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園

未園

未園是江蘇常州市著名的私家園林,位於常州大觀路,市第23中學內。市主管部門現在正在籌劃修整開放之中,已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園興建於1920?1923年,為木商錢遴莆的私園。園林建築極富江南園林特色,布局曲折幽深,引人入勝。有四宜廳、滴翠軒、玉波亭、魚樂榭、垂虹橋、月洞、長廊、挹爽亭、長春亭等建築。在園的重點景區水池、軒榭的四周布置精選的湖石假山,園內復有百年香樟、桂樹、羅漢松、古柏及花草等點綴其間,使小園顯得雅而幽靜。

簡介

未園半亭淡秋
常州市天皇堂弄內市青少年科學藝術宮西側,掩映著一顆古色古香的明珠,它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未園。置身於由白牆青瓦的高牆所環繞的這座私家園林,就仿佛漫遊自然天成的植物園。現植有香樟、金桂、丁香、夾竹桃、天竹臘梅、廣玉蘭等近20個品種,其中光百歲以上的便有10餘株。在南北僅百米多,東西約50米的地盤內,50多株古樹新木簇映著廊橋亭榭、軒堂廳閣,星羅棋布的山石半奇爭妍。南側嵌一泓清漣飛虹橫越,春日中格外馨郁襲人
未園未園
這兒原是民國初年木商錢遴甫的舊宅基,起初並無建園的打算。最先在今園西造了三座堂屋,南面是供奉狐仙的"大仙堂",中間為供奉祖先的"祖堂",北面則有供奉財神的"財神堂"。後來在他的門客許秉煜屢次建議下,方動了建園之念。建園所選太湖石和黃石均從蘇州遠郊運來,規模也愈來愈大。工程從1920年開始,直到1923年方告竣工,竟耗白銀10餘萬兩。主體建築均設計在一條中軸線上,自北往南依次為滴翠軒、四宜廳、樂魚榭,園周由曲折起伏的長廊將各景點相連。園名之源,有兩種說法。取"尚未成園之意";另外則是坊間流傳,園主是一位木商,一和木兩字相合成"未"。後者雖簡單明晰,似有幾分道理,卻俗陋無味。翻開常州園林史,私家園林的定名大多遵循延陵季札禮讓謙遜的特色文化。

歷史

未園迂廊春深
未園,系木商錢遴甫於1920年至1923年所建,占地2164平方米,園內有榭、四宜廳、滴翠軒、光裕堂、垂虹橋、汲玉亭、挹爽亭、長春亭、垂虹亭、長廊、月洞等。綴以奇石假山,曲徑小橋,碧水清池,古樹名卉,高雅幽靜,布局精巧,曲折入勝,別具一格。未園集“小、巧、美”於一體,風景有限,而意境無窮。它不象蘇州園林那樣的“大家閨秀”,而屬於獨具特色的“小家碧玉”。

1952年,市人民政府撥款購下未園,作為淹城中學(現第三職業高級中學)的校園。1995年7月1日,市人民政府決定把

未園未園

它併入少年宮,與常州是少年科學藝術宮的建設同步規劃、修繕。1997年5月,由市教育委員會、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根據市政府意見,共同牽頭,會同專家論證,實地測繪,組織對未園實施修復。一期修復工作於1997年11月竣工,二期修復工作於2003年3月竣工。至此,未園修復工作已經全面竣工。

概括

未園未園
薛福成故居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健康路西側。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至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薛福成(公元1838——1894 年),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代表人物,曾任駐英、法、意、比等國公使,寫出了“籌洋芻議”主張變法維新的論述。因其外交有功,賜其住宅為“欽使第”。

該故居占地約1.2公頃,建築面積約 10000平方米。宅第設三根軸線,中軸線由照壁、門廳、正廳、房廳、轉盤樓及後花園組成;東軸線為廳、戲台、倉廳等;西軸線為偏廳、雜屋及藏書樓等。主要建築為木結構樓閣、廳堂。該故居規模宏大,布局合理,雕刻精細、變化多端,既有清末時代特徵,又有地方風格,是江蘇省現存最大的近現代官僚地主宅第之一。

該宅院為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的江南大型欽賜府第。它以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呈現出適於社會交往的園林式開放格局,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徵,填補了我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空白。

2000年起,無錫市政府斥巨資全面修復故居。2001年,薛福成故居建築群國務院頒布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月1日,主體建築群、東花園、後花園修復開放。

園內環境

未園未園
北有軒一楹,玻窗四面透空,名滴翠軒。中敞一廳,繞以迴廊,稱四宜廳。廳前臨水池,怪石環列。南有水榭峙立水上,三面環水,可倚欄觀,名樂魚榭。四首長廊間有井亭一,名汲玉亭。左辟月洞,掩映於卉木間,額為:“文儉清奇”。

沿嶙峋湖石折而東,跨池盡可賞園景。園內植有香樟銀杏羅漢松、黃楊、金桂等百年古樹,婆娑多姿,古雅清幽。是園占地不大而布局曲折入勝,具江南園林特色。

四宜廳和樂魚榭可謂全園之景的精華。一片開闊地上,聳著三枚峰石,寓"福祿壽"。石下鋪嵌著精緻碎瓷片拼成的"五蝠盤壽"圖,左右各臥青獅山石,其中一石竟口銜元寶,看來園主頗講究吉利發財。雖然設計者表面不得不遷就主人的虛浮,但整體布局構思頗奇。樂魚榭下的水池,三面岩繞,形若深澗。池岸在不規則黃石切割下,突堰陡峭,巧成袖珍的暗河、湖灣、幽島、奇岬。當水流過垂虹,波面頓縮為狹窄的水道,疑入微型三峽

未園未園
造園講究理,波面遼闊,可擴胸襟;溪折河繞,令人回味無窮。而未園囿於面積,無法讓水面貫融全園。為彌補水面有限的缺陷,設計者嘗試以深、幽、奇、曲、險取勝,讓人在最初的遺憾中,漸品新意終陶醉於這盆景式的山水佳妙。與園名相吻,似在刻意營造是園非園,已成未成的意境,讓你沉浸在意猶未盡的氛圍。散築園牆的長春亭、挹爽亭、波月亭,都倚壁玉立。有牆板陰隔,或木門輕扣,虛實相間,若有似無。修這三座半亭純為省工節料,僅作藝術裝飾,抑或將來擴園續建,惜難言傳。這大概正是作者的獨妙神機,故留廣闊的思維空間,疑惑中誘你展開想像的翅膀,去領悟藝術的無限,在不滿足中得到滿足。

圖片欣賞

未園未園
未園未園
未園未園樂魚榭
未園濠濮間想未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