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伊斯蘭教]

朝覲[伊斯蘭教]

朝覲是伊斯蘭教五項主命功課之一。阿拉伯語“罕吉”的意譯。朝覲之人被尊稱為“哈吉”,即具有“朝覲者”身份的人。按伊斯蘭教法規定,朝覲是有條件、有能力的穆斯林的神聖的義務。

概述

朝覲朝覲

朝覲,又稱朝功,系阿拉伯語“哈吉”的意譯。中國穆斯林稱“朝天房”、“朝克爾白”。朝覲指伊斯蘭教希吉萊歷每年12月9至12日到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禁寺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禮儀。

凡理智健全的成年男女穆斯林,其經濟狀僅足以擔負全家生活費用之外尚有往返旅費,不欠債借債;健康狀況能長途跋涉,能經受沿途車船飛機或乘騎牲畜與步行之勞頓者;在旅程安全、無戰爭、動亂或疫病流行傳染的條件下,平生必須親自履行朝覲一次。

正式履行過朝覲禮儀的人,即具有“朝覲者”的身份,被稱為“哈吉”。

歷史起源

穆罕默德於公元629年根據《古蘭經》精神,並參照古阿拉伯的朝覲儀式而制定,他親自率領9萬(一說為10.4萬)穆斯林按此禮儀進行實踐,遂成定製1400多年來,每年一度,迄今仍持續不衰。朝覲者在沐浴受戒啟程之際,及進入天房時,還要多次用阿拉伯語單獨或集體朗誦應召詞,大意為:“真主啊!我應召來了!我應召來了!我應召來了!惟你獨一無二,我應召來了!讚頌確歸於你,惟你恩惠、權威,惟你獨一無二!”

朝覲條件

伊斯蘭規定每一個穆斯林男女一生朝覲一次是真主的命令,但是朝覲的人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
朝覲朝覲

1、必須具有成年人的資格。根據教法規定:男子必須到十二,女子必須到九歲,才有朝覲的義務。
2、身體必須健康。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無能力的弱者、殘疾人,不能乘坐火車、輪船、飛機的人可以不去朝覲。
3、有足夠的路費。每一個朝覲者都必須為自己準備一切足夠的費用。如果自己沒錢而靠東借西湊去朝覲是不允許的。
4、沒有債務的人。每一個人去朝覲前,必須準備和留足全家人一年的費用。如有債務,必先還清債務,然後才能去朝覲。
5、路途安全。朝覲者所經過的道路必須是安全暢通無阻的。路途中沒有戰爭禍患,沒有地震和洪水等險情,如遇以上情況可暫緩朝覲。
6、往返路途中的安全要有保障。假若國外形勢不穩定,路途中要給朝覲者帶來某種傷害,那么他可以暫時不去朝覲。
7、朝覲者本人必須是一個理智健全的人,如果他本人患有瘋癲和痴呆,即使其他的條件全部具備,也無朝覲的義務。
8、朝覲者必須是一個自由的公民。沒有觸犯刑律,享有公民具有的一切權利和義務者。
9、婦女朝覲,除了具備以上幾個條件外,還必須有丈夫或至親陪同。如無親屬陪同,由信賴的幾位女伴陪同,也可以朝覲。
10、假如朝覲者的身體健康狀況永遠不具備朝覲條件時,朝覲者可以用僱人代朝的辦法來完成此項功課。但代朝人必須是先完成自己的朝覲功課者,才能替人代朝。

朝覲地點

朝覲的聖地主要有兩個,一是麥加,即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二是麥地那,即穆罕默德去世的地方。麥加聖寺的天房(克爾白)是朝覲的中心和最為神聖的地方。

朝覲種類

朝覲朝覲

朝覲可分為正朝和副朝。正朝的時間是伊斯蘭教曆的12月的前十天內進行,亦稱大朝。副朝是聖行,每個穆斯林在正朝以外,一年中任何時間到麥加朝覲,並完成部分朝覲儀式,稱為副朝,亦稱小朝。

正朝又可分為三種: 瞻禮朝、聯朝和單朝。
瞻禮朝:(又稱分段朝)首先在朝覲的季節里(回曆十及十一月的整個月和十二月份的首七天)為副朝(Umrah)而受戒;完成副朝後即開戒;然後在同年的十二月八日在麥加再受戒作正朝。
聯朝:是為副朝和正朝一起立意受戒,直到十二月十日(即宰牲日)才開戒。
單朝:朝覲者若帶同宰牲用的牲口往朝覲,無論在何處受戒(即在指定戒關受戒,或如在麥加居住的人在麥加的居處受戒或在離指定戒關最近處受戒),須保持受戒至宰牲日。如沒有帶同牲口往朝覲,朝覲者便須在巡遊天房和奔跑後(即完成副朝後),剪髮開戒,到十二月八日再次受戒(即為正朝而再次受戒),這是穆聖為那些沒有帶同牲口往朝覲的人所作的規定。作聯朝的人,如沒有帶同牲口,亦應依這個規定,在副朝後開戒。

朝覲儀式

受戒

朝覲朝覲

朝覲者在進入麥加禁地前,必須在其外圍的5大關口受戒。

首先要舉意,即立意受戒朝覲、祈求真主保佑朝覲順利進行並認可朝覲者所完成的這項功課。

其次,洗小淨和大淨,將身體局部和全部沐浴乾淨,以淨潔之軀進入淨潔神聖之地。再次男子更換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塊未經縫製的白布,不著內衣,不戴帽子,不穿襪子,不穿縫製之履;婦女可穿平時的衣服,不蒙面,不化妝,不裸足。

這套程式可以理解為兩重:人赤條條來,赤條條去,非以赤子之身、赤子之心不能完成聖潔之旅;造物主面前人人平等,皆為凡夫俗子,不以衣冠服飾而顯現尊卑貧富等人為差別。伊斯蘭學者還認為,朝覲本身也是審判日的預演,任何今生不修、胡作非為者必將在來世接受造物主的審判和懲罰。

進入受戒狀態則須慎言謹行:不得殺生,不得理髮、剃鬚、剪指甲,不得砍伐花草樹木,不得心生邪念,不得爭吵鬥毆,不得進行房事。儘管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種族矛盾、土地紛爭、政治分歧甚至衝突、仇殺和戰爭,但是,朝覲之時必須消弭一切人間恩怨,不得從事任何政治活動,保持寧靜,心懷善意,嚮往和平共處,祈求自己、家人和世界平安、吉慶。 

舉行瞻禮

進入麥加城後,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觀瞻天房並盛讚真主,逢人少的時候,可以上前親吻黑石。其意義在於表示自己應召而來,謙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環遊天房

進入禁寺中央廣場,按逆時針方向,圍繞天房行走7圈,前3圈快步走,後4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方向、同一節奏、同一呼喚、同一動作、同一目標,幾十萬朝覲者構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達他們對信仰的忠誠,並體現他們團結、有序、守紀的精神風貌。

結束天房環遊時,朝覲者在當年易卜拉欣立足處按照穆罕默德師表的規儀進行兩拜,以紀念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著,朝覲者必須在相距一里路程的兩座小山薩法和麥爾臥之間奔走,以紀念當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爾為尋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跡,並品嘗著名的“贊穆贊穆”聖泉之水。

站駐阿拉法特山

伊斯蘭曆12月9日被稱為“阿拉法特日”,也是朝覲活動至為關鍵的一天。屆時朝覲者先於頭日離開麥加到7公里外的米納山谷過夜,然後到位於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紀念人類友好團聚,紀念穆罕默德發表臨終演說,同時懺悔過失、罪孽,並祈求得到寬恕。 

射石

伊斯蘭曆12月10日是宰牲節,朝覲者必須在黎明前返回米納山谷,在一個叫做阿格白的地點用碎石擊打3處象徵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達人類不受魔鬼和邪惡誘惑,堅守既定信仰的決心。

宰牲

朝覲者打鬼歸來便屠宰牛羊獻祭,進入宰牲節。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餘分散給街坊四鄰和窮困之人。這項儀式既是對先祖捨身取義精神的紀念,也體現了有福同享、患難與共的仁愛之心。至此朝覲者基本結束受戒狀態,並於次日再巡遊天房7圈,結束全部的朝覲功課。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往往還要再巡遊天房,被稱為辭朝。有條件親吻天房門檻、撫摸天房幔帳的朝覲者都面對天房,倒退離開禁寺,以示無限崇敬和依依惜別之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