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齊齊哈爾]

望江樓[齊齊哈爾]

望江樓位於龍沙公園勞動湖東畔,原名未雨亭,建於假山之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同志先後光臨齊齊哈爾市,登樓觀賞龍沙風景。朱德同志親題“望江樓”,董必武親書“龍沙萬里”匾額。1980年,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望江樓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簡介

朱德同志親題“望江樓”,董必武親書“龍沙萬里”匾額。朱德同志親題“望江樓”,董必武親書“龍沙萬里”匾額。

望江樓(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於1908年,位於龍沙公園勞動湖東畔的假山上。黑龍江巡撫周樹模“思泛舟江湖,以謀臨流之勝”,兩次邀請張朝墉設計改建倉西公園(今龍沙公園),在南牆外,鑿溝引人嫩江,在溝西側覆土為邊山,在山頂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邊綠樹成蔭。1930年將草亭改建為磚木結構亭。南北寬、東西窄,樓高25米,占地約220平方米。1950年和1979年進行了兩次修繕,增修了石階、石牆、石梯、屏風等。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先後光臨齊齊哈爾市,到望江樓觀光賞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員長、董必武副主席、劉伯承副委員長來齊齊哈爾市視察,遊覽了龍沙公園。登樓遠眺,神清氣爽,嫩江水碧波蕩漾,齊齊哈爾風光盡收眼底,朱老總即興揮毫題寫了“望江樓”三個大字,後將其製成黑底金字的長匾懸掛于飛檐之下,故改稱為“望江樓”。1987年,望江樓被齊齊哈爾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史話

望江樓望江樓

龍沙公園地處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是中國最早的國有公園。公園內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就是望江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0八年),周樹模任黑龍江巡撫,他“思泛舟江湖,以謀臨流之勝”,兩次請張朝墉的設計,在倉西公園南土牆外,鑿深溝引入嫩江水,在溝西側覆簣土為山,在山頂建一草亭,初名為未雨亭,後改建為望江樓。登亭西望,公園內的景觀一覽無餘,遠處嫩江鱗波歷歷在目。倉西公園擴改建後,周樹模還賦詩紀之。他詠《倉西公園》兩首,一詩曰:“騶從無聲鳥語嘩,曲房聊可避風沙。邊城難得春光好,新種毆羅幾缽花。”有胸懷振興邊疆之責的壯志,而改建倉西公園僅是他加強邊防、振興百業的一個舉措。

周恩來總理是一九六二年來的龍沙公園,他像普通遊客一樣是購票入內參觀視察的。而現在龍沙公園取消門票,也是受周恩來不搞特殊享受與百姓待遇精神的感召。一九三四年,時任偽黑龍江省廳長的王賓章,以此公開身份掩護許多愛國志士從事抗日救亡工作,與中國共產黨、黑龍江民報社長王甄海也交往慎密,並給王的工作很大的支持。在王賓章犧牲前一年的秋天,他登臨龍沙公園望江樓時,極目遠眺,痛感祖國大好河山被日寇鐵蹄踐踏,憤然手書一聯:“千里江山盡收眼底,萬家憂樂上心頭。”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感情,奔瀉在字裡行間。這幅聯後製成木質楹聯掛於望江樓檐下,使不知期數的人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此舉又為公園發展添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