語言學》4:142-164;
嘎裂化:哈尼語緊元音(合作)《民族語文》4:9-18;
入聲演化三途(合作)《中國語文》4(325):324-338;
術語命名的原則、方法、標準——辨析一些中文語音學術語,復旦《語言研究集刊》第5輯,1-1。

2007年

證早期上聲帶假聲《中國語文》2:160-168;
清濁音變圈:自然音變和泛時層次(合作),《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丁邦新編),166-186.上教社;
高壩侗語五平調和分域四度標調法(合作),復旦《語言研究集刊》第4輯,306-317;

2006年

CreakyvoiceandthedialectalboundarybetweenTaizhouandWuzhouWu.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34.1:121-134;
歷史語言學的新視野《語言研究》4:31-42;
歷史語言學的五項基本《東方語言學》創刊號,121-130。

2005年

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民族語文》1:1-6;
上海聲調右擴展的語音實質北大《語言學論叢》第31輯,176-194;
說有無,復旦《語言研究集刊》,第2輯,308-316;
從僧佑佛經譯論看中國古代語言理論(朱曉農/朱志瑜),董琨、馮蒸主編《音史新論:慶祝邵榮芬先生八十壽辰學術論文集》389-394,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4年

親密與高調:對小稱調﹑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當代語言學》2004.3:193-222;
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中國語文》2004.5:440-451;
唇音齒齦化和重紐四等《語言研究》3:11-17收入《音韻研究》370-384;
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聲中折調《方言》2004.3:226-230又載於《慶祝〈中國語文〉創刊五十周年學術論文集》,175-179商務2004收入《音韻研究》122-131;
基頻歸一化:如何處理聲調的隨機差異﹖《語言科學》3:1,3-19。

2003年

從群母論濁聲和摩擦:實驗音韻學在漢語音韻學中的實驗《語言研究》2003(23).2:5-18;
顎近音的日化《漢語史學報》第三輯,129-142收於《音韻研究》343-369;
談談調查太平洋島施格語的學習體會《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____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戴昭銘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37-42;
韶關話的小稱調和嘎裂聲(合作)《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____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46-354戴昭銘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

Mandarin.InJGarry&CRubino(eds.)FactsabouttheWorld’sLanguages:AnEncyclopediaoftheWorld’sMajorLanguages,PastandPresent.N.J.TheH.W.WilsonCompany.

1998年

ThemicroprosodicsoftonesandhiinShanghaidisyllabicwords.Proceedingsof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eechProcessing,Sydney.

Tonalcomplexityasadialectalfeature:25linguistictoneticcontrastsinthecitationtonesofthreesouthernWudialects(co-authored).Proceedingsof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eechProcessing,Sydney.

1996年

上海音系《國外語言學》2:29-37.
TwostresspatternsinShanghaiChinese.McCormack,P.&A.Russel(eds.)Proceedingsofthe6thAustrali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eechscienceandtechnology,581-586,Canberra.
IntrinsicvoweldurationinShanghaiopensyllables.Proceedingsofthe6thAustrali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eechscienceandtechnology,445-450.

1992年

IntrinsicvowelF0inacontourtonelanguage.ProceedingsofThe4thAustrali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peechScienceandTechnology,501-6.Melbourne,30/11-3/12.

1991年

秦人邏輯論綱《文化的語言視界》,301-322.上海三聯書店。

1990年

一個公理化的修辭格系統,余志紅編《現代語言學:全方位的探索》,349-379.延邊大學出版社;
陸法言、白冰編《十大語文學家》85-112.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

複句重分類:意義形式化的一項嘗試《漢語學習》6:15-19;
齶化與-i-失落《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86-94收於《音韻研究》330-342;
論中古漢語的齶化與非齶化問題《漢字文化》1989.1:101-108收於《音韻研究》314-329。

1988年

反訓正解《漢語學習》5:31-35;
語法研究中的假設演繹法____從主語的有定無定談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4:59-66(人大《複印數據語言文字卷》10:115-122);
差異、統一性、科學主義《北方論叢》4:5-10(人大《複印數據語言文字卷》8:45-51);

虛實談:現代語言學的工作旨趣《文字與文化》叢書4:339-366。

1987年

虛實談:現代語言學的工作旨趣《文字與文化》叢書2:1-27.

1986年

古音學始末,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編《爭鳴與探索》又載《中國語言學發展方向》,58-90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1983年

讀《論漢語國語的區別特徵及其相互關係》、《語言研究》5:249-254,收入《音韻研究》135-144。

1982年

關於國語日母的音值《中國語文通訊》3:19-22,收入《音韻研究》132-134;
漢越語和切韻唇音字(合作)吳文祺編《中華文史論叢》語言文字專輯(1),323-356,上海古籍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