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宋代蘇軾詩作,詩云:“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灩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此詩極為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有美堂暴雨有美堂暴雨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體裁】:詩歌

【原文】

有美堂暴雨①
遊人腳底一聲,滿座頑雲撥不開。②
天外黑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尊凸,③千杖敲鏗羯鼓催。④
喚起謫仙泉灑面,⑤倒傾鮫室瀉瓊瑰。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釋】

①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梅摯出知杭州,仁宗皇帝親自賦詩送行, 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後,就在吳山頂上建有美堂以見榮寵。歐陽修曾為他作《有美堂記》。 
②頑云:猶濃雲。 
③瀲灩(音斂艷):水波相連貌。凸:高出。 
④敲鏗:啄木鳥啄木聲,這裡借指打鼓聲。羯(音竭)鼓:羯族傳入的一種鼓。 
⑤謫仙:被貶謫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賀知章曾讚美他為謫仙人。唐玄宗曾譜新曲,召李白作詞。白已醉,以水灑面,使之清醒後,即時寫了多篇。 
⑥鮫室:神話中海中鮫人所居之處,這裡指海。瓊瑰:玉石。

【賞析】

此詩通首描寫暴雨,而前半篇與後半篇用的是兩種手法。用傳統的術語來說,是前賦後比。它首聯非常特徵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雲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雲中鑽出來了,預示暴兩即將來臨。次聯,三句是想像,四句是親見。杜甫《朝獻太清宮賦》有云:“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蘇軾在此時不能不想到他敬愛的前輩所創造的這聯驚人奇句,而隨風而至的雨卻已從東飛來,自然湊泊。在詩的後半,作者接連用了幾個比喻來形容這場暴雨。一寫雨勢之來,竟如金杯中斟滿的酒高出了杯麵,二寫雨聲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趕著打擊,充滿敲鏗之聲。也評蘇軾當時正在有美堂中宴飲,筵中有鼓樂,所以見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詩人飛騰的想像並沒有到此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愛的前輩李白的故事。這一場暴雨也許是老天爺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來,好寫出許多氣勢如翻江倒海的詩篇,所以特地將雨灑在他的臉上吧。從而充分地表達了他的內心活動。
暴雨是誰都經歷過的,但只有詩人,才能夠將生活中這種常見的、但又是稍縱即逝的景物賦與永恆的意義,從而顯示了它的美。但必須注意的還在於蘇軾寫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麼別的地方看到的;同時,他寫的是一位詩人特有的想像和感受,而不是別人的想像和感受。
【名句】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
【原文】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瀲灩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賞析】從天那邊黑空中吹來的暴風,把海水吹得起立了起來;浙東的暴雨,也都被狂風吹飛過江的這邊來。
這兩句是寫天風海雨的狂暴,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寫山河景觀的壯麗。從這兩句詩也可看出東坡胸襟雄闊奔放的氣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