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倉

朱倉

朱倉位於臨沭縣東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8公里,面積105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共44個自然村。有1.35萬戶,4.7萬人。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彝族等。北靠莒南,南鄰江蘇,S225省道、沭贛公路橫穿東西,交通十分方便。四周環山,屬低山丘陵地區,耕地5000公頃,土質較好,適宜耕作。傳統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為主。

目錄

•朱倉概況 •工業經濟 •特色農業 •服務設施 •榮譽稱號

朱倉概況

鄉境有冠山、演武山、玉山、望海樓等山脈,有湖子河、穆疃河、燕泉河等河流,有圓嶺洞、上石河、盤西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12座,塘壩102處。有仙人洞、演武廟、銀杏樹、玉水泉等名勝古蹟。耕地面積63746畝,自流灌溉面積7000畝、林地面積19530畝。主產小麥、花生、地瓜、玉米,年產糧2.54萬噸,油料0.98萬噸。近年來,大力實施“金山”、“銀水”、“綠茶”、“蟠桃”工程,特色農業主要有蟠桃、綠茶、板栗種植和開發,蟠桃、板栗等果品年產1776噸。全鄉蟠桃面積達1500畝,茶葉面積3500畝,冠山春茶聞名蘇北魯南。玉泉瓜脯遠銷黑龍江、吉林等地。飼養業以豬、牛、羊、兔、雞等傳統養殖為主,近年來,貂、貉等特色養殖發展迅速。現已發展畜牧養殖專業村6個,養殖大戶480戶,畜牧業總產值2920萬元。有白雲石、花崗石等礦產和優質礦泉水。花崗石資源可供開發百年以上。鄉辦企業3家,個體私企業45家,集體企業30家,個體工商戶375戶,有石材加工、茶葉加工、澱粉加工、食品、刺繡、柳編等特色加工個體私營業。柳製品出口美國、西歐、日本等地。

工業經濟

朱倉工業經濟發達。已基本形成化工、機械、復混(合)肥、五金、柳製品、食品、釀酒、紡織等優勢支柱產業,並湧現出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一批龍頭骨幹企業。臨沭縣小型手扶拖拉機、醋酸乙酯等生產能力全國第一,復混(合)肥年生產能力達450多萬噸,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爭創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稱號,並是五金錘類和航海索具類產品生產、出口基地和脫水蔬菜製品大縣。

特色農業

朱倉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已形成“東茶、西菜、南桑、北柳”的產業化格局,建立起了10萬畝白柳、5萬畝煙桑、16萬畝果茶、6萬畝蔬菜等生產基地。花生產量居全國油料百強縣前20位;柳編製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杞柳之鄉”;是全省板栗生產基地縣。

服務設施

朱倉服務設施日趨完備。全縣擁有300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10萬名較高素質的技術工人,並常年開設各類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現有醫療衛生機構20所;公共圖書館、體育場、市民活動中心、文化大樓等一批文化體育設施;涉外高等級賓館2家,並建有一批高檔別墅和適合外商入住的生活區,具備良好的外部接待條件。科技、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迅速。

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全縣各級以“奮力跨越爭進位,富民強縣快發展”為目標,按照突出抓好“四個重點”(農民增收、民營經濟、外經外貿、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四個突破”(重點項目、園區建設、機制創新、環境最佳化),切實加快“四化”進程(工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經濟國際化、城市化)的總體思路,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並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兩連冠”、全國國土資源執法先進集體、全省雙擁模範縣“四連冠”、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全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省環保先進集體、全省科普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