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

曾點(曾蒧、曾皙),字皙,是鄫太子巫的曾孫,是宗聖曾參的父親,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簡介

曾皙



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子爵)於鄫地,建立繒國姒姓)。繒國故址,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原名“繒邑”,以當地多產絲織品而得名。歷經夏、商、周(改為鄫國)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此為曾氏得姓之始。從曲烈至巫改為曾姓,經歷54傳至巫,57傳至曾點,58傳至曾參。
曾點曾蒧曾皙),字皙,是鄫太子巫的曾孫,是宗聖曾參的父親,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相關記載

曾點,字子晰,亦稱曾晰、曾蒧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山東省嘉祥縣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詳。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 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 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 《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說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點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相關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先進》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
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為我(年紀大一點就不說了)。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辦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犯,加上內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問:“冉求,你怎么樣?”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只得另請高明了。”
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么樣?”
公西赤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夠做到,只是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事務中,或者在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時,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孔子又問:“曾點,你怎么樣?”
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稀疏了,接著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位的才能不一樣呀!”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點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兒回來。”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後面。曾皙問:“他們三位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說:“您為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究禮讓,可是他說話卻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哪裡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講的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個小小的贊禮人,那誰能去做大的贊禮人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