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之迷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的描述,說這種運輸工具“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司馬懿聞報,派人去搶了數匹,命巧匠仿製二千餘匹,並讓軍士驅駕木牛、流馬,到大本營搬運糧草,往來不絕。誰知諸葛亮派人以魏軍打扮混入運輸隊,暗中將木牛、流馬口中舌頭扭轉,牛馬便不能行動。正當魏兵疑為怪時,諸葛亮又派五百軍土扮作神兵,鬼頭獸身,以五彩塗面,邊燃放煙火,邊驅牛馬而行。魏兵目瞪口呆,以為諸葛亮有神鬼相助,不敢追趕,諸葛亮輕而易舉地獲得許多糧草。這么神奇的運輸工具,在當時可算是巧思絕作了,因而有詩讚曰:“劍關險峻驅流馬,斜谷崎嶇駕木牛。後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由於《三國演義》描繪得太奇妙,以致於不少人認為,所謂木牛、流馬純系小說家的杜撰。
查考史書,可見諸葛亮確實製造過木牛、流馬。《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九年(231),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上述記載沒有《三國演義》描繪得那么神奇,但從中可見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運糧的歷史事實。
木牛、流馬究竟為何物?《諸葛亮集》中的一段文字,應是可靠的資料:“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人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豐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助,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鞭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這段記載,雖對木牛形象作了描繪,下文還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因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多年來,圍繞著木牛、流馬,人們作過許多猜測。
一種意見認為,木牛、流馬是經諸葛亮改進的普通獨輪推車。這種說法,源自《宋史》、《後山叢談》、《稗史類編》等史籍,意謂木製獨輪小車在漢代稱為鹿車,諸葛亮加以改進後稱為木牛、流馬,北宋才出現獨輪車之稱。此說還以四川渠縣蒲家灣東漢無名闕背面的獨輪小車浮雕等實物史料為佐證,認為這些東漢的獨輪車,都再現了木牛、流馬的模樣。
一種意見認為,木牛、流馬是新穎的自動機械。《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這是指祖沖之在木牛流馬的基礎上,造出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以此推論,三國時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為常見,為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不可能是漢代已有的獨輪車,而是令祖沖之感興趣的、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
第三種意見認為,木牛、流馬是四輪車和獨輪車,但是何者四輪,何者獨輪卻觀點截然相反。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卷八說:“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而范文瀾則認為,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腳四足。所謂一腳就是一個車輪,所謂四足,就是車旁前後裝四條木柱;流馬是改良的木牛,前後四腳,即人力四輪車。完全相左的論斷,真叫人無所適從。
還有一種爭論,更有意思,即木牛和流馬究竟是一物,還是兩物。如譚良嘯認為,木牛和流馬是一回事,是一種新的人力木製四輪車;王開則認為,木牛與流馬是兩種東西,前者是人力獨輪車,後者是經改良的四輪車。王湔也認為,二者同屬一物,並製造出一種具有牛的外形、馬的步態的模型。陳從周等則勘察了川北廣元一帶現存古棧道的遺蹟、寬度、坡度及承重等數據,認為二者乃二物:木牛有前轅,引進時有人或畜在前面拉,後面有人推;流馬與木牛大致相同,但沒有前轅,不用人拉,僅靠推力行進,外形似馬。
上述種種,不一而足,究竟何說最符合木牛流馬的原貌,至今仍難評說。諸葛亮若泉下有知,定會後悔當初未曾留下詳細的製作圖解。

⒈ 木牛流馬概述

木牛流馬是否存在,古籍記載的木牛流馬是否真實,對此爭論頗多,筆者以《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二十一記載的木牛流馬造法為主,結合《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有關資料進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繪出了圖紙並造出了模型。認定木牛流馬真實可信。筆者自信已揭開了木牛流馬之謎。請有關專家學者等同志給予審閱鑑定,歡迎賜教。

2. 木牛流馬有實際套用價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運輸工具。由於是四足行走,用於不平坦路面和泥濘路面都能行進,這是圓輪(獨輪或四輪)車難以行進或不能行進的路面,由於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後可以自動“剎車”,這些優點使它適宜于山地運輸。
木牛流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飲食”是又一大優點,在戰爭中運輸糧草,真牛真馬要消耗糧草,使得運輸的糧草沒有運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馬在沒有運輸工作時照常消耗糧草,這是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一大缺點。運輸時間越長則耗糧越多,這個缺點更為突出。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它本身不消耗糧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馬這方面的缺點,這是木牛流馬取代真牛真馬運輸糧草的又一依據。
由於木牛流馬靠人力驅使,駕牛人是要消耗糧草的,這是人力運糧草的一個缺點。但人力運糧有其優點:一是駕牛人也是戰士,可以保護糧草,減少專門的護糧隊伍。二是駕牛人在沒有運糧任務時可以調往戰鬥部隊;三是利用休閒的戰鬥部隊去運糧,非常經濟合算。
木牛流馬能使“人不大勞”,是又一優點。木牛流馬的設計套用了槓桿省力原理,駕牛人肩負重量為總重量的0-30%。當總重量為250公斤時,駕牛人肩負重量為0-75公斤。這個負重量對於古人來說是不難的,的確是“人不大勞”。但相對於圓輪車在平地行進的負重量來說,還是顯得過重,這是木牛流馬不能普及以至失傳的又一原因。
以上說明,木牛流馬在山地運輸糧草能夠“進退自如”、“人不大勞”、“牛不飲食”。因此在山地運輸方面有實際套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