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開元通寶

會昌開元通寶

會昌開元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廢各地銅佛鐘磬等作為幣材鑄錢。

基本信息

概述

各州鑄錢背銘以州名,後鑄“昌”字以記年號,今所見計有23種之多。該錢鑄工粗率,文字晦漫,面文承襲歐陽詢舊制。

種類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下令各地所鑄均於錢背增添地名,統稱會昌開元。背文記有“昌、京(長安)、洛(洛陽)、益(成都)、荊(江陵)、襄(襄陽)、藍(藍田)、越(紹興).、宣(宣城)、

洪(南昌)、潭(長沙)、兗(兗州)、潤(鎮江)、鄂(武漢)、平(昌黎)、興(興平)、梁(漢中)、廣(廣州)、梓(三台)、福(福州)、桂(桂陽)、丹(晉城)、永(零陵)等23種,“永”字鑄量最少,次為“丹福平桂”等。

會昌開元中還有一些特殊版別,也相當罕見,如“京”字反書,稱反京;“福”字在背穿右的稱右福;背穿右藍、穿上下各有雲文的稱藍三雲;背穿右藍、穿左大王、穿上下太平的稱藍大王;又有雙重背文的如“京”字稱雙京;兩個“藍”稱雙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