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春漲

木蘭春漲

木蘭春漲,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木蘭春漲木蘭春漲
木蘭春漲”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在城廂區南郊木蘭山下,有一座建於北宋年間的大型古堰———木蘭陂。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00多年前,一條匯360澗水的大溪,自仙遊流經莆田注入興化灣。因受海潮頂托影響,溪水經常泛濫,甚至海水還能沿溪道湧入平原,給沿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傳說,宋治平元年(1064),長樂女子錢四娘(1049~1067)毅然辭別親人,遠離家門,攜金來到莆田,選在今樟林村附近的將軍岩前壘石築陂。錢四娘的義舉使人們深受感動和鼓舞,紛紛從遠近趕來投入建陂工程。經過數年的緊張施工,陂身工程終於告竣。正當錢四娘載酒同大家一道慶賀大陂竣工時,突然上游山洪暴發,洪水像脫韁的野馬,沖毀了陂身。錢四娘遺憾跳水而亡。其死後不久,她的同鄉進士林從世又捐家資十萬緡,改在下游溫泉口築陂。但同樣由於選址不當,被潮勢攻搏而潰,依然失敗,傾家囊乏的林從世從此居住莆田。 宋熙寧八年(1075),經時任舒州團練推官、錢塘(今浙江杭州)縣尉的邑人蔡京與在朝為官的弟弟蔡卞上奏,朝廷下詔募修木蘭陂。侯官(今閩侯縣)人李宏(1042-1083)攜資七萬緡應紹而來。他和僧人馮智日認真總結前人兩次失敗的教訓,選擇在溪面寬闊、水流緩慢、溪床岩石亘連的木蘭山下建陂。工程經過8年艱苦奮戰。壘築了數萬塊巨石,大陂終於元申六年(1083)建成。因陂築在木蘭山下,故名木蘭陂。這條長溪也因之取名木蘭溪。 每逢春水初漲,陂上溪面寬廣,水平如鏡,桃紅柳綠,溪水泱泱,兩岸青山綠樹倒映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樹。船行舟走,魚躍鳥飛,水天一色,構成一幅美妙的風景畫。春水暴漲時,溪水越堰而下,匯成一綹大瀑布,發出轟雷巨響,氣勢雄偉壯觀,故稱“木蘭春漲”,為莆田廿四景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