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可厚非

未可厚非

成語未可厚非,出自成語典故之都邯鄲,意為不應過分責難。王莽先後派將軍馮茂、廉丹和史熊等人率大軍前去攻打,並向當地強征重稅,作為軍隊的糧餉。新都(古地名)地方官馮英為此上書王莽,勸他休兵罷戰,致力於發展生產。那時袁世凱若真能如黨人所望,早舉義旗,搞個武裝苦撻打(coup d'etat),把朝中的寡婦孤兒、滿城的王公親貴一舉而除之,他這樣做,是否能得心應手,吾人未敢斷言也。再就個人的道德來立論,古人說無毒不丈夫,搞流血政變,把寡婦孤兒和滿朝親貴一舉而誅之,幹這種事的人,要心狠手辣。

基本信息

發音

【漢語】wèi kě hòu fēi

【英語】benotaltogetherinexcusable

【德語】anjm/etwasistnichtvielauszusetzen

【日語】極端(きょくたん)に非難(ひなん)すべきでない

基本內容

詞目 未可厚非
發音 wè,i,kě,hò,u,fēi
釋義 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出處 《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示例 但葉遂寧和梭 波里 是~的,他們先後給自己唱了 輓歌 ,他們有真實。(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王莽(邯鄲大名縣人)篡漢後建立了新朝,也因此激化了與蓋州句町(地名)少數民族的矛盾。句町人反抗新莽的鬥爭如火如荼。王莽先後派將軍馮茂、廉丹和史熊等人率大軍前去攻打,並向當地強征重稅,作為軍隊的糧餉。幾年征戰,部隊傷亡好幾萬人,當地百姓也被徵得財糧一空,而句町人的反抗還是平息不了。新都(古地名)地方官馮英為此上書王莽,勸他休兵罷戰,致力於發展生產。王莽大怒,罷免了馮英的官,後來又有所醒悟,認為馮英的意見也“未可厚非”,於是又派他到長沙去做官。

典故

成語:未可厚非成語:未可厚非

漢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陰謀手段篡奪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稱帝後,任意改變西漢王朝的邊境政策,將句叮王亡邯誘騙到郡城處死。益州郡許多少數民族首領紛紛起兵反對朝廷。 王莽得知益州地區發生動亂,派一名將軍去招募士兵,並向百姓徵收重稅充作軍費,用來進攻句叮。戰爭持續了將近三年,消耗了 不知多少錢財,動亂還是沒有平息下來。

玉莽見那名將軍無法收拾局面,便將他召回京都處死,同時另 派一名將軍,徵調二十萬大軍進攻句叮。大批糧餉只能依靠沿路州 縣提供。當地有個名叫馮英的大守認為,這將給本來已被折磨得痛 苦不堪的百姓加上新的災難。為此他拒絕提供,並且向王莽上書,請 求停止派兵,結束征戰。 王莽大怒,立即下詔撤去馮英的官職。但過後又想,這樣做會引起當地百姓不滿,於是又假惺惺地對身旁的人說: "馮英如此做,其實也是不可過分責難他的。" 就這樣,馮英的官職總算保留下來,只是被改調到別處去當太守。

同韻詞

月銜半規、作福作威、研精究微、數米而炊、一言已出,駟馬難追、千頃陂、治亂扶危、切磨箴規、肆虐逞威、吃啞巴虧、......

用法

作謂語;指不能全面否定

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指不能全面否定。

成語例舉

因而於敵後凡有敵寇而無友軍之處,於驅除敵寇之後,建立抗日政權,創造抗日根據地,以民眾之衣糧,給民眾之武力,御兇殘之敵寇,衛自己之家鄉,誠有未可厚非者。

套用

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未可厚非

話說回來,袁世凱在民國元年臨時大總統的競選過程中,雖然慢了半拍,但是他能把有兩千年傳統的帝制政體,在兩個月之內就不聲不響地和平轉換掉,也算是效率驚人了。那時袁世凱若真能如黨人所望,早舉義旗,搞個武裝苦撻打(coup d'etat),把朝中的寡婦孤兒、滿城的王公親貴一舉而除之,他這樣做,是否能得心應手,吾人未敢斷言也。萬一欲速則不達,弄得火光四起,屍橫街巷,北京城內,玉石皆焚,試問對革命發展,究有何補?所以袁的穩健的做法--慢慢地搞他個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也未可厚非。

再就個人的道德來立論,古人說無毒不丈夫,搞流血政變,把寡婦孤兒和滿朝親貴一舉而誅之,幹這種事的人,要心狠手辣。將人比人,袁氏那時就顯得婆婆媽媽,心不夠狠,手不夠辣。他多少還有點婦人之仁,對寡婦孤兒不忍下手。他多少還有點東方儒、佛兩家的恕道。

再把話說回來,縱使是只顧目的、不擇手段(西方叫作end justifies means)這套下流做法,這種用流血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是否比不流血的手段更有效果,也是個問題嘛!試問,袁如殺了寡婦孤兒,是否比保留了寡婦孤兒,更容易達到篡位的目的呢?其效果顯然是相反的。袁世凱究竟還不是個心狠手辣的屠夫,他的恕道,和他的婆婆媽媽的行為,累得革命黨對他失去了耐性,他自己因此也丟掉了金牌,這是否就是個錯誤,吾人亦不敢信口雌黃也。那么他在這兩個月的動亂之中,究竟耍了些什麼手法,怎樣搞了個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而達其目的呢?真歷史比假小說要有趣得多,這兒我們倒不妨略述梗概。

連環畫

未可厚非連環畫未可厚非連環畫

相關人物

未可厚非未可厚非

王莽此人,應該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畢一生之力,就為了做兩件事情,第一是代漢自立,第二是施行新政。

為此,王莽費盡心思,一路向上,終於能夠代漢自立,可以開始施行他夢想中的新政了。但他為此付出的,是30餘年為博取官僚民眾好感的良苦用心,是代漢自立後17年的艱難改革,是被起義軍亂刀斫屍的結局。而他所進行的改革,是中國歷史上對大,但也是最失敗的一次改革。

同時,他的改革也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歷次改革不同,他基於《周禮》設計了一套“復古”的改革藍圖,試圖建立天下之土皆歸國,天下之業界國有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國家制度,有些史論評價,王莽所進行的是帶有空想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也就是說,王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不過,對於王莽所進行的改革,遭到了逐步形成的大地主集團的抵制,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也沒有一個自上而下齊心協力“幹革命”的官僚集團,使得老百姓也不領情,最後內外皆亂,義民群起,王莽政權陷入了農民起義軍的重重包圍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