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橋墓

朱子橋墓

朱子橋墓位於長安區杜曲街道辦事處竹園村300米處,坐北朝南,平面呈圓丘形,底徑2.1米,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掘。墓前原有墓志銘一方,于右任先生篆額"紹興朱子橋先生墓志銘",近代著名學者葉恭綽撰文書寫,是研究朱子橋先生生平史跡的重要資料。

基本信息

概況

朱子橋墓朱子橋墓
朱子橋墓位於長安區杜曲街道辦事處竹園村300米處,坐北朝南,平面呈圓丘形,底徑2.1米,封土堆高約兩米。墓前有碑石兩通,一為朱先生子女於1946年所立(已殘),一為馮玉祥將軍所立,高2.14米,寬0.77米,馮將軍撰並書,隸書14行,行42字,除去空格共510字。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掘。墓前原有墓志銘一方,于右任先生篆額"紹興朱子橋先生墓志銘",近代著名學者葉恭綽撰文書寫,是研究朱子橋先生生平史跡的重要資料。

人物介紹

朱子橋(1874~1941),名慶瀾,字子橋,以字行,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居陝期間長期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主持修復過涇惠渠、涇惠橋(當地俗稱"朱子橋")。1930年~l934年間,民國十八年(1929)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後,朱先生來陝賑災,與佛教界人士多方籌措資金,先後修葺了大雁塔、大興善寺、興教寺、華嚴寺等十餘座著名塔寺,對陝西文物古蹟的保護做出了重大貢獻。l937年"七七事變"後,時任華北慈善會會長的朱子橋先生再次赴陝賑災,先生在目睹了法門寺寺院破敗,真身寶塔傾斜的現狀後,即刻與上海實業家李組紳等商議修繕法門寺塔,由李組紳籌款。1938年著手準備,次年3月正式動工,整修了塔身,用石條加固了塔基,並以磚砌成兩米高的圍基,用黃土填至塔身,再以石條疊鋪封面,同時清理了寺塔內塑像。在施工過程中發掘唐代地宮,但見珠光寶氣,琳琅滿目。朱先生得知後,嚴令任何人不得亂動,吩咐工人按原樣封砌,此即20世紀80年代面世的引起世界轟動的法門寺地宮,內藏佛指真舍利和大批金銀器物。在國難當頭、烽火連天的歲月,先生念念不忘修固法門寺及保護地宮,其護寶行善之心日月可鑑。l983年長安縣政府為先生重建五脊六層磚碑樓一座,高約3.5米,寬約l.5米,內嵌書有"辛亥革命先烈朱子橋先生之墓"的碑石一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