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是經北京市文化局正式批准,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的民辦非營利藝術機構,於2014年由林瀚、雷宛螢(晚晚)夫婦創立。美術館位於北京798藝術區核心區域,建築前身為二十世紀50年代的軍工廠。2015年,青年收藏家黃勖夫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加入美術館。 美術館於2014年對公眾開放,定期舉辦館藏展覽展出美術館內永久收藏。此外,美術館也舉辦多場年度展覽,展現美術館對當代藝術的獨特視角和立場。美術館也定期與藝術家、文化機構等合作,舉辦學術講座與論壇。木木美術館秉承全新理念,致力於在中國打造一個以“全球性”為基礎的民營非營利藝術機構。

展覽

安迪·沃霍爾,試鏡 安迪·沃霍爾,試鏡
圭多·范·德·維沃 圭多·范·德·維沃

自2014年開館至今,木木美術館已舉辦多場藝術展覽,從開館展覽 “微暗的火——打開收藏的國界” (2014年10月10日— 2015年1月10日),以收藏家私人藏品為線索的大型群展,擇選了國內外當代藝術作品30餘件,涵蓋了裝置、繪畫、多媒體、影像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到 “Guido van der Werve ——Nummer veertien: home” (2015年3月20日— 2015年6月20日),帶來了荷蘭重要藝術家 圭多·范·德·維沃 (Guido van der Werve )在亞洲的首個個展。到 館藏展 (2015年8月5日— 2015年10月7日),試圖用一個開放的方式為觀眾製造更多的可能性與作品互動,突破了時間,地域,文化等諸多邊界,並由繪畫,攝影,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的作品組成,展現出全球化時代中由不同碎片拼湊而成的多元化藝術景觀。到 “險怪:繪畫的普世性” (2015年10月29日— 2016年1月25日),匯集了來自超過10個國家的畫家,集中展現用繪畫實踐發出的最具個性的聲音。到 “林間空地 All Means are Sacred ” (2016年3月27日— 2016年7月24日),集聚時間跨度達15個世紀的作品,關注於作品中蘊含的敬畏、能量與精神。展覽將不同時代的藝術作品置於同台呈現,思考並探索藝術如何能在精神上跳脫物質和環境的束縛。到 “安迪·沃霍爾:接觸” (2016年8月6日— 2017年1月7日) 呈現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一系列開創性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像、攝影及互動裝置作品。本展覽也將作為木木美術館未來三年一系列重要專題展覽的開端。

館藏

We Want to be Modern, 木木美術館 We Want to be Modern, 木木美術館
陳天灼 陳天灼

木木美術館館內現有包括裝置、繪畫、雕塑、影像在內近兩百件藝術品收藏。在藏品的選擇上木木美術館不以時間、地域和文化為界限,在收藏全球範圍內當代藝術家的同時,也關注收藏15-18世紀歐洲繪畫大師作品和19-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作品。現已有艾未未、Alex Katz、Amalia Ulman、Austin Lee、Bunny Rogers、Charles Harlan、Circle of Paul Brill、陳飛、陳福善、陳天灼、Danh Vo、Darja Bajagić、鄧英、段建宇、Evan Nesbit、Firenze Lai、Follower of Hieronymus Bosch、高露迪、高瑀、George Condo、龔斌、Guido van der Werve、Hai-Hsin Huang、韓冰、何翔宇、黃岩、Ignacio Uriarte、Jack McConville、James Turrell、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簡策、John Currin、Kader Attia、Kojima Sako、林壽宇、劉韡、劉野、Lucas Arruda、Mikko Hintz、Motohiko Odani、歐陽春、Paloma Bosquê、Pascale Marthine Tayou、Paulo Nimer Pjota、邱炯炯、仇曉飛、丘亞才、Raoul De Keyser、Sarah Peoples、Simon Denny、Sterling Ruby、Tracey Emin、Wolfgang Tillmans、小谷元彥、徐震、鄢醒、楊伯都、楊福東、煬子、尉洪磊、曾梵志、趙洋、鄭國谷等人的作品。目前館藏還在進一步豐富中。

自2016年九月開始,木木美術館推出 M WOODS COLLECTION 系列專題,每周向公眾介紹一件美術館永久收藏的作品及其藝術家,從專業的角度提供詳細的作品與藝術家資料,為每一位公眾呈現“線上美術館”式的藝術平台,隨時欣賞到優秀的藝術作品。

建築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與北京直向建築事務所合作,在2016年對美術館外立面和入口進行改造。全新美術館外觀於2016年3月27日春季展覽“林間空地”開幕時與公眾見面。

改建方案由北京直向建築事務所創始人董功提出,創新性的大幅拓展了室內外的公共互動空間面積,增加了對展覽內容的展示,通過垂落的金屬紗網使原有的建築外觀煥然一新。木木美術館希望通過對入口及外立面的改造獲得全新形象與公共戶外空間,直向建築在盡力保護原有建築的前提下,使用了“鍍鋅鐵絲網”這種柔中帶剛的材料完成了這次設計。全部工程從設計到完工只用了40天的時間,不僅有效地提升了美術館的外觀形象,同時在美術館對面完成了一處可供遊人休息交流的公共區域。

美術館此次改造被ArchDaily、dezeen、designboom、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術中國、人民藝術網、谷德設計等多家媒體報導。直向建築事務所的代表作品包括濟南小清河濕地展館、營口萬科會展中心以及位於北戴河新區的三聯海邊圖書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影響力

除每年舉辦的展覽外,作為一家年輕的民辦非營利藝術機構,木木美術館也致力於其他各方面的創新與發展,陸續推出了館內藝術家駐留計畫、志願者計畫、公眾展覽講解活動,以及一系列藝術公共項目。在推進當代中國的美育發展的同時,推動當代藝術在公眾中的普及與傳播。

自成立以來,木木美術館:

經北京市文化局正式批准,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為民辦非營利藝術機構

2015年,被北京文化局評選為十佳優秀藝術展覽項目之一

成為清華大學校外實踐基地

藝術家駐留計畫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除大力開展與國際一流藝術機構、藏家的合作,引入全球範圍內重要的當代藝術展,木木美術館也會始終立足本土,積極培養及扶持青年藝術家,美術館內設有“藝術家駐留計畫”空間,用自身的策展平台扶持年輕藝術家的創作。

志願者計畫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志願者負責接待、服務及協助參觀者;導覽解說;展覽作品維護;協助美術館活動及M MEASURES的開展、秩序維持、媒體及嘉賓引導;協助美術館日常運營等工作。

公共教育項目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為推動當代藝術在公眾中的普及與傳播,木木美術館定期舉辦藝術公共活動,包括論壇、美術館之夜、家庭日、會員之夜、家庭日等。此外,展覽期間,木木美術館館內也定期舉辦中英雙語導覽,吸引眾多參觀者。

美術館開幕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2014年10月10日,美術館盛大開幕,作為798最大的藝術盛世,798藝術區從成立至今,首次進行封街措施,全面配合活動的順利舉行,創造了798歷史上活動開幕出席人數最多的記錄。

作為2014年最重要的藝術盛事之一,本次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其中美國布希家族基金會主席、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分別為此次展覽錄製短片或發來賀電以示祝賀,並表示對中國藝術收藏的大力支持。同時,英國泰特美術館、美國MoMA、日本森美術館、SCAI The Bathhouse畫廊、高古軒畫廊、香格納畫廊、白立方畫廊、維他命藝術空間、空白空間、長征空間等國際知名藝術機構負責人;中國頂級藝術媒體主編;世界知名藝術家以及眾多國際品牌的高層、社會政要人士親臨現場。

慈善晚宴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2015年9月30日,木木美術館聯合教育非營利項目美麗中國在鄉村美術教育上的探索舉辦慈善晚會。在M WOODS成立一周年之際,其2015秋季展覽“險怪:繪畫的普世性”也於當日開幕,為了慶祝此次展覽的舉行與周年紀念,慈善晚會的主題定為“藝術是宇宙的語言”。 出席晚宴的嘉賓包括Italia Independent Group的創立者與前主席Lapo Elkann,佳士得中國執行董事蔡金青,美麗中國創始人及CEO潘勛卓,以及近300位著名藝術家、策展人、畫廊經營者、收藏家和來自藝術、娛樂、政治等領域的重要人物。

團隊

創始人

林瀚

當代藝術收藏家,85後,出生於北京,父系是中國的開國元勛,母系是文藝大家,他14歲留學新加坡,畢業於英國諾森比亞大學。2014年在北京798藝術區與妻子雷宛螢共同創辦了木木美術館。

多次受邀參與由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外高等學府舉辦的講座論壇。受到國內外媒體和雜誌,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福布斯,南華早報等的高度關注。2015年林瀚成為Dia Art Foundation全球唯一華人理事,同年,林瀚被artnet評為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前100位藝術收藏家。

雷宛螢(晚晚)

雷宛螢(晚晚),出生於香港,張自忠後裔,龐睦堂重外孫女。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後就讀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讀藝術管理碩士。

作為年輕的策展人,晚晚曾先後在David Zwirner紐約和Pace北京畫廊工作,其創辦的Wanwan Lei Projects已經在紐約、北京等地成功的舉辦過多次展覽,有著良好的國際聲譽。

聯合創始人

黃勖夫

黃勖夫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90後藏家之一,也是紐約New Museum國際領導力委員會最年輕的成員。曾被BBC、VICE、artnet和Artforum等國際各大媒體報導為藝術界的新勢力。

他出⽣於1994年,14歲留學英國頂級私立男校,現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同時身為天使投資人的他廣泛參與各個領域事業,從男裝高定品牌到高科技公司皆有所涉獵。

與此同時,出於對藝術的熱愛,黃勖夫將主要精力投入他的藝術事業。在M WOODS,他主要負責年輕理事團的建立,以及與贊助商和其他機構建立合作。

總監

Presca Ahn

美術館的展覽總監,負責木木美術館的展覽,藝術家作品委託項目,藝術家駐留計畫以及教育項目和出版事務。此外,她還將協助創始人進行美術館藏品的收藏與美術館的發展。

Ahn是一位來自紐約的作家、策展人, 作為一名富布賴特學者,Ahn在耶魯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並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了碩士學位。在加入木木美術館之前,Ahn在David Zwirner紐約第二十街畫廊任職,負責代理藝術家,藝術品二手市場以及史學性展覽。她也曾是artnet線上拍賣中戰後藝術及當代藝術專員。

Emma Law

木木美術館宣布委任Emma Law作為美術館媒體與發展部總監。在任職著名當代藝術及教育機構——倫敦卡姆登藝術中心媒體總監四年後,Law將為木木美術館帶來關於公共藝術機構中藝術教育和數字媒體運營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近年來,她策劃了Ben Rivers, Jo Baer, João Maria Gusmão and Pedro Paiva, Glenn Ligon and Kara Walker的展覽和許多數字媒體項目,以加強公眾對藝術的參與度。Emma Law畢業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Elam School of Fine Art和英國金斯頓大學,攻讀藝術及藝術史專業。

M MEASURES

美術館公共教育和學術部門M MEASURES致力於推進當代中國的美育發展,在持續推出公共教育項目的同時,將美術館的靈活機制與公眾互動產生積極效應,推動當代藝術在公眾中的傳播與普及。

論壇、講座

M MEASURES “減霾計畫”論壇

2016年9 月29日

“減霾計畫”論壇 “減霾計畫”論壇

木木美術館在致力於呈現高質量藝術的同時,希望能夠通過公共藝術教育項目推進藝術與社會、公眾的融合,通過藝術的詮釋喚起公眾對社會問題的共鳴及關注。木木美術館於9月29日晚聯手荷蘭大使館與羅斯加德工作室共同舉辦“減霾計畫”論壇。此次論壇作為美術館公共藝術項目M MEASURES的重要環節,適逢羅斯加德工作室於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開展減霾計畫,對空氣品質最佳化方式及基於霧霾的多樣性藝術創作進行探討,並呼籲公眾對環保產生更多的關注,進一步了解環境問題為藝術創作和人類生存帶來的啟示。

論壇邀請藝術家丹·羅斯加德、芬蘭空淨專家LIFAair董事長張文東先生、木木美術館創始人林瀚等嘉賓共同探討當今城市中人類生存與空間、環境、技術的關係,以及當今世界所面臨的空氣品質問題對藝術創作帶來的啟示。現場觀眾也與嘉賓進行互動,就如何合理利用科技和藝術手段來改善環境與生活展開討論。

M MEASURES 論壇

2016年4月30日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於4月30日在美術館內舉辦M MEASURES論壇活動,此次論壇是木木美術館全新外觀建成後首次舉辦的館內公共項目,論壇將以美術館春季展覽《林間空地》為中心,圍繞木木美術館的館藏,發展以及全新外觀展開。展覽《林間空地》是由木木美術館創始人雷宛螢策展,展出的作品大部分為木木美術館館藏,展覽作品表達著充滿哲學意味的思考與探索,蘊含著的精神、宗教與物質的意義。展覽將中國唐代雕塑作品與歐洲北方文藝復興繪畫作品至於同台,以一種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方式呈現於觀眾面前,這些無論是宗教性質還是世俗化的作品,都在努力打破傳統的藝術體驗方式。

論壇由《藝術新聞/中文版》主編葉瀅女士主持,論壇嘉賓包括美術館創始人林瀚,雷宛螢,藝術家郝量。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哥倫比亞大學講座 TheArt+Talk & SAA (Student Advocates for the Arts)

2015年5月2日

林瀚此次做客哥倫比亞大學是應哥大藝術談話公共項目“TheArt+Talk”和SAA (Student Advocates for the Arts) 兩個團體的邀請。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南加州大學藝術史系講座

2016年4月11日

4月11日,創始人林瀚、晚晚受南加州大學藝術史系的邀請,與同學們分享了木木美術館的理念與發展。

哈佛中國論壇藝術分論壇

2016年4月8日-10日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4月8-10日,聯合創始人黃勖夫參與了哈佛中國論壇藝術分論壇的討論,論壇關注了中國藝術現狀與發展,以及國學熱,中國文化,藝術教育等問題。參與論壇的有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教授汪悅進,著名攝影師陳漫,保利澳門拍賣公司執行長何朗禎(何超盈),知名藝術家劉大鴻,美國著名導演Janet Yang。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首屆賓大沃頓中美峰會

2016年4月2日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首屆賓大沃頓中美峰會在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幕,木木美術館三位創始人出席了“中國藝術新熱潮“論壇,就中國藝術現狀以及民營美術館發展等議題與其他嘉賓進行了對話,參與論壇的嘉賓包括建築師董功,知名攝影師陳漫,798園區創始人王彥伶。

木木商店

木木商店 木木商店
木木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

木木商店(M WOODS SHOP)於2016年夏季重新開啟。木木美術館與來自北京的設計工作室Cabinet合作,為觀眾帶來世界各地的奇異玩物、圖書、展覽衍生品和木木定製商品。

木木美術館的各項收入將被用於維持美術館各類公共項目與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