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生

曾雄生

曾雄生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1988年獲農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農業史研究,出版書籍有《中國科學技術史·農學卷》等書。

曾雄生

主講人簡介

曾雄生,1983年江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曾在中學任教。1985年考入浙江農業大學農史研究室攻讀農業史專業研究生,1988年獲農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農業史研究,曾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史·農學卷》等書,創辦並主持中國農業歷史與文化網站。

麥子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

麥子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農作物,而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國人的主食。它經歷了一個由南向北的延伸過程,逐漸本土化的過程,適應中國風土人情的過程。
在麥子進入中國的最初階段,被認為是有毒的,吃了麥子,容易得上“風雍”之症,還要煮小米粥喝來解毒,而南方人習慣吃米,也認為吃麥子吃不飽。所以麥子最初在五穀中的排列並不靠前,但是它的環境氣候的適應性強,產量穩定,所以在長時期的農業生產發展中,最終和稻子並列,成為國人的主食之一。麥子的本土化首先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礙,但它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淘汰了中國原有的一些農作物,比如大麻,就在這個過程中最終退出了主食作物的行列,麥子成為數一數二的糧食作物。在中國的農業歷史中,麥子是本土化最成功的外來農作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