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

會展經濟

會展經濟,指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會展經濟一般被認為是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會展經濟可分為:“政府推動型”(如德國和新加坡)、“市場主導型”(如法國、瑞士和香港)、“協會推動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政府市場結合型”(如美國)四大模式。

基本信息

概述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會展經濟是以會議和展覽活動作為發展經濟的手段,通過舉辦大規模、多層次、多種類的會議和展覽,以獲取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經濟行為。會展業能給主辦地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創造商機,吸引投資,推動商貿旅遊業的發展,進而拉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會展經濟本身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會展經濟一般被認為是高收入、高盈利經濟形式,其利潤率大約在20%-25%以上。從國際上看,全球每年國際性會展總開銷達2800多億美元。德國的漢諾瓦、美國的紐約芝加哥、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米蘭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業為其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如美國一年舉辦的200多個商業展會帶來的經濟效益超過38億美元,僅一年一度的“RSNA芝加哥”展覽就為芝加哥帶來高達1億美元的收入;法國的展會每年營業額達85億法郎,展商的交易額高達1500 億法郎,展商和參觀者的間接消費也在250億法郎左右。從國內來看,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中國通過展覽實現外貿出口成交340多億美元,內貿交易 120多億元人民幣,而1999年會展業的直接收入近40億元。再如 2000深圳高交會的成交金額達700多億元人民幣, 2000北京國際車展的總營業額高達8400萬元,門票收入也超過了300萬元。

歷史發展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會展經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與市場經濟對信息交流和商品展示的內在要求相適應的。在國外,會展經濟已經有了一二百年的歷史。作為發展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會展活動得到廣泛使用並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同時形成了不少以會展為特色的著名城市,如德國的漢諾瓦、瑞士的蘇黎士、西班牙的巴塞隆納、法國的巴黎、中國的香港、奧地利的維也納、義大利的威尼斯……這些城市既是重要的商業中心旅遊勝地,又是著名的國際會議、展覽展銷中心,這些城市每年都要舉辦數百個會展活動,期間,世界各地的商人、學者、政要和遊客雲集於此,成為這些城市的經濟活動力之源。

在中國,會展經濟起步較晚,只是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步發展起來。此前,辦會純粹是官方行為,政府牽頭,政府掏錢,政府安排,談不上投資回報率,也沒有把它作為一種市場經濟活動。1978年,我國境內國際展僅6個,出國參展辦展21個。

中國會展經濟更是得到了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僅1999年舉辦的具有相當規模的會展總數就達到1326個,會展活動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從機械、電子、汽車、建築,到紡織、花卉、食品、家具等行業都有了自己的國際專業展。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北京國際車展、上海《財富》全球論壇、廣州廣交會、昆明世博會、大連國際服裝節、哈爾濱冰雕節、廊坊國際風箏節、珠海航博會、青島啤酒節等活動都已經成為比較著名的大型會展活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會展活動更是火爆。從近幾年的發展實踐來看,會展經濟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前景十分廣闊。事實表明,會展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充滿活力的朝陽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對我國經濟生活的許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類型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一、綜合型
如廣交會、山西省貿易交流既洽談會;
二、專業型
如陝西楊陵農業高新科技博覽會、武漢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
三、特種型
如中國藝術博覽會、全國人才交流大會。
會展經濟在國外一直得到政府和實業界的重視,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強大的促進會展經濟作用。一位外國市長這樣評價,“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的頭頂上撒美元”。在國內,迅速崛起的會展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和新亮點,並已成為眾多城市的新景觀。成功的會展實例,足以證實會展的“橋樑”作用和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主要表現

1、為宣傳產品、打造國優品牌創造了機會,尤其對新產品上市作用更為明顯:
2、為生產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根據會展期間簽訂的契約組織,獲得生產上的主動權;
3、為需求方提供更大範圍的選擇權,看樣選貨,以質論價,降低了採購成本,提高了採購質量;
4、加深了感情,溝通了信息,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有利於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5、最根本的作用在於創造了經濟效益,企業創效,國家增收,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特徵

一、特色型經濟活動它是區別於一般經濟活動的特色型經濟活動;
二、有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得到充分的宣傳它能使產品得到充分的宣傳、展示、其直觀性、藝術性、宣傳力得以充分體現;
三、互相進行交流,它能集合眾多的供需雙方互相進行交流;集中時間,批量購銷;既交流了產品,又溝通了信息。

樣品展會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當今從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的角度來考察,世界會展經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涌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

具體作用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一、會展經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會展經濟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交通、旅遊、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人如果是1,相關的產業收入則為9。

二、會展經濟為企業開展行銷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都想尋找機會蒐集市場信息、促進產品銷售,而參加會展無疑是一個契機。一方面,企業通過參加會議和展覽,可以及時、準確、低成本地獲取各種有效的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實施恰當的市場行銷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業在展覽會上通過產品尤其是新產品展示,可以誘導甚至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三、會展經濟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

不少城市因節而興,因會而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辦展數量和規模是衡量城市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像巴黎,一年重要的國際會展多達300多個,享有“國際會議之都”的美譽。而德國的漢諾瓦通過舉辦世界博覽會,縮短了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改善了德國的國際形象。我國的大連原本是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該市通過舉辦“大連服裝節”,不僅使大連成了一個享譽全球的城市,而且還促使其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基礎設施,使大連成為東北亞國際會展中心城市;昆明為了舉辦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投資了216億多元,建成了218公頃的場館群等設施,使昆明的城市建設至少加快了10年;珠海原來只是毗鄰澳門的一個小鎮,當1996年它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後,珠海的名宇在中國乃至世界便更加響亮了。難怪珠海市主要領導說:“航展對珠海來說不是負擔,而是一項資源,是難得的機遇。”

功能

會展經濟是經貿交流、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共同發展的產物,它具有如下幾種功能:
(一)基本功能
會展經濟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展示產品的功能
在展覽會上進行產品展示是很多企業參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展覽會能為企業產品提供一個展示與推介的平台,從而使其擴大影響。由於會展的集中性、便捷性、快速性和直觀性,它對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的展示與推廣起著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傳播信息的功能
會展活動就是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為國內與國外、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及各種社會各團體之間提供了溝通與交流的機會,進而促進各種新知識、新觀念的傳播,直接推動商業貿易、旅遊的發展,不斷創造各種商機,吸引投資,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協調發展。
3、市場行銷的功能
參展企業通過先進技術對展台展位進行精心安排和布置,輔以各種促銷活動和公共活動,在會展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達到了宣傳企業經營理念和產品品牌的目的,也在客戶面前充分展示了企業的良好形象。
4、貿易談判的功能
貿易談判也是會展經濟的基本功能之一。會展經濟為參展商和採購商提供了一個相互認識、相互談判並達成交易的平台,加強了國內外的技術經濟交流與合作。會展活動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國際貿易展會,能夠吸引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客商,增加了各國買賣雙方接觸、了解、交流的機會,這對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活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促進國內企業將自己的優勢產品和技術出口,或購買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等,從而推動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二)外延功能
會展經濟的外延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l、調整產業結構的功能
會展經濟屬於第三產業的範疇,是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會展經濟是調整我國產業結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會展經濟通過大量的商品、資金技術和信息的聚集,不僅有利於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還可以通過匯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為會展相關產業比如交通、餐飲、住宿、通信、旅遊、購物、廣告、裝飾、印刷等帶來發展的機會,從而促進第三產業的健康協調發展。
2、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功能
會展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一個城市的知名度,產生強烈的國際影響。由於會展具有集中展示、交流的特點,因此通過舉辦一次大型展覽會,一個城市會在較短時間內匯聚大量的人員、產品和技術,人們通過參加會展可以親身感受會展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信息技術,從而為世界打開一個了解此城市的視窗。
3、最佳化城市建設的功能
會展經濟的發展必須依託城市良好的基礎設施,比如具備國際化的先進展覽館、便捷的交通設施、軟硬體都過關的接待服務和旅遊等。會展活動,特別是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規模會展活動除了能提高舉辦地的知名度、樹立舉辦地的城市形象外,還可以x寸會展城市的建設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也正因如此,近幾年來,努力發展會展經濟,以會展興市,已成為了世界上很多城市騰飛的首選之路。
4、促進城市就業的功能
由於會展經濟具有綜合性並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岡此發展會展經濟能為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出很多就業機會。會展經濟的發展也為解決城市的就業問題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發展條件

1.會展存在的必然性
會展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是由其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即集中性、直觀性、便捷性和互動性等特點。採用會展渠道,不僅可以降低現有交易費用,即在交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費用,如交通費、電話費、信息費用、談判費用等,也可以降低潛在的交易費用,即未來可能發生的交易所需的費用,如參加會展使企業知名度提高,從而獲得了大量的顧客,而減少了未來的搜尋成本等。交易費用的高低與交易場所的集中、分散程度和信息的充分程度有關。
2.客觀條件
任何一個國家、城市和地區如要很快的發展會展業,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是由會展業的性質和活動內容所決定的。這些條件包括:
(1)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繁榮發展的經濟。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發展會展經濟的前提,很難想像在一個動盪時代,充滿不安全因素的社會環境中,會展經濟能夠很好的發展。同時,會展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一般而論,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想在會展經濟方面有較大作為,遠比經濟發達地區困難得多。
(2)發達的第三產業。會展經濟是一門系統工程,與交通、通訊、住宿、餐飲、旅遊、商業等行業有較強的關聯性,需要這些行業提供完善的服務,滿足參展客商的多樣化需求。
(3)優越的區位條件。區位條件對會展業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並在一定時空範圍內是難以改變的,但區位條件的好壞,針對不同會展活動的規模和範圍來看又是相對的。
(4)方便快捷的對外對內交通。會展經濟是典型的流量經濟,大量的人流與物流短期內在會展舉辦城市匯集,這對當地的交通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沒有高度發達的交通體系與交通設施將制約會展經濟的發展。

關聯性

會展經濟與區域經濟既有相關的聯繫,又有一定的區別。會展經濟與固定的區域經濟不同,是具有區域特色的跨區域發展經濟,它可以包容多種經濟發展成分,吸引多元化要素,不完全受特定地域空間和特定產業部門的限制。因此,在特定的區域經濟體系中,會展經濟能夠表現出所特有的區域特性,形成具有特色的區域經濟主體。而兩者具體關聯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會展經濟屬於城市經濟的一部分,它具有強烈的城市經濟特徵,而城市可以理解為一個特殊的區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也是一種區域經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城市所在區域的核心,因此城市經濟自然就是所在區域的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會展業是會展經濟的核心,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會展業算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發展行業,是構成區域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對區域經濟結構的完善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會展業的市場,所以區域經濟的發展影響著會展經濟的發展。

第三,城市經濟屬於區域經濟的核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區域經濟的依託,而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城市經濟的帶動,可以說兩者發展榮俱榮,損俱損。而正是城市與區域之間的關係,造成了城市和區域兩者間的分工,形成各自的明顯優勢。

各地發展

中國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會展經濟每年以平均20%的速度遞增,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還處在初級階段。世界已形成諸如巴黎、倫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街著名的展覽城。因此,中國會展經濟還需進一步加快。國內許多城市把建設展覽場館作為城市形象工程來抓,投入巨大。全國上萬平方米的展館達到30個以上,並形成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大連等地區中心。正在建設中的南京展覽中心,一期工程建築面積近11萬平方米,設有2068個國際標準展位,停車泊位1000輛,其餐飲廳可一次性提供萬人同時就餐,建成後即為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性展館。但業內專家指出,各地都上馬大型展覽中心,超越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存在盲目性,形成投資浪費,因此亟需統籌規劃管理。從總體上看,會展經濟在會展經濟我國還是一個朝陽產業,通過不斷努力和完善,必將由初級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定會發揮出強大的推動作用。

1978年,境內國際展僅6個,出國參展辦展21個。1999年,境內國際展達694個,出國參展辦展292個。20年間,展會的數量和規模增長了數十倍。會展業已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從機械、電子、汽車、建築,到紡織、花卉、食品、家具、各行業都有自己的國際專業展。北京和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會展中心城市。從展覽規模看,北京為全國之最;從展會數量看,上海位居全國首位。據統計,中國會展業務年均近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遞增。一九九九年北京就舉辦了世界建築師大會、世界萬國郵聯大會等數十個國際、國內大型會議。亞運村國際會議中心一年內舉辦的超過千人的大型國際會議達到十二個以上,超過三四百人以上的國際會議有三十多個。一九九七年,上海的四大展館共承接全國性、國際性展覽會一百多次,並於2001年成功申辦了2010世界博覽會,每年定期在上海舉辦的較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業性、國際性會議達四十多個。
許多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紛紛興建現代化的大型展館,著力培育“會展經濟”。北京、上海、大連街城市明確將會展業納入重點扶持的都市型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中德合資、位於浦東、展覽面積達26萬平方米的上海國際博覽中心已經開工。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深圳、大連、瀋陽等城市為中心的全國性展覽網路現已形成。

2016年,天津會展業緊緊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藉助濱海新區拉動作用和自身的獨特區位優勢,得到了較好發展。2016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27場,展覽面積191萬平方米。其中按照參展國別看:國際性展會30個、區域性展會97個;按照主辦單位看:政府展11個、商業性展會66個、人才及品牌展銷活動50個;按照展會規模看:萬平米以上展會49個、10萬平方米以上的3個。

世界

德國

會展經濟會展經濟
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淨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
北美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淨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淨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紐奧良、舊金山和波士頓。 經濟貿易展覽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展覽會,產值4億美元;墨西哥第三,舉辦展會約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非洲
整個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南美和埃及。南非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藉其在連線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展業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有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侯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
亞洲
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會展經濟的規模可以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已開發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藉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藉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地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 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經濟發展規模遠有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
大洋洲
大洋洲會展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00萬人次。

發展對策

一、提高人們的會展經濟意識,全面、科學地認識其作用

會展經濟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我國,要想快速健康地發展會展經濟,首先要教育人們特別是政府及企業的領導全面、科學地認識會展經濟的作用。其次要提高整個市民的會展經濟意識,提高其參與度。只有方方面面的領導和市民的認識提高了,意識增強了,才能加大發展會展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才能摒棄過去那種“文山會海”和形式主義的錯誤思想和做法,進而採取行之有效的行動去追趕世界上會展經濟強國

二、在展館建設上要科學規劃,避免小而散,走國際化、專業化、大型化品牌化網路化之路,同時搞好展館甚至整個城市的硬體設施建設

中國的展館供求矛盾較大,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展覽中心城市擴建、新建一些展館很有必要。但在展館建設上要有科學規劃,避免小而散,要走國際化、專業化、大型化、品牌化之路。如北京的展館建設在專業化、品牌化上已初露端倪,其三大展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已基本上分別形成了車展、房展、科技展品牌。同時,展館乃至整個城市的硬體設施,如交通、通訊等也要跟上,以滿足會展經濟發展的需要。另外,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建立虛擬展館。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但信譽好、富有管理經驗的展覽館或展覽公司,可以通過網上展覽開展業務,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避免展館建設投入大、周期長的缺點,進而提高會展的效益。

三、加強政府巨觀調控和行業自律,營造良好的會展環境

國家要加強巨觀調控,最佳化資源配置,培植世界級的會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城市在經濟、交通、信息、人才、服務等方面有綜合優勢,會展業已初具規模,國家應重點扶持和培植;國家還應成立全國展覽業行業協會,制定規劃,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尤其是對會展主辦者及參展商的資質和信譽進行嚴格的審查。國家甚至還應該制定有關會展經濟方面的法規來規範整個會展經濟的行為,使會展經濟朝著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另外,發展會展經濟還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和規律辦事,實行政企分開和市場化運作,讓企業和消費者真正成為會展經濟的主體。這樣就可以防止“會展泡沫”和“政績工程”的出現,真正發揮會展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式的作用。

四、培養商素質的專業展覽人才,塑造名牌展覽公司,促使會展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由於中國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展覽人才和名牌展覽公司,因此培養一大批熟悉展覽業務,富有管理經驗,有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的展覽人才和塑造名牌展覽公司已成為當務之急。據悉,上海市已洞察到這一問題,其除重視培養高素質的會展業策劃人才外,還注重提高廣大會務接待服務員的素質。上海專門頒發了《會務接待服務員技術等級標準》,制定了會務接待服務員的教學檔案,編寫了配套的培訓教材。此外,還要塑造出專門從事會展工作的名牌展覽公司,並使會展經濟早日向專業化分工協作邁進。只有湧現出更多的高素質的展覽人才和名牌展覽公司,才能使我國會展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效應分析

會展業的產業結構最佳化模式會展業的產業結構最佳化模式
會展業素有“城市建設的加速器”之稱,它作為一個城市的視窗行業,對最佳化城市社會資源、發展社會經濟都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經濟的發展對城市形象的樹立,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1、會展經濟能為城市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城市發展會展業,一般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會展業是今後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會展經濟被認為是低成本、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其利潤率大約在20%至25%以上,這是會展經濟迅速發展的直接推動力。從國際上看,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瓦、慕尼黑,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新加坡和我國香港等這些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業為其帶來了直接的收益和經濟的繁榮。我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每年也通過舉辦各種大型會議和展覽獲得可觀的收益。這種直接的經濟效益所產生的吸引力使得會展經濟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會展業在企業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以其對經濟的乘數效應和對社會的傑出貢獻獲得了眾多美稱,受到了各國政府及城市越來越多的重視。
2、會展經濟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效應和產業聚集效應,能推動城市產業結構最佳化。會展業作為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具有極強的產業帶動效應。會展經濟通過其強大的帶動效應,促進城市多種相關產業的發展。會展經濟不僅可以培育新興產業群,還給交通、旅遊、餐飲、廣告、金融等帶來巨大商機,並牽動第一、第二產業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達到1:10)。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雖然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晚,但國內這一比例目前也達到了1:6。會展經濟不僅是一個帶動旅遊、商業、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多方受益的產業,而且能夠發展成為帶動區域產業聚集的“動力引擎”,提升區域產業的品牌價值。產業關聯繫數高使得會展業能全面帶動城市資源運行,這也是它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會展業推動城市產業結構最佳化模式如圖1所示。會展經濟發揮產業關聯作用,往往又很快形成集聚效果,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經濟地域範圍,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會展業通過關聯效應、擴散效應和集聚效應,帶動建築、旅遊、餐飲、金融保險等其他產業的發展,使產業結構的發展順著第一、二、三產業優勢地位順向遞進的方向演進;順著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分別占優勢地位的方向演進使城市的產業結構向著更加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發展,最終推動經濟的發展。
3、會展業能夠提升城市的輻射與服務功能。城市經濟中的基本部門作為城市為本市以外居民提供服務的經濟部門,其規模與比例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成長與功能提升。都市經濟中的基本部門越發達,表明其對外服務功能與輻射能力越強,從而在區域經濟磁場中的極化作用就越強。會展業是關聯性、外向性極大的產業部門,通過乘數效應帶動都市旅遊購物、信息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必然會提高都市經濟中的基本部門的發展,從而提升對外輻射能力與服務功能。同時,會展業作為一種城市產業,其發展客觀上影響城市公共服務的容量、能力和層次。會展業是一種集聚性很強的產業,往往能夠為城市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同時也對一個城市公共服務容量和水平提出了要求。會展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城市公共管理系統、城市公共衛生系統等按照一定規則、一定容量來排布,從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社會運行的效率,做到有力保持會展業和城市發展的雙贏格局。此外,由於會展業吸聚的往往是非本地的資源,大量的外地客商的湧入乃至常駐,將對城市服務業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位置與融通流通能力的大小。會展業是流量經濟的媒介與載體,城市會展業越發達,則其融通、匯集信息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的功能就越強,就越能加強該城市在全球城市網路分工中的地位。
4、會展是城市文化的熔爐和傳播器,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會展是集商務活動、信息交流、觀光遊覽、娛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產業,它提供了新思想、新觀念相互碰撞、研討和交流的平台。由於參展單位來自世界各地,因此必然帶來各地的文明和文化。各種文明在會展舉辦城市的交流碰撞,必然帶來文化的融合和創新。會展文化並不是抽象文化,它是具體地孕育於會展舉辦城市的獨特環境中的,並與參展單位特色文化相互取長補短之後形成的,帶有這個城市獨特氣質的一種文化。會展將外部世界的發展趨勢直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外來的技術、外來的文化、外來的思想、外來的產品會給一個發展中的城市帶來很大的啟示,會給城市帶來靈感和創新激勵。通過會展業的橋樑作用,一個城市與外部世界在觀念、文化、技術、理念上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溝通,將逐步培養起城市的全球性視野和氛圍。當然,這種融合不可能把城市塑造成為“共性”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是根深蒂固的,是本質的。但會展業可以塑造城市的國際化“個性”,能夠與外部世界進行很好融通的城市個性,促進城市的發展,培育城市獨特的魅力和影響。
5、會展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品牌,良好的城市形象是當今都市重要的潛在的無形資源。會展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上佳載體。會展業被譽為城市的視窗,是人們了解城市的一個最佳途徑,也是向外推廣城市形象的一個主要手段。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城市能不能躋身於國際知名城市行列,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這個城市召開國際會議和舉辦國際展覽的數量和規模,一次國際會議或展覽不僅可以給舉辦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能帶來無法估價的社會效益。國際展會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義的城市廣告,它能向世界各地的參展商、貿易商和觀展人員宣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發展實力,展示城市的風采和形象擴大城市影響,提高城市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會展成為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知名度的有效推動器,國際上的許多城市,像德國的漢諾瓦、萊比錫,法國的坎城,瑞士的日內瓦等,都依託會展提高了城市的國際知名度。
6、會展業的發展,能增加城市社會就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第三產業,由於其具有很強的行業相關性,會展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從會展行業自身需要的策劃、設計、建造、服務人員,直至接待大量國內外客商所需要的酒店、交通、翻譯等從業人員。據大英國協展覽業聯合會計算得知,每增加1000m2的展覽面積,就可以創造100個就業機會,而在我國,專家預計會展業的帶動效應相對弱一些,但無論如何,對於人口密集的中國大城市而言,會展經濟的發展無疑為增加城市就業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渠道。
7、會展業能考驗城市綜合管理職能。會展業是一個非常綜合的行業,它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跟政府很多的管理有關係,政府介入到管理是改善環境,協調各個方面的關係,這方面能考驗出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

協調

1、立足城市發展定位會展經濟,把會展業的發展和城市發展戰略密切相結合。城市形象就是生產力。城市之間的競爭就是注意力資源的爭奪。城市形象的經營,離不開大型主題商業文化活動,主題商業文化活動體現了城市的時尚活力,體現了城市的集約特徵,即商業的集約、文化的集約、傳播的集約,會展就是這些主體活動中的重中之重。具有知名度的城市多數是靠會展活動經營起來的,如大連通過連續八屆國際服裝節把大連這個海濱城市經營得紅紅火火,同樣,上海經營“財富論壇”,深圳經營“高交會”,珠海經營“航展”,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要把會展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戰略密切聯繫起來。同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發展戰略,這其實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定位問題。為了提高城市會展業的競爭力,必須根據城市特點進行合理定位。要使一個城市的會展業的發展目標定位合理化,就應使定位具有科學性、針對性、明確性、連續性。會展是經濟的“晴雨表”,什麼樣的城市辦什麼樣的展覽是有講究的。影響城市會展經濟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區位條件、經濟條件和基礎設施條件等。會展經濟的市場定位一般認為,國內外會展中心城市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具有市場優勢的城市,即經濟發達、金融貿易集中的地區;具有旅遊優勢的城市,即有鮮明地方特色,令世人嚮往的地區;具有產業優勢的城市,即某一項產業或某幾項產業頗具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城市發展會展業,區域交通條件、地理區位條件和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指標。展會要成功必須要有特色,要結合當地的產業優勢和文化優勢。城市基礎設施的存量狀況、設施能力和完備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展活動是否得以成功,會展經濟是否能夠健康維持,與城市化緊密結合。由於各個城市的經濟狀況、地理位置、人文環境、工業生產基礎、商貿的發達程度各異,因此在確定會展主題時,要因地制宜,準確定位,走自己會展業發展的健康道路。
2、城市政府要做會展經濟巨觀戰略管理者,而不是主導者。任何展會都是對一個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的考驗,政府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不少會展是由政府主辦的。一些地方政府不惜投入巨額財政資金,直接策劃主辦旨在宣傳本地形象、擴大本地影響、帶動本地產業發展的各種綜合性會展活動;不少是由政府成立臨時機構或組建事業單位來舉辦,虧了財政兜底;展位不夠了用行政命令或免展位費,客商不足靠部分海外“老關係”和本地老百姓捧場。政府主導會展,會帶來會展經濟的短期繁榮,但由於偏離市場規律,形不成良性發展,缺乏發展後勁。政府積極引導、適度參與會展經濟無可厚非。但必須認清的是:與全程市場化運作的會展經濟相比,政府直接運作畢竟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的運作方式。因此,政府主導型會展經濟的轉型迫在眉睫,政府要從主導的角色淡出,把力氣花在監督管理上。政府在會展中的準確定位應當是會展巨觀戰略管理者,政府主要作用在巨觀調控、最佳化資源配置方面。政府應加強會展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和管理,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秩序,營造規範有序的會展業發展環境。首先改革和完善傳統管理體制,將管理重點轉移到規劃、調整、服務和政策指導上,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會展業有序、健康、持續發展。其次是制訂並完善有關的法規和制度,加強立法,儘快將展銷會市場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最後是要制訂和執行行業總體發展目標和長遠發展規劃,要以會展經濟發展為重要突破口,建設國際性的“會展名城”,從城市整體角度提出並執行一個長遠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會展業帶動旅遊業、航空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協調發展的優勢,制定一整套扶持、規範、協調和會展行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總的來說,政府應著力接軌國際慣例,導入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淡化行政干預,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行業發展環境和競爭秩序。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把會展經濟活動作為一種商品或品牌來經營;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會展經濟活動要積極凝聚包括企業、行業、民間組織等在內的一切力量來“辦會”、“辦展”,把整個會展經濟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來實施,可以達到面向市場求生存、求自立、求發展、求壯大的目的。
3、將會展經濟與城市結構功能的完善相結合。會展經濟與城市結構功能相結合是其生命力所在。會展經濟雖然高度聚集在都市,但會展業在城市中的地位與功能是隨著城市的規模擴張與職能演變而發展的。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是一種動態發展的關係。只有當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展的產生才具備前提條件,而會展業的產生和壯大將促使城市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提升。這種發展序列首尾相接,形成一個環狀向上的螺鏇鏈,使會展業和城市不斷地發展,在這樣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會展業和城市的層次也在不斷地提升,無論是會展業還是城市的硬體、軟體設施,以及區域影響力都會得到持續性的增強。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便利的交通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會展業的發展要求有相應水準的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專業人才等城市資源與之配套。這就促使政府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環境,培養和引進人才,使得該城市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良好的積聚優勢反過來進一步促使會展業快速發展。因此,發展城市會展業需要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城市會展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直接相關設施的投入,如場館、商務型酒店等,需要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商貿服務功能和流通功能,加強城市遊憩商業區尤其是特色街區的建設,以實現城市產業的集聚效應。
4、將會展經濟與城市的社會、文化、旅遊等方面的發展相結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確定重點發展會展業的城市有近60個。但許多城市在作決策時,往往忽略了會展作用得以發揮的前提條件,導致決策失誤,資源浪費嚴重。目前,我國展館總面積排名世界第二,但空置率卻在80%以上。除部分城市取得成功外,許多城市受社會、經濟、文化、交通、人才等因素的制約,會展成效非常有限。因此,在進行會展業發展決策時,必須分析本地是否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只有因地制宜、科學決策,才能避免盲目發展帶來的資源閒置和浪費。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關係,是21世紀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具有“無污染,高效益”的綠色產業之稱的會展經濟,既可保證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無疑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新途徑。然而會展經濟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必須與城市和社會、文化、旅遊等方面結合起來。
5、將會展經濟與城市對外開放相結合,走國際化、品牌化的道路。會展業具有向專業化地區,特別是國際化大都市集中的發展趨勢。隨著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各舉辦機構已不再滿足吸引本地區本國的參與者,而是力爭提高會展的國際參與程度,同時,網際網路的普及使舉辦機構直接面對全球資源和市場,為其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與會者提供了可能,許多國家紛紛成立專門機構促進參與者的國際化。作為開發中國家的我國會展業越來越多地被國際會展組織看好,許多著名集團開始搶灘中國市場,如德國的漢諾瓦展覽中心、杜塞道夫展覽中心和慕尼黑展覽中心在上海共同成立德國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在我國舉辦了一系列展覽。我們相信:有一定條件的城市只要能敞開大門,張開雙手擁抱世界,會展經濟就能蓬勃發展,就會給城市發展帶來厚報。
品牌是會展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會展業的發展更離不開這一點。會展業是一種需要長期市場選擇、最終形成穩定市場布局的行業,必須依託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展覽。一個城市會展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賴有知名度的會展品牌,以會展品牌經營帶動城市會展產業的長期發展。今後,會展業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打造品牌展覽,必須樹立牢固的品牌觀念,制定品牌戰略,只有走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才是城市會展業快速發展的唯一途徑。城市會展經營要制定長期的會展業發展規劃,確立會展業的品牌發展戰略從場館的設計、主題的立項、展會的規劃、展覽的組織與管理等方面來實施會展業品牌化發展,靈活運用各種經營方法和手段,盡力擴大會展品牌在時間、空間上的影響力,並最終實現會展品牌價值的提升。會展業的開放有雙重的含義。一是在國際上既開放國內市場又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同行公平較量;二是在國內放開市場準入的行政管制,允許各種性質的資本在同等條件下參與競爭。通過對內、對外同步開放,建立一個開放性、國際化的經營環境,使國內外資本在公平和可以預見的法制環境下展開自由競爭,以促進我國會展行業的國際資本運作、併購重組、品牌移植、人才交流和技術引進,使會展資源得到最佳化配置,催生一大批具有專業水準和國際影響的品牌展覽會。當然,培育一個品牌展覽會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展覽企業必須樹立長遠的品牌發展戰略,精心呵護、耐心培育,從短期的價格競爭轉向謀取附加值、謀取無形資產的長期競爭,用先進的品牌經營理念、行銷策略與管理手段搶占市場的制高點。
會展經濟具有創造供給和需求的機能,以及調節供需平衡的機能。會展活動在一定程度有利於打破區域之間的封鎖和壟斷,實現資金、技術、商品的跨區域流動,促進資源跨區域流動的配置,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有利於供需均衡的實現。總之,會展經濟與城市聚集經濟具有內在的耦合性與互動性,如果循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的原則,通過先導性、主導性和支柱性地發展會展經濟,通過會展經濟的乘數效用和供需創造機制等作用,有利於打破城市聚集經濟的形成障礙;而城市聚集經濟的形成,有利於一定區域空間內的城市化發展,有利於保持會展經濟的長盛不衰,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繁榮。

存在問題

一、人們的會展經濟意識還比較薄弱,對會展還存在著錯誤的認識
長期以來,國人對“文山會海”嗤之以鼻,當然,那些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本不該召開的會確實不能再開
了。但倘若我們認識到會展經濟的作用後,就會感到許多該開的會我們卻沒有召開或開得不夠、不好。據外經貿委提供的一份來自“國際大會和會議協會”的資料顯示,在1998年國際會議數量的排名中,中國僅列第34位,在亞太地區國際數量排在前5位的國家為澳大利亞、日本、以色列、韓國、泰國,中國則列第12位。享有“國際會議之都”美譽的巴黎,1994年專門成立了會展局,為會議市場的供求雙方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諮詢,在國際會議市場上推銷巴黎,推銷法國。在我國,論會展層次北京第一,論會展數量上海居首位,但與巴黎等城市相比,則相差甚遠。我國的很多企業尤國有企業的會展經濟意識也較為落後,它們不善於利用展會獲取信息、尋找商機、推銷產品、展示形象。這不僅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了我國會展經濟的發展。再者,我國不少城市市民的會展經濟意識差,參與度低,同樣不利於會展經濟的發展。
二、規模小、數量少,展館甚至整個城市的設施落後,供求矛盾突出,對網上展覽更重視不夠
我國許多地方在展館建設上,缺乏長遠考慮,一味地從短期的利益出發,造成展館規模小、數量少、設施落後。先拿會展層次最高的北京來說,其展館數量和面積嚴重不足。近幾年來,現有的主要展館如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北京展覽館、全國農業展覽館的展廳出租率均在85%以上,大部分展覽需要提前一年甚至兩年預訂場館。其短缺程度顯而易見,而設施落後又是一個問題。主要表現在裝修簡陋、設備落後。如20世紀90年代投入運營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其建築設計、會展設備等硬體設施已明顯跟不上會展經濟發展的需要。2000年在此舉辦的國際車展為達到開展要求,不得不投入200萬元對1~7號館的空調進行改造。再拿會展數量最多的上海來說,儘管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先後興建了國際展覽中心、世貿商城、農展中心、光大會展等展館,但全市的展覽面積仍不足10萬平方米。另外,有些城市的基礎設施差,滿足不了會展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專家預測,21世紀初我國的會展經濟將步入成熟期,屆時,不少國際專業展都將超過10萬平方米甚至達到15萬平方米的規模,且對展館甚至整個城市的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到那時,我國的展館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再者,對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展館不足的網上展覽重視不夠,而缺乏有效的巨觀調控和行業自律,多頭辦展甚至亂辦展,出現了不少主題雷同、收費混亂、參展商品質量差等低水平的會展。
三、缺乏有效的巨觀調控和行業自律
由於主辦會展的主體複雜(有政府及有關部門、各種協會、企業等),再加之缺乏有效的巨觀調控和行業自律,出現了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個城市辦主題雷同的會展的局面。讓參展商食之無味,怨聲截道(其中不少參展商是政府部門“攤派”參加的)。另外,有些會展的主辦者亂收費,尤其是對海外參展商,令參展商望會展而卻步,反而不利於會展經濟擴大規模、提高收入。再者,一些展會的組織者對參展者只收費而不對其資質和信譽進行審查,導致了一些展會辦成了廟會,甚至給那些心術不正的參展者提供了宰客騙人的場所和機會。如在上海舉行的2000年秋季全國五金商品交易會上,展區裡有賣木耳、香菇、松子、翡翠飾品、項鍊、耳環、戒指的,甚至還有“白大褂”搞“專家義診”的,令不少合格的參展商大為不滿。另外,有些地方政府在辦展會上一手包辦,甚至把其當“政績工程”來辦,好大喜功、華而不實,致使不少展會既無特色,又無實質內容。不僅沒有發揮會展經濟應有的作用,反而勞民傷財,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四、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展覽人才和展覽公司,使會展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欠佳
會展經濟也是智力經濟,一次成功的會展,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業展覽人才進行精心策劃,需要專門的展覽公司承辦。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國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奇缺。會展人員素質偏低、名牌展覽公司匱乏,造成會展的組織和管理混亂,只重形式,不重內容,使會展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不佳。此外,我國的會展經濟還未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為會展提供配套服務的技術、信息等相對滯後。同一批人員既是展覽組織者,又是展覽管理者和展覽項目的實施者。從展品徵集到展品運輸、布置直至為參展者提供吃住行等服務均由同一批人承擔,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會展的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