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虹

曹虹,1958年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77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1982)、文學碩士(1984)、文學博士(1989)學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姓名曹虹
任教專業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女
所在院系中文系

本人簡介

導師姓名 曹虹

]專業名稱中國古代文學
職稱 教授

博導/碩導 博導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職博導 否
學科專長及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散文研究、佛教與文學
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域外漢文學研究

代表性著作

慧遠評傳

代表性論文

《李兆洛的學術與文學》

概述

現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1991-1992)、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外國人教授(1997-1998)。曹虹教授現為全國高等學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駢文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曹虹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文學、佛教域外漢文學

研究成果

陽湖文派研究》
清代陽湖文派與桐城文派並稱,而歷來為桐城文派作專書、專文以闡揚者甚多,至於論究陽湖文派者則頗少。本書有鑒於此,填補空缺,從常州學術、文派淵源、駢散兩宗、文論思想、各個專家重點評論以至歷史地位等,試圖加以全面清理,並對如何研究中國文學中的流派問題,也作出了一些方法上的思考。本書由業師程千帆先生賜序。列入國家古籍規劃小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叢書》,由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
《洛陽伽藍記釋譯》
本書由題解、原著註譯、源流、解說、參考書目諸項構成。在中國佛教文史類典籍中,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是享譽甚高的一部名作。其豐富內涵正如明代毛晉所評:“鋪揚佛宇,而因及人文。撰著園林、歌舞、鬼神、奇怪、興亡之異,以寓其褒貶,又非徒以記伽藍已也。”(綠君亭本跋)本書對楊衒之“記伽藍”的用心其及佛教意識加以明辨,糾正了歷來的某些似是而非之見;對作者“因及人文”的史才與文彩特點及其文史地位,亦作出準確理解與中肯評價。注釋參酌海內外學術積累,譯風追求與原作對應的整飭渾雅。由台灣佛光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98年版)。
《慧遠評傳》
慧遠是早期中國佛教史上最為著名的高僧之一。他“道業貞華,風才秀髮”(慧皎《高僧傳》),不僅足以成為中古學術文化博雅造詣的典範;而且其弘教業績和佛學探索也代表了佛教中國化進程中的某些重大步伐。本書以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思路,呈現慧遠的人生歷程、人文氣度與思想脈絡,從而厘定其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佛教史上的歷史地位。在對前期生平的追蹤時,辨析其學養特徵與求道方向形成的時代機緣,考察心儀范宣、師從道安等經歷的思想意味。慧遠入廬山後,創建東林寺,倡導念佛,抗俗護法,迎請外國學僧入山譯經、與北方的鳩摩羅什法師展開佛學對話等,成為其後期生涯中關係佛教發展前景的事件。在對這些事件原委的勘查中,注重闡發他的思想對當代與後世佛學新課題的意義。為了全面了解慧遠及其廬山教團的文化性格,對慧遠所率領的文詠活動以及他的文學觀也作了適當稽考。在評價慧遠的影響力時,還考察了他在漢文化圈諸國如韓國、日本所享有的高名。本書盡力融會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是一部自為經緯、別具新見之作。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
曹虹教授參著書目
程千帆推薦古代辭賦》 遼寧少兒出版社1992年9月版
《古代文化基礎》 嶽麓書社1995年8月版
《中華文學通史》 華岳文藝出版社1997年9月版
《古文類選》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版
《中國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導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曹虹教授發表的主要論文目錄
《李兆洛的學術與文學》 載《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之卷(2月)
《清嘉道以來不拘駢散論的文學史意義》 載《文學評論》1997年第三期
《更端詞在賦體結構中的功能》,載《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
《“儒宗諸書”與佛教史籍——兼論〈四庫全書〉子部釋家類的選錄標準》載《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四),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版
《論南北朝時期南北文風的初步交融》 載《中國語文學》(韓國)第30輯,1997年12月版
《李義山詩的心態》(與張伯偉合作) 載《李商隱研究論集》(1949—199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版
《清代婦女文學的成就與女性自主意識》 載《人文科學研究》(韓國)第17輯,誠信女子大學校人文科學研究所,1998年2月版
《白雲浮遠蓋 流彩映長安——讀興膳宏先生〈異域之眼〉》
載《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一期
《釋慧遠遺命“露骸松下”的意蘊》 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二期
《“江山雖邈,理契即鄰”——關於慧遠與鳩摩羅什的佛學對話》載《國學研究》第六卷
《慧遠的念佛思想及其對中國人文傳統的貢獻》 載《閩南佛學院學報》1999年第一期
《論序》 《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學生論文選集》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從東晉後期沙門拜俗之爭看玄佛關係的新態勢》 載《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9年第三期
《一個期待關注的學術領域》(與吳承學、蔣寅合作) 《文學遺產》1999年第四期
《論〈奈城志〉的結構藝術》 《域外漢文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發行 1999年9月
《道安佛學的理性姿態——兼論〈綜理眾經目錄>的學術史意義〉》《古籍研究》1999年第四期
《略論中國賦的感春傳統及其在朝鮮的流衍》 《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
《南朝美文的衍化》 《古籍研究》2000年第一期
《慧遠與廬山》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三期
《東晉佛學史上荊州論辯的背景與意義》 《禪學研究》第四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論慧遠與何無忌沙門袒服之辯》 《中國學術》第四輯 商務印書館2000年10月
《義取春秋 文兼眾制》 《漢學研究》第五集 中華書局2000年9月
《讀〈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古籍研究》2000年第二期
《慧遠與廬山教團文學論》 《文學遺產》2001年第六期
《陶淵明〈歸去來辭〉與韓國漢文學》
《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六期(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四期)
《慧遠大師早期生平尋蹤》 《普門學報》第八期(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3月)
《從往生傳看慧遠在淨土信仰史上的地位》 《書品》2002年第一期
《中韓詩文中的三笑題詠》 《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四期
《從〈北江詩話〉看洪亮吉對婦女德藝的評章》 《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關於慧遠著作的流傳》(譯文,日本牧田諦亮撰) 《古典文獻研究》第五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蘇軾〈赤壁賦〉與趙纘韓〈反赤壁賦〉》 《古典文獻研究》總第六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
《謝靈運〈辨宗論〉評鑑》 載《諸子百家名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9月版
《界標:韓、柳古文成就的文學史意義》(與陳曙雯合作)《柳州師專學報》2004年第一期

所授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導讀
中國文學史
《洛陽伽藍記》研究
國際漢學(日本部分)
佛藏文獻研究
明清散文研究
中國古代散文流派研究

研究課題

佛藏文獻研究
中國辭賦源流
域外漢文學研究 

獲獎情況

《清嘉道以來不拘駢散論的文學史意義》
中國駢文學會“十年駢文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
《陽湖文派研究》
獲江蘇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南京大學首屆哲學社會科學代秀成果二等獎
《慧遠評傳》
獲南京大學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代秀成果二等獎

代表作品

◎ 《慧遠評傳》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