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見龍

曹見龍(1889~1963),原名曹鴻田,字硯龍,號見龍,今安徽固鎮任橋區稿溝鄉人。 7歲入私塾讀書,偏愛詩詞書畫。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自開塾館教書。後改行學習中醫。於宣統二年(1910)在稿溝集正式開診行醫。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一時名聲遠揚。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民國7年(1918),曹見龍應聘到固鎮,先後任同春堂藥店、趙泰和藥店坐堂醫生,並被聘為固鎮團防局書記員。

民國18年(1929),國民政府下令取締中醫,他鼓動同行進行抵制,維護了中醫的歷史地位。

民國22年(1933),他又被聘為固鎮商會書記員,兩年後辭職,自開診所,專理醫術。

民國27年(1938)5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固鎮,廣大人民慘遭日偽勢力的殘酷壓榨。曹見龍憤筆作漫畫兩幅,一為《雪人》,上題:“莫看你肥肥胖胖,只緣是堆堆刮刮,豈非堂哉!皇哉!可是你生性冷酷,坐擁地盤不該,明朝日出招災。”另為《踩高蹺》,上題:“地位高人一等,立足何曾穩定,伸手礙難執命。清醒!清醒!請你認清環境。”辛辣地諷刺了日偽反動勢力,揭示了他們必然覆滅的下場,表現了他反對侵略、反對壓迫、反對剝削、不畏權勢和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1952年,曹見龍回響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號召,積極參加聯合診所。

1955年,他被靈璧縣人民委員會批准為中醫醫師,安排在固鎮區醫院工作。

曹見龍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他結合臨床實踐,精心研究中醫學基礎理論,尤其對望、聞、問、切之間的辯證關係有獨到見解。他認為病人的體格、性情、職業和生活習慣等應作為診斷的依據,還認為醫與藥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醫生既要精幹診斷,又要深諳藥物。曹見龍的醫術秉承於葉天士(清代醫學家)派,但不受其約束,他善於吸取西醫之精華,進行創新。他說:“析病論治,當以經旨為依歸,但要能出經文,而不為經文所囿。”又說:“醫者意也。師法而不拘法,師其方,而不拘其方,謂之巧。”

曹見龍以診治虛癆病與婦科病見長,每遇患者,必先探其病因,予以確診後對症下藥,從不草率行事。他的處方獨特,藥味不多,效果顯著。他一生治癒了許多疑難病症,聲望特高。在固鎮,他與針灸師楊配伍,西醫師孟質卿齊名,被稱為“醫界三友”。曹見龍曾收門徒數人,嚴格教導,常以“不學無術,庸醫殺人”勉勵之。

1963年2月4日,曹見龍逝世。其一生研讀的醫籍和臨床診斷記錄—“日記”、“醫案”等,在“文化大革命”中燒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