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集中學

曹老集中學

蚌埠市曹老集中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普通初級中學。始建於1958年8月,坐落在津浦線以西,小淝河以北,東西分別與五河縣、懷遠縣毗鄰,北與固鎮縣接壤。占地面積一百多畝,在校生一千四百多人,是蚌埠市規模最大的農村初級中學。校園布局合理,教學與生活區分明,建築群錯落有致,草坪花壇鑲嵌其間,環境幽雅,是莘莘學子學習、生活的理想樂園。留守未成年人教育模式的有效嘗試 學校針對近年來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未成年人越來越多的問題,結合自身實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模式的有效探索。

基本信息

走進校園

了解校內外環境

曹老集中學鳥瞰圖 曹老集中學鳥瞰圖

從學校內部來看,生源主要來自曹老集鎮5.6萬人轄區的農村,在籍學生1500餘人,留守未成年人741人,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58.67%,其中父母雙方在外務工的占33.25%,父母一方在外務工的占25.26%。這些留守未成年人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和缺乏聯繫,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代為看管,缺失正常的親職教育,加上受到周圍孩子的歧視、排擠和欺辱等,造成留守未成年人在心理健康、性格特性等方面出現偏差,產生不良心態,進而影響健康成長。部分學生判斷能力差,經不起誘惑,自我管理能力差。

從學校外部來看,由於離曹老集街道不遠,學生受到集市上網咖、娛樂廳、照相館、小吃部等周邊環境的不健康因素的影響非常大,同時也阻礙了學校對學生進行規範化管理。

嘗試“半封閉式”管理

曹老集中學是曹老集鎮唯一的一所中學,絕大多數學生離家較遠,中午不能回家就餐。中午放學後,很多離家遠的學生到街道路邊小攤就餐,之後,在街上閒逛或者進遊戲廳、網咖,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

面對這一嚴重問題,今年春節期間,校領導冒著嚴寒從大年初三開始對學校1500餘戶學生家庭進行了走訪調研,發放了近2000份調查問卷和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在得到家長的支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後,曹老集中學在新學期試行了“半封閉式”管理。即在自願的原則下,早餐後,學生開始上學就讀;中午放學後,大部分學生在學校統一就餐,就餐完畢後有科任教師統一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補缺補差;下午放學後,學生離校回家。

自從實行“半封閉式”管理以來,街道上再也看不到曹老集中學學生三五成群地閒逛了,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了,成績越來越好了,在4月舉行的淮上區八年級數學抽考中,該校成績遙遙領先。

落實好具體措施

曹老集中學根據自身情況,結合學校內外環境,制訂出一系列具體措施,並一一落實。

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配有電腦和電話,以方便留守未成年人和遠方父母聯繫溝通。建立以班為單位、以班主任為核心、任課教師參與的“代理家長制”,創設師生心靈溝通的平台,以及時了解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另外,還推行分層教學,實施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得到充分的發展。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成立了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科技創新等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讓學生學習得更好、更愉快。

良好的育人環境孕育出了累累碩果:2010年,曹老集中學183人參加中考,144人分別被省、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錄取;2010年4月,蚌埠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取得了全市總分第八名的好成績;在最近舉行的蚌埠市“雞蛋撞地球”物理興趣活動大賽中獲市級二等獎。

專家型校長焦英魁

焦英魁,曹老集中學校長。自1996年走上學校領導崗位以來,先後經歷多次崗位變遷。在這個過程中,他產生了一些獨到的體會和感悟——成為專家型校長。

學習型 在資訊時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在這樣一個時代,終身學習不僅僅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而是一種需要、一種必要。

焦英魁說,無論什麼人,不堅持學習,不善於學習,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校長是組織、指揮學校的人,自身學習就顯得尤為突出了。一個好學習的人不一定能當校長,但校長必須是好學習的人。校長必須養成一種不斷學習的習慣,成為學習型校長。他認為,作為校長,必須要有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要想提升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就必須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而要想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必須不斷學習。

創新型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當今時代,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社會都在創新中發展進步。

焦英魁認為,教育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實踐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創新發展同社會的發展進步一樣,要有不斷的創新。學校的創新發展,主要領導者——校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是一所學校發展的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實施者,校長是否具有創新意識,校長創新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校各項工作的先進與落後。因此,作為學校發展的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實施者,必須具有創新意識,使學校各項工作都在不斷創新中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

管理型 溝通協調是存在於組織內外、維持組織工作和諧、有序、有保障進行的必要職能。一個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是學校的主要負責人,一定要具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焦英魁表示,作為校長,對外代表學校形象,對內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行使著多種管理職能,溝通協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本的職能。校長的溝通協調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協調處理學校內部和外部,以及自身與上級、同級和下級之間的人際關係的能力,是由校長的道德文化修養、知識見解、才能氣質等多種要素決定的綜合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確保學校管理機器正常運行的潤滑劑。可以說,校長的溝通協調能力是實現學校用以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具體途徑,是在學校內部建立良好關係的必要條件,是幫助學校與社會間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保證。

法制型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學校在依法進行教育教學的同時,要學會用法律來保護學校和學生的利益,依法維護學校各方面工作正常開展。

焦英魁認為,校長在管理學校,必須有嚴明的法制觀念、嚴格的紀律制度。校長在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時,必須遵守各項教育法律的規定確保學校管理的高效、正常、合理、合法。他認為,應該從學法、懂法做起,重視普法教育,全面提高法律意識,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學校合法利益,淨化學校環境,創造和諧校園。他說,作為校長,自己要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做到學法、知法、守法,正確執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依法治校。

解讀“曹老集現象”

獲得榮耀

2003年9月1日,曹老集中學新生開學的日子。有一個名叫代響玲的女孩坐著輪椅到學校報到,引起了校方的關注。這個女孩九歲時不幸失去雙腿,但她以異乎尋常的堅毅和從容,頑強地與命運抗爭。

到曹老集中學後,代響玲的命運發生了巨變:

2006年,她以該校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取重點高級中學;

200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安徽財經大學;

2010年3月,由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代響玲受到表彰,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2010年5月15日,代響玲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的親切接見。

其實,代響玲只是曹老集中學50年輝煌辦學歷史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蚌埠市教育界有一個公認的“曹老集現象”——

2005年中考,被各類高級中學錄取375人,其中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57人。

2006年中考,被各類高級中學錄取324人,其中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62人。

2007年中考,被各類高級中學錄取301人,其中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65人,均名列淮上區榜首。

2008年中考創歷史新高:被各類高級中學錄取385人,其中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87人,第一批次錄取22人,占淮上區錄取人數的70%,總分前四名被包攬。

2009年,2010年,由於國小“五改六”導致中考報名人數銳減,但被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錄取人數仍雄踞淮上區首位。

競賽:2005年獲省級、市級獎61人,其中省級獎2人、市級獎59人。

2006年獲市級獎22人,並獲物理競賽團體二等獎、數學團體三等獎。

2007年獲區級獎六十多人次,青少年科技大賽有三人獲市級獎、一人獲省三等獎,學生邢悅參加科技創新大賽榮獲省級三等獎。

2008年,科技創新大賽再創新高,學生邢坤獲省級二等獎,學生張茜、俞子駿獲市級二等獎。

2008年,李朝全 沈加德主持的省級課題《農村中學生物教學與培育新型農民的研究》成功結題。

2009年,學校獲科技創新大賽市級二等獎。

獲獎:2006年被評為蚌埠市第十二屆文明單位。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淮上區廉政建設徵文活動獲組織獎。

2006年“華育杯”市教育系統籃球賽中,學校籃球隊獲第七名。

2006年,學校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授予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踐基地稱號。

2007年,被評為市級“平安校園”。

2007年,區田徑運動會獲團體三等獎。在區教育局組織的優秀教研組評選活動中校數學教研組被評為先進教研組。學校被授予“蚌埠市青少年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稱號。

2008年,學校被評為“蚌埠市衛生先進單位”。

2010年,學校被評蚌埠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採訪中,焦英魁一再表示,成績的取得只代表過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曹中人將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繼續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前進。

伴隨著風雨滄桑,曹老集中學已走過53年的歷程。

歷經坎坷,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穿越時空隧道,回首崢嶸歲月,跨世紀,越千年,我們不禁油然慨嘆:這是一段流淌著血汗、銘刻著輝煌的辦學歷程。堅強的領導班子,精良的師資隊伍,優秀的莘莘學子,先進的教學設備,優美的校園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必將促進學校邁向新的台階,曹老集中學的明天一定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