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貨幣

未來貨幣

《未來貨幣》全稱“未來貨幣網路智庫系統”,是一個關於貨幣的藝術思想庫。

簡介

作品簡介

它是一個自由、免費、基於網路規模協作的多語種貨幣智庫項目。參與者來著世界各地,不乏藝術家和經濟學家。《未來貨幣》旨在藝術家、經濟學家通過對未來貨幣的構想和設計,為“未來金融系統”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和可能性,以此作為人類面對“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新審視和另類思考。

這一系統採用WIKI大規模協作的方式,類似“百度百科”。每一個“貨幣作品”都是構成這個維基藝術系統的“細胞”,系統中每個概念、圖片、錄音、視頻訪談都變成了“未來貨幣”作品的一部分。

面對人類欲望的膨脹和金融體系的崩壞,人類社會已經來到了歷史的交叉口,我們開始質疑造成這些災難的根源——現行的貨幣金融體制。我們該如何抉擇,“人類的未來將去往何處?”這些思考正是產生《未來貨幣》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歷史語境。

做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未來貨幣》的構建者們以未來的“金融系統”為主題,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貨幣進行大膽的猜想和改造。《未來貨幣》藝術作品具有典型的“開放、對等、共享、規模協作” 的特徵,這種特徵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美術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是網際網路和新藝術思潮的產物。2012年9月代表中國參加英國2012奧林匹克(WEYA)世界青年藝術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 ,發起名為“QE(n+1)”的“造幣”行為藝術表演 。英國BBC廣播公司全程獨家報導 ,引發當地轟動。

《未來貨幣》是維基主義美術的一次積極實踐,被《21世紀商業評論》讚譽為“標誌著中國維基主義藝術的誕生” 。

Introduction

《 Future currency 》the full name is "The future currency of network think-tank system".

It is a free, web-based , mass collaborative ,multilingual, of currency think-tank project. It have been written collaboratively by volunteers (artists and economists)around the world.

《 Future currency 》in order to proposes more solutions and possibility for" future financial system"by artists and economists,Offer a new view and thinking that human fac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the new age" .

As a new form of art, the future currency is being design and the reformation by builder every moment.The content of the involved include:

1Monetary idea.

2Currency standard system.

3Monetary form.

4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5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6Operation principle ,and so on..

Working principle is similar to "Wikipedia".The system is made up of countless monetary scheme.Each works including concept、pictures、sound recording、video, etc. is a part of the system..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human desires and financial system to collapse, human society has come to the intersection of history, we begin to question th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root cause of the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We should to make decisions:“where is the future of human beings?”

作品信息

中文名稱:未來貨幣

英文名稱: Future Currency

創作地點:中國北京

創作時間:2011年1月

啟動時間:2011年5月16日

作品類型:網路藝術系統

作品流派:維基主義美術

發起人:呂東源

學術顧問:沈少民 張亞東

現存:百度百科

Works name Future Currency

The full name: The future currency of network think-tank system

Creation date: In January 2011

Works type: Network system

Works schools: Wikiism Art

Founder: Richard D. Lee

Academic support: ShenShaomin; ZhangYadong

Slogan: "Let us create new value!"

Positioning: People's currency think-tank

Target: Develop a independently operated web game system,everyone can conception and design own monetary world in it.

相關報導

英國WEYA藝術節開幕式 英國WEYA藝術節開幕式

《未來貨幣,你來“造”》

來源: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 作者:黃燕儀

無需任何金融背景,不受法律條框的束縛,只要你對未來擁有非凡的預見性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就可以加入這場別開生面的“造幣活動”,過一把藝術家的癮,體驗下“造錢”之樂。

九月的英國諾丁漢古城,到處洋溢著藝術的氣息。1000名青年藝術家從世界各地前來赴約首屆世界青年藝術節。開幕式上,一場有趣的“造幣活動”賺足了人氣。在諾丁漢城堡博物館前的大片草地上,藝術家們一同暢想、設計“未來貨幣”,還將制好的“貨幣”進行自由交換。陽光輝映古城牆,想像力在空氣中恣意跳躍,這是一場屬於藝術的自由狂歡。“就像一個大Party!”參與創作的藝術家熱情高漲。

這場名為《QE(n+1)》的“造幣活動”背後有著抓人眼球的關鍵字——“維基主義藝術(Wikiism Art)”、“中國藝術家”。

呂東源 ,一位活躍搞怪,將自己裝扮成“移動銀行”,穿梭於人群中回收“貨幣”的中國青年藝術家,他正是“未來貨幣網路智庫系統”(Currency Think Tank,簡稱“未來貨幣”)的創辦人。在談到將活動取名《QE(n+1)》時,他解釋道:“因為英國藝術展期間,美國推出了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既然美國一直在無限量地‘印錢’,我們藝術家為何不可無限量去創造‘思想的貨幣’呢?QE(n+1)也就這么出來了。”

實際上,這並非一場臨時起意的藝術行為,其背後隱藏著一幅巨大的夢想藍圖。在這個以“藝術”和“未來貨幣”為主題的智庫中,每個人都可以對未來的金融系統及理想貨幣進行大膽猜想和構造。其特點是自由、免費、多語種和基於網路規模協作,並最終成為像“維基百科”一樣自由運轉的藝術作品。作品表現形式亦無需拘泥,可以是一幅畫,一個設計效果圖,甚至是一個觀點。此外,無論是經濟、藝術方面的專業人士,還是普羅大眾,都能自由編輯、完善他人的“貨幣作品”。

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未來貨幣”實際上標誌著中國維基主義美術的誕生。早在1994年,著名網際網路學者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就預言了這一理論雛形。維基美術強調通過網路等新興技術,利用集體智慧進行開放、對等、共享的大規模協作,改變傳統的美術創作形式和表現形式。

這聽起來很“酷”,但在“未來貨幣”執行過程中,國外參與者的熱情明顯更高,想像力也更豐富。相形之下,許多國內金融專業的學生對“未來貨幣”的構想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充其量只能想到“電子貨幣”之類照本宣科的答案。微博上便有網友呼籲組織方將“未來貨幣”的課題帶到高校,若能如願,這或許將成為激發大學生創意的轉折點。

“未來貨幣”項目已吸引了400多名來自中國、英國、南北美、日本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參與者,其中不乏藝術家和經濟學家。“未來貨幣智庫”曾和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巨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交流對 “世界貨幣”、“亞元”的看法。余斌在否認建立“亞元”可能性的同時,提出了“華幣”構想。余認為華人在世界分布之廣,可以考慮建立一個華人的儲備貨幣體系。

而在民間,諸如外星人殖民貨幣、情緒貨幣、光存儲貨幣等有趣的“貨幣方案”也應運而生。漫畫家盤曉倩設計的“晶星貨幣”方案便頗具想像力和耐人尋味。她想像在太陽系外存在一個名為“晶星”的小天體,和地球一樣存在“人”。“晶星貨幣”是該星球的流通貨幣,造型奇特,並透著神秘美感:一個半徑約1厘米寬的碗狀陶器上綴著閃閃動人的透明藍“水”晶,原材料由地球上的海泥與晶球上的上等“水”晶混合而成。“水”晶的成分越多,貨幣價值越高。這個“貨幣方案”不僅影射了地球曾有外星人光臨的宇宙猜想,並且與古時的金屬貨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含金量”換成了“含晶量”。

“未來貨幣智庫”正在不斷地積累“貨幣”,但其發展前景尚難以預測。不過僅就其題材而言,它顛覆了普通人對藝術的刻板印象。當代藝術家沈少民曾提到:“大多數藝術家,對‘錢’這個題材通常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事實也的確如此。無論國內外,很多藝術家普遍存有一種“梵谷情結”,認為搞藝術是很精神化的東西,一旦涉及錢便不再“純粹”。而在呂東源看來,錢就像顏料和畫筆一樣,是很重要的創作材料。“錢應該是藝術家的工具,但絕不應成為創作的動機。”

如同其他領域,在藝術界當“開荒牛”時常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對於“未來貨幣”這種新潮的藝術形式和“維基模式”、“系統”等概念,不少國內藝術家並不理解和認同,質疑聲、批評聲此起彼伏。然而,在一次演講會上,美國著名策展人亞歷山大.孟璐說道:“藝術要與時俱進,不管你是否喜歡它,網路模式就是未來藝術發展的趨勢!”這給予了呂東源及其同伴做“未來貨幣”莫大的信心和決心。

作品方案

呂東源 星際貿易貨幣 呂東源 星際貿易貨幣

方案構想:地球歷公元2036年,美國政府正式承認亞丁灣“星際之門”的存在,並宣布星門即將失控,外星智慧型生命屆時會大舉入侵地球,引起全球恐慌。

外星各大智慧型物種的艦隊陸續抵達地球,至此地球各國中俄印英法美日韓等國……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地球保衛戰。最後人類通過核威脅和聯合國政治斡旋,最終地球人和外星人達成和解,多方簽署《星際貿易契約》,星際戰爭宣告結束。

戰爭雙方於地球歷公元2094年成立新的金融銀行機構“星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Universe Monetary Fund,簡稱:UMF),提供戰爭賠款信貸服務;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星際聯盟各國的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星際貨幣擁有“感應防偽晶片”,防偽晶片可以感應出不同星際物種,從而變換錢幣的外星文,變換成對應使用者的母語面額,便於使用者識別。而且防偽晶片還可以監控每個觸摸過該紙幣的人的個人信息、交易地點、轉賬、納稅等數據。防偽晶片會將信息及時回饋給終端UMF資料庫進行實事分析。

盤曉倩 晶星貨幣 盤曉倩 晶星貨幣

方案構想: 晶星是太陽系外的一個小天體,主要是由石質與水體構成。是具海王星較近的一個跟地球一樣都有“人”的星球。科學家在40世紀發現此顆星球,去拜訪時發現其過的貨幣材料是晶星上沒有的。材料是在3000年前到地球採集的,貨幣是地球上的海泥與晶球上的上等“水”晶混合而成。貨幣的幣值越高“水”晶的成分越多。

003號方案_一毛錢金幣 2012未來發生世界性災難以及核戰爭,人類數量將銳減,政府不復存在,政府印的紙幣作廢。於是世界退回到金本位的貨幣時代,貴金屬重新擔當等價交換物。

未來貨幣方案模板

1貨幣構想:用一句話準確、有趣地描述你貨幣的特色,例如“一種可以用來吃的貨幣”或“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錢”等等。

2貨幣本位:你設計的貨幣是以哪種方式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是金銀本位、信用本位、紙幣本位、碳排放量本位 ……或其它?

3貨幣種類: 你設計的貨幣以何種形態存在?——是金屬幣、紙幣、信用卡、氣體、聲音、晶體……或其它?

4貨幣防偽:採用何種技術和措施避免偽造貨幣的出現?

5貨幣產生背景:什麼時間、怎樣的地點和歷史背景下會產生出你構想的貨幣?

6貨幣原理: 說說你是怎樣構建你的的貨幣系統的?它會是通過怎樣的支付方式流通的?如何制定貨幣政策?如何防止金融危機問題的發生等。

未來貨幣藝術家

概述

每一名參與《未來貨幣》系統建設、提交方案的人都是“未來貨幣藝術家”。也可以稱作“維基藝術家”(Wikiist)。

維基藝術家”(Wikiist)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首先,沒有身份的限制:你可以是一名小學生、工人、建築師、行政人員……。維基藝術家的理念是“沒有藝術家,因為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沒有策展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策展人”。

其次,本著維基”開放、對等“的精神,每位維基藝術家都可以隨時編輯、更新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使每一個方案更完美。(註:不希望被修改的作品,作者可以標註“作品已鎖定”。)維基作品與傳統藝術品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像一個有機的生物體,永遠是自我完善、進化的。

未來貨幣藝術家名單

1 沈少民(澳大利亞)

2房聖易 (北京)

3門客藝術團隊

4沈通一 (北京)

5李 碩(新加坡)

6 KAGURA(日本)

7呂東源 (北京)

8宋 兮 (北京)

9楊欣嘉(廣東)

10盤曉倩 (雲南)

11 牟 克 (黑龍江)

12 劉騏鳴(北京)

13 劉碩(河北)

14 張恬(北京)

15 王梓宇(北京)

16 黃 成 (廣東)

17 瑭 華 (天津)

18落 落 (成都)

19 杜志陽 (湖南)

20 楊 雲 (上海)

21 朱 華 (廣東)

22 左志燕 (山西)

23胡文昊 (天津)

24黎秋恩 (北京)

25許芥璋 (北京)

26張 茜 (北京)

27王慧剛 (北京)

28韋 也 (廣西)

30曹茂超(北京)

31馮仕恆(廣東)

32王汩憶(北京)

33金子越(山東)

34張 帆(北京)

35張旭光(江蘇)

36高 強(北京)

37啪 啦(遼寧)

38王志偉(重慶)

39程廣峰(新加坡)

40許 信(北京)

41劉晨陽(北京)

42魏陽陽(北京)

43孟祥龍(北京)

44王常亮(北京)

45張庫 (北京)

未來貨幣背景介紹

技術背景

網際網路的出現,是《未來貨幣》產生的技術背景: 21世紀初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新型生產關係和組織形態,此種形態的出現和網際網路以及新技術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之後出現的一種對新型組織形態和生產方式的重新思考的社會思潮。“維基模式”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進行一場偉大變革。

維基美術強調網路新興技術出現後,開放、對等、共享的大規模協作模式,必將改變傳統的美術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維基主義的藝術家追求共享、開放的和諧世界。主張利用集體智慧,通過網際網路的網路協同社區(WikiSns)大規模協作,對等創作。

最早將維基模式運用到藝術創作的現象,出現於美國音樂界,但由於著作權問題將作品無償共享很難實現,使得此模式一直被遏制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個發現是在2007年由全球著名新經濟學家、加拿大人“唐·泰普斯科特”和英國人“安東尼·D·威廉士 ”的著作《維基經濟學》一書中首次提出。

維基主義是一門全新的科學和藝術,它以四個新法則為基礎:開放、對等、共享以及全球運作。這些新的規則正在取代一些舊的生產和組織協作的教條。

歷史背景

2007年4月美國爆發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次貸危機危機。2007年8月開始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緊隨其後的是“杜拜債務危機”“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等等一系列的金融交鋒,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 已經打響。

面對人類欲望的膨脹和金融體系的崩壞,人類社會已經到了歷史的交叉口,我們開始質疑造成這些災難的魁首——現行的金融貨幣系統。我們該如何抉擇,“人類的未來在哪裡”這些思考是產生《未來貨幣》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歷史語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