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

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

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的駐軍後,朝鮮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1月底,史達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

戰爭背景

——金日成欲武力統一朝鮮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的駐軍後,朝鮮

朝鮮人民軍南進形勢圖朝鮮人民軍南進形勢圖
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1月底,史達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在4月10日至25日蘇朝領導人三次會談中,史達林強調,對南方採取軍事行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美國不進行干預和獲得中國領導人的支持。金日成很自信,他完全能夠依靠自己的軍隊統一朝鮮,美國不會冒險發動一場大的戰爭。
5月13日,金日成秘訪北京,通報了準備進攻南方的計畫。毛澤東感到很意外,但還是建議朝鮮人民軍要速戰速決,對大城市要迂迴而不要戀戰,要集中力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說,他曾構想等中國攻占了台灣後,朝鮮再進攻南方,那時中國就可以給予朝鮮充分的支援。毛澤東的建議,金日成沒有接受。在他看來,既然莫斯科已經首肯給予援助,他此番到中國,只是奉史達林之命而行。因此會談剛一結束,金日成即當著毛澤東的面向蘇聯大使羅申宣稱,所有問題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在躊躇滿志的金日成面前,毛澤東的尷尬是可以想像的。朝鮮對中國封鎖軍事情報戰爭在沒有事先通知中國的情況下爆發了,毛澤東甚至是從外國報紙上得知這一訊息的。儘管中國領導人對此頗有不滿,但在美國直接參與戰爭的情況下,還是表示要支持朝鮮。

南進作戰中的五次戰役

朝鮮人民軍在南進作戰中先後組織實施了五次進攻戰役。

漢城戰役(6.25~29)

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迅速轉入進攻,韓國軍隊決心固守漢城。26日,美空軍飛機攻擊人民軍南進部隊。人民軍在南方游擊隊配合下,採取正面突破與翼側迂迴相結合的戰法,全線突破三八線,於28日在空軍支援下攻占漢城。為阻止人民軍南進,韓國軍隊炸毀漢江大橋。中部和東部戰線人民軍占領春川、 江陵等地;海軍在西部沿海白翎、大青等島嶼實施登入。

水原戰役(6.30~7.6)

漢城戰役後,韓國軍隊迅速收攏部隊,在漢江南岸、橫城和大關頭一線構築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軍南下,為美軍前調爭取時間,隨後配合美軍奪回漢城。此時,美軍通過空運和海運從日本調往朝鮮。人民軍決心在美軍主力到達前突破漢江防線,殲敵主力於水原地區。美軍和韓國軍隊以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封鎖漢江。人民軍在民眾支援下迅速修復漢江大橋,於7月1日奪占南岸橋頭陣地,3日攻占永登浦,突破敵漢江南岸防線,4日攻克水原。5日,空運入朝的美陸軍第24師先遣隊在烏山以北投入戰鬥。人民軍先頭部隊在坦克支援下從正面發起衝擊,並以部分兵力迂迴敵側後,激戰兩小時殲敵大部。6日,人民軍各部隊分別攻克平澤、安城、原州、忠州和三陟等城市。在這場戰役中,美軍24師先遣部隊“史密斯支隊”全軍覆沒,而美方稱600名士兵中僅有150人戰死,72人被俘,輕重傷員未記在內。

大田戰役(7.7~20)

7日,聯合國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由美陸軍五星上將D.麥克阿瑟任總司令。人民軍利用夜暗迅速向敵縱深穿插,企圖在美軍主力到達前殲滅美韓軍隊於錦江、大田地區。美韓軍隊憑藉錦江和小白山脈組織防禦,並出動空軍晝夜轟炸,企圖阻滯人民軍的進攻。14日,西線人民軍在公州地區強渡錦江,然後左右兩翼插入敵後,打亂敵防禦體系並攻克公州。在鳥致院以南強渡錦江的人民軍,從正面和側翼同時發起猛攻,殲滅美第24師1700餘人,迫其收縮兵力加強大田方向防禦。人民軍及時調整部署,進抵論山地區後迅速向大田以南和東南方向迂迴,切斷通往錦山和大丘的公路,配合正面部隊將美第24師包圍於大田地區。為援救被圍的第24師,美第25師和第1騎兵師分別從釜山和浦項馳援大田地區。人民軍阻擊增援之敵,於20日重創並擊潰美第24師主力。同時,中線人民軍突破敵小白山防線,東線人民軍進抵盈德以北地區。在大田戰役中,朝鮮人民軍共殲滅美、韓軍32000餘人,繳獲大炮220餘門、坦克20餘輛、汽車1300輛及一些技術裝備,俘虜美少將師長威廉·迪安。而這次美軍24師的慘敗,為掩蓋真相、欺騙輿論,卻被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稱為“美國陸軍史上光榮的一頁”“是一場卓越的阻擊戰打得勇敢而巧妙”。

洛東江戰役(7.21~8.20)

大田戰役後,美韓軍隊在洛東江以北鹹昌、安東地區加強防禦,並在釜山遠接近地構築防線, 以待後援。 人民軍決心粉碎鹹昌、安東地區之敵,攻占洛東江以北、以西地區,為最終殲敵創造條件。21日,人民軍以金泉、大丘為主突方向對敵發起全線進攻,29日逼近安東,遭阻擊。人民軍一部隨即從東南方向迂迴夾擊,殲敵2000餘人,於8月1日攻克安東和鹹昌。3日,人民軍進抵洛東江西岸。美第8集團軍司令W.H.沃克中將急調7月30日在釜山登入的第2師參戰。至此,美軍4個師、韓國7個師計11個師的兵力,在洛東江以東大丘、釜山地區依託有利地形建立起環形防禦。8日,人民軍強渡洛東江,突破美騎1師和第25師陣地,15日進至倭館地區。沿東海岸挺進的人民軍則前出至浦項地區。美韓軍隊被壓縮在釜山附近約1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

釜山戰役(8.31~9.14)

洛東江戰役結束後,人民軍決心從西、 北兩個方向同時實施突擊, 殲滅大丘永川地區敵重兵集團,將美軍趕出朝鮮。此時,英軍第27旅入朝參戰,"聯合國軍"的兵力增加到13個師、1個旅共18萬餘人,兵力和火炮超過人民軍1.5倍,坦克超過5倍,並掌握制空、制海權。8月31日,人民軍發起新的進攻,突破敵洛東江防線,西線人民軍深入敵縱深10~15公里,但遭美韓軍隊頑強阻擊。在這次戰役中,朝鮮人民軍先遣部隊打到了北緯35度線,但是至此戰局處於膠著狀態。

戰爭統計

人民軍在南進作戰中共殲敵約9.4萬人,向南推進250~350公里,占領了南韓90%的地區和92%的人口。根據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7月4日的政令,在南韓實行土地改革,進行了9個道、108個郡、1186個面(洞)進行了各級政權機關的選舉。根據朝鮮內閣8月19日的決定,在南韓實行了和北部相同的勞動法令,採取了教育、文化、保健等措施。但是未能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戰略企圖。

戰爭結果

美軍在仁川登入後的進攻美軍在仁川登入後的進攻
9月15日,美軍第10軍趁朝鮮人民軍後方兵力空虛之機,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入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隨即轉入防禦並實施戰略退卻。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戰爭持續了2年多的時間。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