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鴻

朱佩鴻

朱佩鴻,1987年生於中國上海,2004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附中,201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1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導師蘇新平教授,抽象繪畫藝術家,職業藝術家工作生活於中國北京與上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朱佩鴻,1987年生於中國上海,抽象繪畫藝術家。朱佩鴻從小跟隨父親朱玉祥學習繪畫。2001年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附中。2005年入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次年進入版畫系第四工作室。201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11年入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就讀研究生,導師蘇新平教授。201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畢業至今工作生活於中國北京與上海。

朱佩鴻朱佩鴻

藝術理念

在朱佩鴻的作品中,最持久的思考是對都市痕跡與色彩的關注,這與朱佩鴻的都市生活密切相關。《我的空間》畫面中那些不明出處的“形”與看似美麗的“色”,形成一種荒誕並且怪異的組合空間。作品在最後完成時,這些組合空間與外界產生豐富的視覺感官體驗。朱佩鴻曾經寫過“都市充滿了霓虹燈、車流、樓群、股票信息、各式各樣的顯示屏和遍地的廣告牌。視覺上的衝擊,讓朱佩鴻開始反思人們生活的狀態。創作的結果已然不是重點,.......作品的意義只能基於過程,變化服從個人體驗的變化。”

藝術家朱佩鴻工作照藝術家朱佩鴻工作照

《我的空間》具有這樣一種狀態:我表達“我所意識到的現實”。任何現實的存在都通過意識而存在,即繪畫讓看不見的部分成為可見,而非讓看得見的部分重現。朱佩鴻畫畫的時候會把作品平放在一張桌子上,像畫一張中國畫一樣而非一張油畫。不同的顏料會在畫布上等待凝固,反反覆覆繪製折騰許久直到完成。繪畫的時間無限的延長,使得創作的開始與結束的界限模糊。這種繪畫的體驗是很微妙的,產生了與其他作品不一樣的畫面效果。近些年,經過幾次的變化和推進,朱佩鴻打破繪畫的空間關係,突破二維畫布對於繪畫的局限性。現成品、潑灑的顏料、挺健的筆觸形成了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在場空間。

《我的空間》它既是語言形式又是朱佩鴻生活的氣質。它是朱佩鴻構建“色彩空間”,“在釋放個人情緒的同時,也為觀眾的解讀留下餘地。當視覺“愉悅”起到作用的時候,作品與觀眾的距離也就大為縮小。”

展覽簡介

個人作品展覽

 形式的意味-青年抽象藝術展 形式的意味-青年抽象藝術展

2016 無形有畫,TwinsArt藝術空間,上海

2015 自如的印痕,名泰空間,北京

雙人展

2016 追尋城市缺失的色彩-走近光明,世博展覽館,上海

2015 追尋城市缺失的色彩-璀璨季節,上海世貿商城,上海

2014 追尋城市缺失的色彩-朱玉祥朱佩鴻父子雙個展,上海世貿商城,上海

部分群展

研展/延展研展/延展

2017

向心力-中國青年藝術的四個維度,悉尼大學美術館,悉尼

2016

初•新-年代青年藝術展,年代美術館,溫州

中國當代-盧森堡大公國迪基希市美術館巡展,盧森堡大公國迪基希市美術館,盧森堡

吳語•方言-上海藝術家作品邀請展,中華藝術宮,上海

宋莊美術館建館十周年系列展之二-尖先生與卡小姐項目B,宋莊美術館,北京

造化-中國當代藝術展,204藝術空間,墨爾本

2015

民間的力量,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

年輕力量-青年100推薦展,南京尚東當代藝術中心,南京

形式的意味-青年抽象藝術展,鳳凰藝都,上海

2014

瞭望之塔-中國版畫名家邀請展,中央美術學院燕郊美術館,北京

腹花集-青年藝術邀請展,虛苑美術館,北京

研展/延展:來自CAFAM的策展實驗,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學院新藝術第一季,羅湖美術館,深圳

慶祝建國65周年上海美術作品展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選拔展,中華藝術宮,上海

2013

學院力量-新繪畫報告第一回展,羅湖美術館,深圳

NETWORK21cARTFestival2013,全北市美術館,全州

首屆CAFAM未來展:亞現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2

時代風采-2012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

兩代人-中國當代藝術20年,悉尼市政廳,悉尼

千里之行: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優秀作品收藏展,Art@GoldenSquare藝術空間,倫敦

2011

十年-中央美術學院基礎教學展覽,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師法自然-上海美術家寫生作品展,香山美術館,上海

白兔十年-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白兔美術館,悉尼

2010

第十屆全國高等院校版畫創作與教學年會作品展,廣西藝術學院美術館,南寧

千里之行-中央美術學院2010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多稜鏡-版畫的n中可能性,今日美術館版畫藝術中心,北京

美術館與公共收藏

千里之行千里之行

白兔美術館,悉尼

Twinsart藝術空間,上海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州

哈哈當代美術館,北京

今日美術館版畫中心,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基礎部,北京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附中,上海

榮譽

2017 N.A.I.CPROJECTXArtDeport藝術倉庫新銳藝術家

《我的空間 2015-7》《我的空間 2015-7》

2017 提名2017屆BOYAPRIZE博雅藝術獎藝術家

2014 入選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創作優秀作品

2014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優秀畢業生

2010 入選第十屆全國高等院校版畫創作與教學年會作品展

2010 獲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優秀作品二等獎

2009 獲中央美術學院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

2003 獲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附中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

駐地

2015 柏林畫室-藝術家駐地計畫,KIDSGOLBEe.VBerlinDeutschland,柏林

2015 Tallerdemosaicoworkshop,TrozoXTrozo,巴塞隆納

2012 6thTropicalLab,Lessale藝術學院,新加坡

客座講師

2016 版畫體驗,TwinsArt藝術空間,上海

2015 游弋的形體講座,名泰空間,北京

2014 意境體驗,藝美基金會,北京

社會活動

2013 社區成長嚮導計畫-北京移民民工子弟志願者項目,冷泉社區中心,北京

2012 學前教育-活力社區基金打工子弟愛心會志願者項目,黑橋社區中心,北京

2012 好男人有一手-新家美食美課第一期,西門子旗艦店,北京

2011 向東出發-意利藝廊藝術咖啡杯設計活動,僑福芳草地,北京

作品評論

《我的空間-Crystal 2016-7》《我的空間-Crystal 2016-7》

朱佩鴻的繪畫經過近幾年的變化和推進,可以說又有了一個新的進展。從這個進展可以看出朱佩鴻已經在當年畢業創作的基礎上,將自己對繪畫的空間關係,包括線條和布局的關係推向了一個更加開闊更加自如的境地。從這意義上講,朱佩鴻找到了一條表達藝術感覺、藝術理解的方式,打破了三維空間,突破了二維畫布對於繪畫的局限。從最近的新作來看,這些線條、色塊組合和結合的方式,以及畫面中略有具象的物品用來提示空間在場的關係。這些其實都顯示了藝術家對於痕跡和印跡的深入理解與推敲,也就是說藝術家已經將“表現”即藝術家自我意識的表現進入到一種非常自如的狀態。我在這裡用“自如”,而非用“自由”。因為“自由”在某種意義上是不加推敲,可能是表現性更強。“自如”則是強調藝術家自我意識的有序和節奏以及自我意識的完整反映,“自如”在中文的語境裡,更表現了藝術家的獨立價值和主體意識的確證。

在中國畫壇上,朱佩鴻的印痕獨樹一幟。朱佩鴻對於印痕的處理和把握已經找到了很多具體的方法,它不是單一線條的有規則的幾何組合,也不是塊面的有機組合。恰恰相反,朱佩鴻是在看似凌亂中實現了線條與空間的關係,與塊面的關係,這是一種內在空間,而不是實際空間。朱佩鴻的印痕,也就是由線條、色塊組合而成的印痕,形成了一個獨立、自主、自如的空間,這個空間形成了自己的完整性。朱佩鴻在這個空間裡可以無窮的穿插和環繞,形成了一個自由的天地,成為一種創造獨立世界的象徵和表征。在這個層面上,朱佩鴻讓繪畫進入到一個很好的發展領域。在國際繪畫領域當中,以消除具象、消除敘事甚至是非繪畫方向上,20世紀以來一直是藝術家不斷探索的領域,究竟空間有多大,或者說是以這種形式表達的可能性有多少,一直在探索中。朱佩鴻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家的一員,在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回應、答案,甚至是可喜的成績。

朱佩鴻在這個方面的探索可以做的更好。可以橫向比較,國際上很多在消除具象、消除敘事這種方式的繪畫,可以有無數的變化和無窮的展示,潛在的空間關係非常大。可以橫向比較很多藝術家,這種處理畫面、線條、組合與塗鴉的關係,形成新的繪畫意味,都是值得探索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