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祠堂

月下老人,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主管著世間男女姻緣的神,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月老祠堂,為有史可查最早供奉月老的場所,亦經歷朝代更迭,屢受損毀。但卻又屢毀屢建,其間幾次更名。祠堂雖小,但因其相當靈驗,且歷史悠久,百年前,祠堂曾香火繚繞,信男信女,摩肩接踵。
月老祠堂始建於唐宋,據《西湖筆叢》記載,古時杭州的“月下老人祠”,原在孤山。《楹聯叢話》說,月下老人祠有副金書妙聯,是集古代劇本《琵琶記》、《西廂記》的成句而成:“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是前身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這對聯,妙處自在不言中,曾經引得古代無數男女如痴如醉,也是西湖的一大佳話。明朝時期,“白雲上人”在南宋御園“翠芳園”舊址建庵,起名“白雲庵”,清朝時期,“月下老人祠”遷入其中,更名為“月老祠”。
白雲庵雖稱為“庵”,卻不是尼姑庵,裡面都是清修的僧人、道人。清末,這裡曾經成為“革命黨人”的秘密據點,徐錫麟、秋瑾、孫中山等都在白雲庵有過活動。思想進步的道人僧侶也加入了反清組織,後來辛亥革命勝利,白雲庵更是名極一時。後經歷抗日戰爭,白雲庵被日寇焚毀,月老祠堂也未能倖免,後於1946年重建。建國後,著名道長岳崇岱途經杭州,特地慕名來到白雲庵月老祠講道,仔細研究了白雲庵月老祠的歷史及所在方位,為求免遭戰爭襲擾,保一方平安,遂根據易經五行,及其建築風格,更名為“月老祠堂”。隨著西湖景區的對外開放,遊客越來越多,白雲庵已不適合清修的需要,月老祠堂的道人便移居杭州周邊,繼續潛心修行。故此,月老祠堂也逐漸被人淡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