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文體

朋友圈文體

朋友圈文體,屬於網路文體的一種,是網友總結的朋友圈文章特點,包括膚淺的說教、直白的抒情和缺乏個性的表達等,其效果也是大家紛紛點讚或者轉發,很少有人能表達出個人的真知灼見。當然,這隻屬於某些網友的個人觀點和總結。

特徵

直白

朋友圈文體朋友圈文體

朋友圈文體的文字內容多為情真意切的陳白,加之有照片為證,構圖質樸、背景暖黃,讓一切簡直有融化人心的能量,引發眾多有情懷的ID只有“轉轉轉”、“贊贊贊”。

煽情

這種帶給人的是莫名其妙的感動,廉價蒼白的抒情,在很長時間以來,已經成為這個年代的流行病。於是乎,只需一張合適的圖片、幾句催淚的旁白,就能引發一股聲勢浩大的情緒颶風。儘管,泛濫的溫情,每每都有各自的理由。但總有些意象,會被反覆提及和銘記。比如說,老人、環衛工、“心愿”等等,就一次又一次成為,令我們潸然淚下的理由。

說教

在“少放鞭炮早過年”事件中,年邁的環衛工,被塑造為弱勢、需要同情以及占據道德優勢的模樣;而年輕人,則被定位成,不成熟、“有待教育”、必須讓步的一方——這種主題先行的語境設定,無視固有的職業分工、無視群體間權責利的對等,卻只是擺出一副說教的高姿態,難怪會激起很多人的反感。而這,恰是所謂“朋友圈文體”的共同弊病。

例子

2015年2月初,微信朋友圈被同一張照片刷屏了:一對年老的環衛工夫婦,共同捧著一張心愿卡,上書“年青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

缺點

朋友圈文體朋友圈文體

朋友圈的網文網圖,看似有愛又有心,實則很多時候最是不走心。這一方面表現在:忽略起碼的事實甄別和邏輯判斷,反倒急於表態、展示良善的立場;另一方面則體現為,沉溺於某種“價值正確”的原始興奮之中,以至於犧牲了思維的獨立、話語方式的個性。

一言以蔽之,網路社交平台,更多只是表演型人格的秀場,其極易造成眾人同聲的壯闊場面,卻極難產生貨真價實的真知灼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