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18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主要建築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唐代詩人]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闢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闢為望江樓公園。
薛濤井薛濤井
薛濤字洪度,長安(今屬陝西西安)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父喪後,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皋的賞識,能出入官府,曾做過校書郎,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餘首。
公園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蓋,因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遂成國內名竹薈萃之地,也被稱為“竹子公園”或“錦城竹園”。園內的竹子品種有150餘種之多,不僅有四川產各類名竹,還引進有中國南方各省及日本、東南亞一帶所產稀有竹子。主要品種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雞爪竹、紫竹、綿竹、胡琴竹、麥竹、實心竹等。
園內還有傳為薛濤取水制箋的薛濤井,井旁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製一種深紅色小箋,其色彩絢麗且又精緻,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製。實際上此井為明代蜀王仿製薛濤箋取水之井。

園內特色

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開放區是以竹為主的園林景觀區,是全國竹子品種最多的專類公園。薛濤一生愛竹,讚頌竹“虛心能自持”,“蒼蒼勁節奇”。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內遍栽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200餘種竹子,其中不乏名貴竹種,園內竹子姿態萬千,各有妙趣。
人們把這幽篁如海、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公園的東北部有通往錦江對岸的玉津橋、與飛雲瀑、望月台等構成一個過渡性景觀。每當月升起,在望月台可賞波中月影,故台下河堤刻有“錦波麗矚”四字。橋東有一座廟宇式建築名“錦江春色”由原武聖宮拆而來,屬清代建築,取名得自杜甫的名名“錦江春色來天地”。
沿江一帶有娛樂服務區,包括茶館、碧雞園釣魚區、餐廳、兒童樂園等。茗椀樓是園內主要茶館,得名於清人何紹基的名句“花筏茗椀香千載”,用薛濤井水泡茶,甘洌無比。薛濤晚年居城內西北隅之碧雞坊,今碧雞園得名於此。

園內景點

望江樓

望江樓公園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望江樓,又稱崇麗閣,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頂為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雄偉壯觀。登樓遠眺,高傑櫛比,錦江春色,盡收眼底。此外,吟詩樓四面敞開,三疊相依;濯錦樓兩層三間,狀如舟船。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濯錦樓
位於崇麗閣西側的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吟詩樓
位於崇麗閣東側的吟詩樓,依據薛濤晚年所住碧雞坊之吟詩樓而建,四面敞開,三疊相依。吟詩樓西南方的枇杷門巷,是根據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里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雲仙館、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