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年譜

內容介紹

曾鞏字子固,北宋建昌軍南豐縣(今江西省南豐縣)人。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O一九年),卒於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一O八三年)。他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曾鞏的一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三十九歲登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一O五七年)進士第以前,是懷志進取、步入仕途期;進士及第後至神宗熙寧元年(公元一O六八年),先是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繼而由歐陽修推薦,至京師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英宗實錄院檢討官,是初入仕途、校書館閣期;自神宗熙寧二年(公元一O六九年)至神宗元豐三年(公元一O八O年)九月,出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明、亳諸州,是自求補外、轉徙七郡期;自神宗元豐三年(公元一O八O年)十月至元豐六年(公元一O八三年),留判三班院,遷史館修撰,擢試中書舍人,是受知朝廷、任職京師期。曾鞏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宋史·曾鞏傳》說他“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這些評價無疑是正確的。曾鞏的文章“皆因事而發”(曾肇《亡兄行狀》),對國計民生髮表過不少獨特的見解。他的散文既不像韓文那樣奇崛雄辯,又不像歐文那樣紆徐巧妙,形成了“古雅”“平正”的藝術風格。他的詩歌或感嘆人生,議論國事;或描繪自然,吟詠名勝;或師友題贈,詠史抒懷,大多言之有物,平實質樸,“格調超逸,字句清新”(符遂《曾南豐先生詩注序》)。他早期多寫古體詩,有著豐富的想像,有著豪縱的激情,寫得洋洋灑灑,從容不迫,頗有太白遺風;後期多寫格律詩,有許多寄意幽深或婉朴秀美之作。他的詩作,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是值得稱道的。曾鞏以他扎紮實實的文學實績,為當時的詩文革新運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對宋以及宋以後的文學有著很大的影響。和他同時代的王安石熱情地讚揚過他:“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贈曾子固》);蘇軾把他比作“橫海鱣”(《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蘇轍認為他“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曾子固輓詞》);陳師道、秦觀、孔武仲、張耒、晁補之等都曾受知於曾鞏。南宋朱熹曾說:“熹未冠而讀南豐先生之文,愛其詞嚴而理正,居常誦習,以為人之為言,必當如此,乃為非苟作者。”(《跋南豐帖》)明代唐宋派特別推尊曾鞏。錢謙益《初學集》載有歸有光(字熙甫)事跡:“熙甫上公車,憑騾車以行。熙甫儼然中坐,後生弟子執書夾侍。……偶拈一帙,得曾子固《書魏鄭公傳後》,挾冊朗誦至五十餘過。聽者皆欠申欲臥,熙甫沉吟諷詠,猶有餘味。”茅坤說王慎中對曾鞏文“讀而酷好之,如渴者之飲金莖露也”(《唐宋八大家文鈔論例》。明代何廷秀給曾詩以很高的評價,他用“峻”、“壯”、“清”、“澹”四字概括曾詩特點,認為曾詩“一掃西崑體,力追騷雅遺”(《讀曾南豐詩》)。清代的錢謙益說:“余每讀子固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來。”(《讀南豐集》)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非常欣賞曾文的“長於道古”、“淳古明潔”(《古文約選序例》)。方東樹對曾詩很有研究,認為“南豐學鮑學韓,字字句句,與之同工,無一字不著力”(《昭昧詹言》)。總之,曾鞏生前享有盛名,身後受到推重,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位有傑出貢獻和很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很值得我們研究。(本書為繁體豎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