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狀鸚鵡

月狀鸚鵡

月狀鸚鵡(學名:Bolbopsittacus lunulatus)是一種身材豐滿,尾巴短的菲律賓區域性鸚鵡。是小型種類,體長在12-16cm之間,外表顏色相當美麗,羽毛在綠下黃色之間,黑喙有光澤,翅膀顏色深。擁有可愛、安靜、聲音悅耳等迷人特質,是既可愛又安靜的小型鸚鵡,具有溫馴不吵鬧的性格。非常稀有珍貴。它通常在樹林間筆直快速的飛行,在森林邊緣可以看到它飛翔時迷人的光彩。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物種名稱】月狀鸚鵡
【中文別名】
【拉丁學名】Bolbopsittacus lunukatus
【命名時間】Scopoli, 1786
【英文名稱】Guaiabero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 、鸚鵡科、Bolborhynchus鸚鵡屬

外形特徵

月狀鸚鵡月狀鸚鵡(Bolbopsittacus lunulatus)是一種身材豐滿,尾巴短的菲律賓區域性鸚鵡。是小型種類,體長在12——16cm之間,外表顏色相當美麗,羽毛在綠下黃色之間,黑喙有光澤,翅膀顏色深。擁有可愛、安靜、聲音悅耳等迷人特質,是既可愛又安靜的小型鸚鵡,具有溫馴不吵鬧的性格。非常稀有珍貴。它通常在樹林間筆直快速的飛行,在森林邊緣可以看到它飛翔時迷人的光彩。

分布範圍

是菲律賓特有的物種。

生活環境

月狀鸚鵡主要棲地是在海拔1800-3500m高的高山地區,多棲息於乾燥的山丘、深谷灌木叢區或林地里,在茂盛的森林區與農作區也可見其蹤跡,常成群出現於水邊活動,叫聲尖細並不吵雜,所以並不引人注意,也常成群與地面上活動及覓食,在原棲地其族群有著穩定的數量;發現的築巢地點通常於河岸洞穴、建築物裂縫、石縫裡。
棲息在開闊的森林,通常6至30隻左右成群活動,偶爾會聚集上百隻或更多,有季節性的遷徙習慣,喜歡棲息在高樹上,不易觀察到它們的活動情形,有時會到農作物園區覓食。

生活習性

月狀鸚鵡野外食物主要包括了漿果類、蔬果、嫩芽、草本種子等等。新引進的鳥兒如同一般小型鳥一樣,不若中大型鸚鵡般強健,在溫度、環境衛生、食物的控制上都需多加注意,剛開始能較為緊張害羞,但適應飼主及環境後即會變的穩定活潑,尤其是在大籠舍里會顯得更加健康有活力,飲食如同一般小型鸚鵡,主要以混合小顆粒種子、穀物為主,瓜子量不宜過多,少量即可,建議日常搭配各種蔬菜水果餵養會更加理想,這些小鸚鵡相當安靜溫和,其可愛的動作與個性常常使人著迷,尤其是喜愛飼養不常見鳥種的鳥友,聲音輕細悅耳,適合於都會區與居家飼養。

生長繁殖

籠養的鸚鵡非常安靜,性情也很穩定,在籠中活動時它們大部份都是用爬的,很少飛和跳躍,可以為它們噴灑少量的水,提供一般小型鸚鵡混合種子與一些蔬果餵食。
數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不多見,繁殖期時減少無謂的打擾,宜提高蔬果與高營養的飲食(蛋白質、鈣質、維他命A、E等)的分量,巢箱使用一般小型鳥巢箱即可(20x20x30cm或類似規格如草原鸚鵡用巢箱),繁殖期多始於冬天,但全年都可能繁殖,一次約產4-7顆卵,孵化期約需24天,幼鳥6周齡左右羽毛長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