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控制系統

會計的基本功能為控制,因而,會計是一個控制系統。 明確了會計控制的實質,則可看到:提供信息只是會計系統的一個基本環節,而非會計系統的全部。 會計的基本功能是控制,一切會計理論和實務,都應該從控制的要求出發去規劃。

一、控制是會計系統最根本的功能

對會計功能問題,我們已有許多結論。然而,如果跳出既有結論的限制,我們將會看到,現實的結論有著太多的謬誤。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以往考察會計功能,總是從觀察記帳、算帳、報帳等會計行為入手作擴散式的分析研究,於是總將現象當本質,以至於認為會計是一個為管理決策服務的信息系統。從有關資料來看,西方會計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也總是局限在對現象的解釋和提供信息的框架中難以突破。這是思維方式上的錯誤。如果換種方式,跳出習慣思維的局限,從根本上進行考察,將會看到:會計實際上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由記錄、計算和分析、預測等各個不斷發展和豐富的環節構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的範圍不斷擴大,會計方法也日趨複雜,但其根本的功用卻始終如一,那就是:控制。

會計的記錄過程是一個控制的過程,因為:(1)會計的記錄過程即是基本經濟業務的處理過程,這一過程要求不斷剔除各種可能的錯誤、舞弊及不經濟因素,具有直接的控制意義。(2)利用記錄資料可以對業務過程及時進行各種修正,也可以通過對資料的進一步深入的分析研究對未來的行動進行更好的控制,這其實是標準的反饋控制。所以,從記錄過程的分析來看,會計是一個包含了實時控制和反饋控制的一個雙重控制過程;會計的計算、分析及預測,一方面是顯了對已經發展的事務進行較好的評價和總結,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較好地把握未來,而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對未來事項的控制,爭取較好的未來效益。

現實中的會計,實際上處處都表現出控制的特徵,只是一直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已。現代管理會計應該說最能夠代表會計對未來進行分析和預測的特徵,一般認為它更具有信息系統為管理服務的功用,而實際上,它所體現的更多的是控制功能。了解管理會計的人都知道,管理會計的內容其實由兩大部分構成,即控制和規劃。規劃實際上是對未來的控制,因此可以說,管理會計的全部內容和方法都是屬於控制的範疇或出自控制的需要。

會計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控制的目的。從遠古時代原始的記錄計量行為,到如今的現代化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莫不如此。馬克思認為“過程越是按社會的規模進行,越是失去純粹個人的性質,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其實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可惜我們作了錯誤的理解和延伸。按馬克思的觀點,會計是對過程的控制,同時也是觀念的總結。從表面來看,控制和觀念總結是兩個不同的可以並列的範疇,但是,如果深入下去,進入另外一個層次,將會看到,觀念總結是對過去進行評判,吸取經驗教訓,以便以後作得更好,因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反饋控制過程。

二、會計是一個控制系統

會計的基本功能為控制,因而,會計是一個控制系統。會計控制系統包括:1、對業務和過程的實時控制—實時控制子系統。實時控制子系統的內容包括:日常業務處理中的審批,審核等合規性控制;責任會計,全面經濟核算、存貨控制、預算控制、標準成本控制等從體制到具體業務內容的效益性控制。這類控制有如下特點:有明確的控制標準;針對控制標準進行比較、評判,及時剔除不合法、不經濟的行為因素,及時修正;具有廣范的業務規範。2、對未來事務和行為的反饋控制—反饋控制子系統。反饋控制子系統是面向未來的控制,以基本會計信息及分析、預測信息為中介,通過一系列的信息分析與處理規範和控制未來決策與行為。反饋控制包括內部反饋控制和外部反饋控制兩部分。內部反饋控制則是包括股東、投資者、債權人、管理機關等多方面參與的涉及單位及社會未來效益的控制。(“在許多論文中,會計數據與社會效益之間的聯繫是個壓倒一切的問題”,意味著西方會計界中也有人意識到了會計信息與社會效益控制間的關係,只是認識還不是很明確)。這類問題往往缺乏對其信息質量的深入考察和研究,這方面的問題自然也最多,然而毫無疑問,這一方面必然成為今後會計發展的一個最具挑戰性的關鍵領域。

基於上述觀點,可以對會計系統作如下描述:1、會計是一個包含實時控制和反饋控制的雙重控制系統。2、會計可以通過特定的組織方式(集中核算、分散核算、責任會計、全面經濟核算等等)在具體業務的發生和處理過程中,進行以合規性和效益性為目的實時控制。3、當會計通過基本核算形成基本會計記錄資料後,可以通過對基本資料的多種分析和對未來可能情況的預測,形成可以滿足多方面需要的信息,通過信息的使用,作用於未來事項的行為,通過信息的使用,作用於未來事項的行為,形成對未來效益的反饋控制。

傳統理論將會計看做一個信息系統,實際上只看到了會計提供信息的表象而忽略了提供信息的目的在於控制這一基本事實。今天的會計核算中,嚴格的核算制度下提供出來的往往是失真、無用甚至被嚴重歪曲了的信息(比如資產計價,損益計算等方面),即是由此所致。明確了會計控制的實質,則可看到:提供信息只是會計系統的一個基本環節,而非會計系統的全部。信息是一種手段,是達成控制目標的工具,提供信息只是實現會計控制的一個基本環節。將會計概括為信息系統,一方面不能反映會計系統的本質特徵,容易使人忽略會計的控制功用,造成會計組織系統的目標迷失,控制弱化;另一方面,容易使人們從信息系統的特點出發去規範安排信息的產出,而不是從實際控制的需要出發收集。處理並提供信息,導致會計信息與控制目標嚴重脫節,會計工作從理論到實踐都淪入繁瑣哲學的窠臼,難以與現代經濟社會飛速變化的需求相適應。我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主要也是基於這種現實。

三、會計控制系統功能對未來會計發展的啟示

1、適應會計控制的要求,建立全新的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會計的基本功能是控制,一切會計理論和實務,都應該從控制的要求出發去規劃。未來的會計不應該只是一個以事後反映為主的記錄系統,也不會是一個規則的分析、預測系統。未來社會複雜多變的性質,必然要求會計系統適應控制的要求,具有快速反應和靈活的特性。現有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基本都是以會計信息系統觀念為基準建立的,勢必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控制要求。為此,必須儘快著手建立以控制目標為基準的全新的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從未來控制的要求出發,研究和規範會計工作。

2、在會計工作組織上,吸收責任會計和全面經濟核算的合理成份,從控制的目的出發,緊密結合各職能部門和總體控制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採用靈活的組織形式。體現出實時控制與反饋控制並重的特點。

3、會計制度方面,應該在保證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採用靈活的巨觀控制形式。大力簡化制度規範,突出會計控制的質量特徵,提高會計信息資料的有用性。近幾年我們引進西方會計理論和方法方面,步子邁得很快,但是應該注意,西方人的理論和方法,具有突出的實用主義特點,這種特點往往導致其理論和方法過於細緻和瑣碎,而且容易導致目標的迷失。這是與未來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的,複雜細緻的制度體系下提供出失真、無用的信息,這種現象不應該在我國的會計實踐中繼續。

4、在信息披露方面以靈活的現時信息滿足各方面的需要。會計信息披露是使企業外部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實現巨觀會計反饋控制的一個基本環節,外界環境的多變性和決策的多樣,對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我認為只有現時信息才是確實有用的,未來的會計,必須提供充分有效的現時信息(比如資產計價與列報、損益計算等)。雖然在目前情況下要做這一點還有很大的難度,但這是未來發展的必然,對此我們決不能忽視或迴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