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字

李青林先生的定義:書畫字是用書法語言表現畫,或用美術語言表現書法,是把書法與美術揉和於一體,而創作的書法作品。 自2002年至2010年,李青林先生創作出富有哲學寓意,不同形態,情趣各異,用書法表現35種馬形態的美術作品。 一、世界上創作書畫字種類最多的人。

定義

李青林先生的定義:書畫字是用書法語言表現畫,或用美術語言表現書法,是把書法與美術揉和於一體,而創作的書法作品。

簡介

書畫字即亦字亦畫,或亦畫亦字。創作此類作品,必須具有美術和書法的深厚功底,並融會貫通,才能完成。

創立者其人

李青林,男,1957年1月出生於河南新密市,又名李青霖、李清林、李清霖、李慶林,字林楓,號義方堂主人、面壁洞主、嵩山居士。中國青年經濟學者,新加坡共和國新神州藝術院名譽院士高級書畫師、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盛世軒(北京)書畫藝術研究院高級書畫師、南京國際梅花書畫院院士、顏真卿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曾作教師、區域經濟、管理、市場行銷、投融資、企業文化、書法藝術等研究、實施、策劃、諮詢、培訓工作。1980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1985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向全國徵引人才至州政府工作。後回河南。1993年河南大學經濟學研究生畢業。曾多次參加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者年會,論文在《廈門大學學報》、《中國經濟問題》等雜誌發表,被收入《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者年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文庫》、(現代卷)、《中國時代戰略文庫》。論文《略論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獲90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經濟日報》社、《經濟參考》、《金融時報》舉辦的“國有資產管理”徵文大賽優秀獎。論文《鄉村企業化管理簡論》受到聯合國官員、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嚴瑞珍先生高度評價。其理論思想於九十年代初在河南省新密市原七里崗鎮試點後,受到河南省委重視,《新華社內參》、《河南政策研究》派專人調研總結、編髮經驗。曾為多家企業上市發行股票融資進行策劃和培訓。多次為深圳證券交易所主辦的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培訓班專題講座。論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見諸各級報刊。論文《論書法藝術生命力之構成要素》獲 岳安杯”首屆國際書法論文獎,書法作品04年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大量作品被收入《中華當代書畫寶典》、《 岳安杯”首屆國際書法獲獎作品集》、《紀念顏真卿逝世2220周年獲獎書畫作品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書畫作品集》等多部大型書畫集,特選入《韓國第三屆CJB直指國際書法大展》,曾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書畫大展獲金銀獎及一等獎,入廬山三疊泉“廬山詩碑林”及其他風景區題刻,被作為禮品送往美、新、日、泰等國,並被北京國際奧委會及省市檔案館收藏和在各級報刊發表。獲“2008中國書畫卓越人物”稱號。曾主編過志書、中國大型報告文學集《中國企業英豪》、《中國開拓人物》叢書。入編《世界人物辭海》第三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第三卷上、《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第13卷、《世界名人錄·傑出華人卷》、《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中華專家學者名流大辭典》、中國國史研究編修館《輝煌歷程》系列文獻、《中國和平崛起-中國社會發展興國人物大典(當代卷)》、《中國方誌學者詞典》等多部大型辭書。

創立背景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藝術,它隨著漢字產生和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經過歷代書家熔煉和創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寶貴遺產。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記事工具,也具有豐富的形象特徵,和圖畫一樣,用線條來表現,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書法家充分發揮毛筆書寫工具性能和書寫技巧,創造出各種風格的作品,給人以藝術享受,達到良好藝術效果。當今書法藝術都是從古代書法中發展而來,是繼承古人書法又有所創新。它是東方文化典型的表現形式。

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既有悠久歷史,又有優良傳統。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起源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表現力很強的繪畫問世了。因此,中國畫深刻反映了中國版圖不同民族、社會、歷史等政治、經濟、宗教、信仰、生活型態、美學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

李青林先生自幼受著名思想家、學者、碑文家、書畫家李鐵城先生薰陶,酷愛文史書畫。國小三年級開始臨帖,並用毛筆記筆記到高中畢業。77年恢復高考,考入河南開封師專美術系(現河南大學),2004年參加中國書協研修班學習,至今日課不輟,具有深厚而紮實的功底,為今日成就奠定了基礎。

創立過程

2001年除夕,先生一直想著2002年馬年應創作些什麼才有意義。先生非常讚賞馬勇往直前、永不退卻、奮勇前進、馬到成功、天馬行空、競爭拼搏的精神,突發靈感,產生了把馬在沙場一馬當先、萬馬奔騰、仰天長嘯,在草原昂首闊步、吃草飲水、休息嬉戲等各種形態,用書法語言表現出來的衝動。馬年初一凌晨,先生就給李鐵城先生打電話,談創作構想。李鐵城說:這創意好!現在有百壽圖、百福圖,但它們都是字,百馬圖是畫。你創作出既是字又是畫的百馬圖來,是世界上一大創舉。自2002年至2010年,李青林先生創作出富有哲學寓意,不同形態,情趣各異,用書法表現35種馬形態的美術作品。先生獨創的富有新意,內涵豐富,有哲學意蘊的書法作品問世以後,求索者絡繹不絕。自古至今,寫馬畫馬者不乏其人,但將它們的形態用書法語言而創作的美術作品,卻亘古未有。

先生的創作,拓展了東方傳統文化內涵,提升了世人文化品位,增加了審美情趣。

主要貢獻

經濟學貢獻

國有資產管理理論的貢獻。1990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剛剛成立,在國有資產概念還比較模糊,國有資產管理不清晰的情況下,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經濟日報》社、《經濟參考》、《金融時報》舉辦了“國有資產管理”徵文大賽。李青林先生經過研究,寫出了《略論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一文並獲獎。文中首次把我國國有資產進行定義為:“由憲法規定的能為人們提供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物質生產資料。”並根據此定義,首次把國有資產分為恆定資產、定量資產、再生資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五大類。恆定資產是指永恆的消費不盡的資產,如領空、陽光、風能、海洋、陸地等;定量資產指定量的生成周期長消費完不能再生的資產,如石油、煤炭等資源性資產;再生資產指可以多次再生重複消費的資產,如森林、農作物、草原等植物性資產和廢舊物質再開發資產;有形資產指產權主體為國家所有並可經營的資產,如城市、公共設施、廠礦企業、貨幣等;無形資產指無具象有價值可經營的資產,如文化、品牌、工藝、習俗等非物質資產。該文對不同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進行了系統闡述。該理論思想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並在1991年的新聞聯播中播發。為我國國有資產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貢獻

90年代初,李青林先生根據多年政府基層工作經驗,結合我國農村實際,提出了農村村級自治組織實行企業化管理,土地、集體資產、農民責任田可作價入股,實行企業化經營,以提高農村生產資料收益率的思想,並著《鄉村企業化管理簡論》一文,參加了杭州中國青年農業經濟學者年會。該文受到聯合國官員、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嚴瑞珍先生高度評價,為我國現代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理論思想。該理論思想在河南省新密市原七里崗鎮試點後,受到河南省委重視,《新華社內參》、《河南政策研究》派專人調研總結、編髮經驗。

書法理論貢獻

李青林先生通過四十多年對諸體書法臨帖、理論研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並把研究成果著成《論書法藝術生命力之構成要素》,在中國書法史上第一次把中國書法藝術能夠綿延數千年不衰,並不斷在世界發揚光大,對其頑強的生命力,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歸納出內在與外在兩大因素。指出“書法藝術生命體內在要素是構成書法藝術生命力之本質,由以下基本元素構成:學養、漢字、道法、“天性”與“功力”、性情與風格。漢字乃書法藝術生命之種子,含有生命之胚胎;學養乃書法藝術生長發育之土壤,含有豐富養料,將種子播此土中,定能茁壯成長;天性與功力乃書法藝術生命體之消化系統與骨骼肌肉,將各種營養成份消化吸收,形成肌體;道法乃書法藝術生命體之成長規律,遵循之則健康成長,違背之病災生矣;性情與風格乃書法藝術生命之基因、血液,不斷為書法藝術生命體輸送、增添新營養,使基因不斷變異出新品種,產生新流派,讓書法藝術生命體呈現流派紛呈、品類繁多,豐富多姿之風貌”。“ 書法藝術生命體之生存發展,除構成生命體基本元素外,亦有賴以生存之外部條件,外部條件失,則書法藝術不存焉。竊以為書法藝術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由以下要素構成:價值、賞體、名域、民族性、吸納性、社會性、材料工具。”

創造的世界紀錄

世界紀錄協會經過近半年嚴格審查,於2011年7月26日認定學者書畫家李青林書畫藝術創造了四項非賽事世界紀錄,並頒發了證書。

李青林書畫藝術,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創造的世界紀錄其中有:

一、世界上創作書畫字種類最多的人。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至2010年共創作出書畫字作品42種,其中馬書畫字35種、龍書畫字5種、鳳書畫字2種, 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創作書畫字種類最多 世界紀錄。李青林先生集文化書法美術學養創立的書畫字,是用書法語言表現畫,或用美術語言表現書法,是把書法與美術揉和於一體的書法藝術。其創造出的書畫字富有哲學寓意,不同形態,情趣各異。先生獨創的富有新意,內涵豐富,有哲學意蘊的書畫字作品問世以後,極大地陶冶了人們的精神情操,增添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二、世界上創作馬形態書畫字種類最多。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至2010年共創作馬形態書畫字35種, 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創作馬形態書畫字種類最多 世界紀錄。先生非常讚賞馬的精神,把馬在沙場一馬當先、萬馬奔騰、仰天長嘯,在草原昂首闊步、吃草飲水、休息嬉戲等各種形態,用書法語言表現出來。自古至今,寫馬畫馬者不乏其人,但以馬為題材,創作出不同形態,情趣各異的馬形態書畫字,形態之多,卻沒有。

三、世界第一位把“壽”字用“馬到成功”寫成書法作品的人。李青林先生於2002年3月將“馬到成功”4字用行草書組合創作成書法“壽”字, 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把“壽”字用“馬到成功”寫成書法作品 世界紀錄。2002年3月至今,李青林先生為人創作了許多以馬為題材,用“馬到成功”四字以行草書組合而成的“壽”字。既表達了龍馬精神,吉祥之意,又含有美好的祝願。 先生創作的這一壽字,被譽為“天下第一壽字”。

四、世界上第一位把“福”字用“平安是福”組合成書法作品的人。李青林先生於2011年2月將“平安是福”4字用行草書組合創作成書法“福”字,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把“福”字用“平安是福”寫成書法作品世界紀錄。 先生創作的這一福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字”。

部分作品

《壽》:壽是時間概念。任何事物都是有時間性的,只是長短不同。時間即為生命。人是由地球孕育而生,人的生命與地球生命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要科學地保護開發利用好地球資源,珍惜地球就是珍惜自己,地球長壽了,人類才會長壽。

《祿》:祿是一種回報。對自然善待之,會報人以良性的生存環境;對人善待之,會報以德、和睦、友誼、和平;對權利善用之,會報以民心、繁榮、文明;對金錢善用之,會報以利益、成就、事業。反之,則報以惡。故應以善德取祿。

《鳳》:鳳是象徵女性的神鳥。人類是由女性孕育繁衍。大地、森林、山川、河海、天空、陽光孕育了生物,人類是地球孕育而生。因此,保護好人類的生存環境即保護了我們的母親,孕育人類的鳯才會更加美麗動人。

《福》:人能在逆境中求生存,順境中求發展,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挫而不斷,榮辱不驚,喜怒如常,處世超然,淡泊名利,為人平善,知多識廣,心悅體健,此乃大福也。

研究文章

書畫字簡論

李青林
筆者從事書畫字研究與創作已有十年,本文結合自己的研究與創作實踐,談一些體會。

一、概述

(一)書畫同源

自古以來就有“書畫同源”說。

從人類肇造文明之日起,便有了對自然、生存、事物、事件的描摹和記載。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的不斷複雜化,人們從最初的結繩記事,逐步發展為以符號、圖畫記事,最終產生文字。史前文明的記載,莫過於岩畫,甲骨文和金文中,也保存有大量圖畫文字。而這些字除了包括象形與指事兩種功能,更具有了一定的繪畫因素存在,這些圖畫文字隨著人們對自身和客觀事物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的發展,逐漸由圖案化的形象符號演變為由線條構成的文字,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書法藝術。作為文字先祖的圖畫,成為興起於書法藝術之後的獨具東方氣韻的中國繪畫藝術的基石了。

繪畫與書法相輔相成,先秦諸子的 “河圖洛書”為最早書畫同源依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此為最早的“書畫同源”說。《殷契》古文,其體制間架,既是書法,又是圖畫,近人鄭午昌說“是可謂書畫混合時代”。

隨著書畫的逐漸分離,形成各自的系統,但他們仍有著內在聯繫。元人趙孟頫《自題秀石疏林圖》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形象地道出了書畫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明人董其昌亦說過:“古人如大令(王獻之),今人如米元章(芾)、趙子昂(孟頫),善書必能善畫,善畫必能善書,其實一事耳。”

(二)書畫分立

儘管書畫源出一體,源遠流長,但隨著社會發展,功能分離,其演化方向,漸行漸遠,最後形成各自完整而獨立的體系,成為獨立的藝術。

在中古時期,書畫就已開始分離。儘管在崖畫、甲骨、陶、金、玉器有圖畫的象形文字元號,它的功能在向記事方向發展。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圖畫在逐漸抽象、簡化,最後形成大家約定俗成的,能夠理解的,共識的字元。而同樣的圖畫,當它在崖畫、陶器、玉器、金器,廳堂墓壁上出現時,是為了表現情趣、美好、意願,其功能在向美化、裝飾方向發展。隨著審美意識的提高,技法的改進,工藝的完善,材質的不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美術藝術形式。

這种放射性、夾角式的發展方向,使各自的體系更加完善、豐富,同時也更加獨立。字元又分離出文字和書法兩個子系統。自秦統一文字後,逐漸顯露出來。文職官吏的選拔,把書寫作為基本參考條件之一。特別是書法寫得好的高官們,更是弟子成群,形成門派。官員寫奏章或撰寫碑碣,一定要請書寫最好的人,方能體現水平。特別是晉唐以後,文字與書法的功能性分離,是加速度的,至宋被確定下來。用於出書立說,出版發行的印刷體,即後來稱謂的宋體字。隨著技術進步,科技發展,現代印刷體字不斷豐富,增加新字型,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電腦字。如楷體字、隸體字、魏體字、黑體字、舒同體、啟功體等等。而用於玩味、欣賞的,具有趣味性的,通過筆墨表達性情的即成為書法了。特別是行草書出現以後,使書法藝術臻為成熟。現在,又分離成為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

(三)書畫的不兼容

在傳統的平面視覺造型藝術中,不僅有書法、繪畫,還有圖片、圖案。

雖然書法和繪畫在理論、技法有相同或相通之處,但自它們分立開來以後,向著不兼容方向發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表現方法和語言規律,具有排他性、獨立性。正是這些不兼容性,才使人們創造出不同於他人,開宗立派,風格各異的藝術門類來。書法藝術是華夏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這在《書法藝術生命力構成要素》一文中有詳細論述,這裡不再贅述。繪畫藝術,由於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材質不同,創造出了不同門類繪畫品種。如油畫、粉畫、木刻、剪紙、金屬畫、木刻、石刻等等。水墨畫(即國畫、宣紙畫)是華夏民族獨有的藝術,以水墨這兩種簡單的材料,幻化出趣味無窮,風格各異的作品來。雖然書畫具有不兼容性,但從大的門類來說,它都是平面的視覺造型藝術。

(四)書畫字

以上可知,甲骨、陶文、金文等文字中,有大量的象形文字,是文字形成的初始階段,其功能是記事表物,不重形而重意,在當時來說,不屬藝術範疇。書畫字與它有淵源,但其功能不同。書畫字的功能不在記事表物,而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傳遞一些文化信息,賦予它更多的是藝術成分。

關帝詩竹算是最早把文字以竹葉形式出現的繪畫作品。這種以竹葉組合成文字筆畫,或者後人受關帝詩竹啟發,以其他東西組合成文字筆畫的繪畫作品,在這裡暫且稱他為“文字畫”。這種文字畫,以詞組、詩、短文的文字筆畫組合成的繪畫作品,雖然也賦予了藝術成分,他與書畫字還是有著很大區別。

現在又出現了另一種文字畫,用文字組合成不同的圖案。如用“孫悟空”三字組合成孫悟空的頭像圖案,把“鷹”字的構成部件變化成鷹的圖案,把“我愛你”三字組合成心形的圖案等等,這類作品,可以把它列入文字畫範疇。

書畫字是我在2002年,打破了書畫不兼容性,創作出的新藝術種類。我以書法固有技法,把文字具象化,使它具有雙重性:既表意,又具象。使它既具有文字特徵,又是書法,也是一幅繪畫作品。也有學者看了我創作的作品,把它稱為意象字、象形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我始終覺得不嚴謹,我還是把它定義為書畫字。

因此,我把書畫字定義為:

書畫字是用書法語言表現美術,用美術語言表現書法,是把書法與美術揉和於一體,而創作的書法作品。也就是俗語說的,亦字亦畫,亦畫亦字。這樣既嚴謹又通俗易懂。


二、書畫字的形成

書畫字創作源於馬文化

書畫字研究創作,源於壬午(2002年)馬年。2001年元旦剛過,想著第二天就是馬年了。我想,馬有很厚重的文化內涵,馬年應該創作些什麼東西出來。於是開始研究馬。

馬既是動物、食料、勞動力,又是人才、能力、實力、功績的象徵,因此它具有動物、生產力、文化三重屬性。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上,馬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把價功績說成為“汗馬功勞”,把人才比喻為“千里馬”,把精神說成“龍馬精神”。馬在古代又是國家實力的象徵,把戰馬、戰車的多少看成是國家實力的強弱,又是戰事的代名詞。自從馴化馬開始,它就不斷地推動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發展,同時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馬文化。在實踐中創造出了與馬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它包括人類對馬的認識、馴養、使役,以及反映人馬關係為內容的文化。

由於對馬文化的認識,產生了創作以馬為題材的衝動。

為了創作,我開始研究馬。首先是研究馬字。馬字的產生和變化,反映了人類對馬的認識和社會的變化。在有可查的資料中,甲骨文有153個字元,金文有90個字元,貨幣上有82個字元,簡牘有15個字元。秦統一文字後,馬字定型。隨著社會進化,由繁到簡。在書寫形態上,有不同書體多種寫法。其次是研究馬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馬文化藝術中,有詩詞、美術、書法、歌曲、雕塑、音樂、影視等等表現形式。第三是研究馬的結構,動作形態。我通過寫生,拍攝照片,蒐集圖案,研究馬的形體結構,動態性格。

在對馬文化的研究、資料收集過程中,我發現:對馬的平面視覺造型藝術中,已經有書法、繪畫。如果還以書法、繪畫形式創作,沒有新意。書法中已有人以不同書體寫成作品,畫馬的人就太多了。怎樣創作出前人沒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我苦思憫想的問題。

經過研究,我發現三個問題:一是甲骨文字中,雖有馬的意形,但不明確。如果把馬甲骨文字與其他動物的甲骨文字放在一起,大同小異,沒有很大區別,如果不註明是馬字,很難準確辨認,還是不形象。二是甲骨文字是刻出來的符號,線條生硬,少變化,不具有現代書法意義的美感。三是書法馬字,雖有現代書法美感,但它是字而不是畫,不形象。於是我決定,創作一種具有現代意義的既是書法,又具有馬形象的字態:馬書畫字。

2002年大年初一天剛亮,我就給李鐵城先生打電話,談我在馬年創作馬書畫字的想法。先生聽後說:你這個想法好,很有創意。現在已經有百壽圖、百福圖,但還沒有百馬圖。你若能寫出一百個不重樣的馬書畫字來,是一大創舉。先生的鼓勵和肯定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使我更加系統的研究和創作書畫字。2002年4月15日,我創作的馬書畫字作品《馬說》,在《中國藝術報·藝術專刊》發表。

書畫字是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創立的

為了使書畫字更有文化內涵,我開始做基礎工作。為了系統學習書法理論和基本技能,2002年9月我報名參加了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研修班書法專業學習,於2004年8月結業。聽取了言恭達、周榮生、李剛田、曹寶林、劉文華、周俊傑等先生的講課,系統學習了書法史、碑帖臨習、書法創作。以臨習魏碑為主。我又買了一套《三希堂法帖》,臨習。期間,李鐵城先生給我打電話,“你要看一些經史子集、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以充實自己的國學根基。要不然,創作出來的東西沒有內涵,沒有厚重感,沒有文化品位”。於是我買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白對照全釋諸子百家集成》20冊,中國言實出版社中華古書皇家讀本《四書五經》四卷,中國文史出版社《四庫全書》六卷,北京燕山出版社《資治通鑑》6冊進行學習。為了拓寬視野,我又研究了中國藏學出版社《中國寺廟寶典》,大象出版社《佛教百科》歷史、藝術、禪宗、密宗四冊,北京出版社《佛教的故事》,及《聖經》《聖經故事》《古蘭真經》等宗教類書籍。為了研究古人造字法,我買了陝西人民出版社《金文常用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類編(增訂本)》,雲南人民出版社《古文字譜》,文物出版社《郭店楚簡文字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中國篆刻字典》,研究先人對事物的理解認識及表現方法,從中找出規律。

在古文字中,甲骨文中的人、從、比、並、北等字,以及帶有人字旁的的複合字,都是以“人”字為基本單位,組合變化而成的;鳳、鳥、雀、烏、集等字,是以禽類“鳥”字為基本單位,組合變化造成的。獸類的虎、兔、犬、象、鼠等字,其形狀都是由頭部、身子、腿足、尾巴等幾部分組成。反映自然現象的山、火等類字,其字形一樣而意義不同。以這些字為基礎,又意會衍生出許多字來。如以“火”字為基礎,衍生出焚、尞、熹、光、炎等183個字。以“水”字為基礎,衍生出河、淮、洹、洋、衍、沖、涅、沙、沚、湄、涿、沈等514個字。以山字為基礎,衍生出72個字。還有以“木”“禾”“石”等字為基礎,創造出許多實用的字來。儘管有一部分字已廢棄不用,但大部分至今都在使用。龍鳳二字有相同之處,最早都是象形獨體字。鳳頭和龍角部分的組字部件符號一樣,都是像現在的“辛”“乾”字形狀,其他部件依各自的特徵而造。虎字頭部的大口,龍字頭部的嘴,其形象在甲骨文中都是大同小異的。

我根據古人的造字規律和造字方法,用美術的表現手法,再以現代書法的筆墨特點,我先後創作出馬、龍、鳳、蛇、鼠等既是字又是畫的書畫字來。

三、書畫字創作

(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書畫字創作首先要有豐厚的素養儲備。如果沒有文化、書法、繪畫、創新修養,是創作不出好作品的。

1、優秀的傳統文化——國學功底。國學內涵深厚,範圍廣泛。雖不能達到很深造詣,但應有所了解。國學根底越深,審美情趣越高,創作出的書畫字文化氣息越濃。因書畫字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核心,是在傳統文化基礎上而產生的新種類,它還屬東方文化範疇。因此,要創作好書畫字,必須有國學基礎。

2、了解世界藝術發展態勢。世界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信仰有不同藝術,不同追求有不同風格。只有了解這些不同文化藝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從中汲取些什麼營養,來豐富書畫字的創作,使它更有特色,更加完善。

3、學習優秀的民間文化。勞動者具有偉大的文化藝術創造力。民間文化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儘管這些創作是粗糙的,原始的,粗俗的,粗獷的,但對事物的表達卻是直接的,真實的,鮮明的,具有普眾性,是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他們的特色性和創新性,是學院派不能比擬的。善於從民間文化中汲取營養,才能創作出豐富多彩的書畫字來。

4、熟練掌握書法與繪畫的基本技能

如果沒有這兩種基本技能,是無法創作書畫字的。書法線條是文化線條,書法線條的質感是文化積澱技能功力的再現。繪畫是造型能力的基礎,造型能力愈強,創作出的書畫字就愈有美感。

5、創新與堅持精神

書畫字的創作必須富有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書畫字創作必備的先天條件。僅有創新精神還不夠,還要有良好的耐壓心態。因為書畫字是一個新品類,對他的認可度千差萬別。有的認為是創新,有的認為是新藝術,有的認為是高雅藝術,有的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有的認為沒文化,有的認為是民間的東西,有的認為是另類,不一而足。不管別人怎么評論,只要自己認可,人民認可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任何新東西的誕生,都是褒貶不一的,必須具有“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精神。

(二)書畫字創作步驟

1、確定主題

主題確定是由創作衝動而產生的。這裡的主題,實際上是你要反映表達內容的思想情結,是一種創作衝動,而非是因為某種需要的硬性確定。它是自由的,不自主的,但又是一種能量的聚集。這種衝動是從內心深處萌發出來的,如果不把它表達出來,有夜不能眠,食不甘味之感,久久不能釋懷。只有把它表達出來了,才酣暢淋漓,心神蕩漾。反映對象的確定,首先是要適合用書畫字形式來表現。

2、相關文化的研究

一旦這種衝動確定了你要表達的內容,就要研究相關文化。把相關文化資料收集全面,再總結歸納,消化吸收,把它糅合進所要表達的內容之中。這既是創作作品的靈魂,也是文化素養的體現。

3、實物寫生

對表達主題進行寫生或拍照片。寫生時要抓住對象的各種動態和神情,為創作提供源泉。對於神話或傳說類對象,要蒐集文獻資料和已有作品。對於無資料可查者,就要自己總結歸納,整理出系統完整的資料來。然後根據自己的想像,再找相對的事物進行寫生。

4、把實物文字化

所謂文字化,就是把事物進行抽象,以最簡潔的文字筆畫來反映對象。要從文獻資料中找出甲骨、簡書、篆書、隸書、行草等各種文字,選擇出最適合的文字來。然後把對象按文字要求,進行再創作。

5、把文字象形化

把文字的筆畫結構,按照對象形態,再進行誇張、移位、變化,使其具有對象的形象特徵,又有文字的構成部件。這一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創意過程,是藝術化、形象化過程。線上條筆墨中還要體現出濕、潤、乾、枯,黑、濃、淡、灰、白的趣味變化,有節律感,空間感,使作品顯得有靈氣,靈動,有韻味。

6、題跋使作品富有文化氣息

跋文的撰寫要典雅、凝練,語言簡潔,內函寬博厚重。跋文的題寫要不拘形式,富有變化,或傳統或隨形就勢或另類,以體現對象的文化,豐富對象的神態,給人以耳目一新為目的。

總之,書畫字創作,既不同於書法,也不同於繪畫,它是二者的有機體。僅有單一的技能是完不成此類作品的。但具有了二者的能力,沒有深厚的文化素養,也是創作不出好作品的。它是書法與繪畫的更高層次,是書法、繪畫、文化、創新的完美結合。

四、書畫字創作舉例

(一)龍書畫字

龍是中華大地上多民族共同創造的。自從龍的形象出現以後,龍就成了先民崇拜的圖騰,成了中華民族的徽標。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被世人所共識。2002年,產生了創作龍書畫字的衝動,開始收集有關龍的資料。

龍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天、帝、父、權利、兇悍、戰鬥、偉力、進取、崇高、威嚴、至尊等等內涵,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考古發現,在中國這片廣袤土地上,早期龍的出現分布很廣:有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石堆龍;距今大約6800年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陝西寶雞北首嶺墓地,出土陶壺上彩繪有魚啄龍尾圖案;距今大約6400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墓葬中出土有蚌殼擺塑的龍;距今大約6000年至5000年湖北黃梅出土有鵝卵石擺塑的龍。早期龍的考古發現,還可以舉出很多。

關於龍的文字,《古文字譜》收錄甲骨文136個,古陶3個,金文10個,簡牘9個,印刻22個,另外還有古文四聲調、石刻等7個。自晉唐以後,行草書龍字更是千變萬化,風格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甲骨古陶金文中的龍字,由龍頭與龍身組成的形象獨體字。簡牘印刻篆書中的龍字,逐漸把龍頭與龍身演變成左右結構,一直到現代的繁體字。解放後又把它簡化成獨體字。

經典的歷史名家行草書龍字寫法很多,自王羲之始,主要有智永、懷素、黃庭堅、米芾、倪元璐、孫過庭、歐陽修、張旭、蘇軾、文徵明、褚遂良、趙孟頫等等。他們的寫法飄逸灑脫,給人以美感。

關於龍的造型、圖案和繪畫作品也很多。最早的是遼寧的石堆龍,有新石器時代的玉龍,有青銅器時代的夔龍紋,秦漢以後的瓦當、殿脊、鴟吻、剪紙、泥塑、木雕、繪畫、石刻等等,形式多樣,千姿百態,變幻無窮,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通過對龍的文字、書法、繪畫及各種圖案、造型的研究,形成了龍字的新形象:既是文字,又是書法,又是繪畫,活靈活現,富有動感。於是我這手開始創作。龍書畫字的創作,經歷了三個階段: 圖一

書畫字 書畫字

第一階段,初創時期:2002年-2010年。在創作龍字時,我大膽對繁體“龍”字進行變異:在造型上借鑑甲骨文,把左邊龍頭部分中“立”字的點橫寫成兩隻龍角,把“立”字中的兩點寫成兩隻龍眼,把“月”字寫成龍嘴;把右邊龍身部分按草書寫法進行誇張,彎曲翻轉,富有動感。龍字造型出來後,撰寫跋文: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中國是龍的故鄉。中國龍必將縱橫四海,傲遊藍天,屹立在世界東方。把跋文寫在龍字的下方。無論是為人寫字,還是參加展覽,都是這種寫法。如圖一。

書畫字 書畫字

第二階段,變化時期:2010年-2011年。我有個研究風水學的朋友,我們在聊天時,他時常把山脈說成是龍脈。在一些詩詞當中,人們常把長江大河比喻成巨龍。2011年元宵節,家鄉要我幫助籌辦書畫活動,以豐富節日氣氛。在寫龍字時,我把山脈江河意念融進了龍身中。在寫跋文時,改變傳統寫法,把跋文按照龍身隨形就勢,進行書寫,效果出人意料。這樣,龍字的形態出現了變化:有頭朝上的騰飛龍,頭向下的降幅龍,橫向的臥龍,還有團龍。是年五月,有人建議我把馬、龍、鳳字申報世界記錄,這時這幾個字還沒有確定的名稱。為了申報記錄,我把它命名為“書畫字”。如圖二。 圖二

書畫字 書畫字

第三階段,豐富完善期: 2012年。2012是龍年,元旦前後,向我求龍書畫字的人很多。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山東、廣西、河南等地也邀請我為他們寫字。這一年,龍字沒少浪費紙。我在創作龍書畫字時,力爭每一幅都不重樣,達到200多種。為使作品更具收藏價值,我賦予了龍書畫字更多的文化內涵:一是跋文。跋文不僅是對龍文化的概括、提煉,把它隨形就勢寫在表示山河的龍身上,還有象徵山河上長出的植被、森林 樹木的意味。有森林草木,就有生命力。二是龍身。在寫龍身時,不管龍身如何翻騰變化,都把“山”“河”二字的意念表現出來,不僅有意而且有形。三是由一個字幻化出三個字:龍、山、河。四是蘊含了華夏傳統五行平衡哲學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平衡理論。這五行哲學思想,相對存在於龍書畫字中:龍身山河中含有金、土、水元素,象徵樹木森林的跋文,含有木、火元素。因此,龍書畫字,它既是一幅字 也是一幅畫;既有龍圖騰文化,又有炎黃子孫的民族文化,更是一幅期盼世界和諧的生態圖。如圖三。 圖三

為人寫字,一般都根據求字者的自身特點來寫。對做事創業的年輕人求寫龍書畫字,為預祝他們事業蒸蒸日上,健康成長,就為他們寫升騰龍。對位高權重之人,就為他們寫降福龍,希望他們為老百姓造福一方。如果是喜遷新居,就為他們寫臥龍,意為龍蟠臥虎之地,人傑地靈。如果是婚慶嫁娶,就為他們寫龍鳳呈祥書畫字。如圖四。

書畫字 書畫字

(二)鳳書畫字 圖四

鳳是傳說中的鳥王,人們心目中的瑞鳥,與龍、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天下太平的象徵。

《爾雅》郭璞註:“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山海經·圖贊》上說鳳凰有五種像字紋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說: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風(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書中引黃帝的臣子天老的話說:“鳳之象也,鴻前麟後,蛇頸魚尾,顴顙鴛思(腮),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對於集眾動物大成之美的鳳凰,有關學者認為,鳳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種鳥圖騰崇拜。從對鳳凰的形象來看,是融合了古時各個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徵,結果出現了“鳳凰” 這一美的圖騰。

書畫字 書畫字

甲骨文中鳳字有180個,“鳳”與“風”二字是同一個字,其字形是一隻頭頂“辛”形符號的飛鳥(見圖五,引之康殷著《文字源流淺說》)。我國古代的東夷族崇拜鳥,舜帝時期就以鳥為官名。該處的“鳥”的實質指的是與雨水有關的風,即鳳。儘管不一定有風就有雨,但云雨必須依靠風來行走天下,風是輸送雲雨的自然力量,因此同樣會被渴望雨水的古人所崇拜。 圖五

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甲骨文“鳳”和“風”,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宋朝就常使用龍鳳旗,還使用龍鳳作為吉祥標記,使用在建築、物品上,比如龍亭、龍庭、龍椅、龍床,龍鳳團茶,鳳冠霞帔等。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音樂中有“百鳥朝鳳”。

在鳳文化中,具有地、後、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謙讓、優美、親合、至貴等等內涵。它是原始社會人們想像中的保護神,比喻有聖德之人。

書畫字 書畫字

鳳書畫字的創作,有多種寫法。可直接把甲骨文寫成鳳的形象,如圖五。根據紙張的大小寬窄,從鳳的喙部起筆,一筆畫出喙、頭、脖、身、尾的主線條。線條要根據喙、頭、脖、身、尾的變化而變化,既能體現出身體結構部位特徵,又能顯示出整個姿態動勢。這根主線條要根據整幅作品的布篇謀局而畫。然後,把甲骨文鳳頭上的“辛”形符號,直接畫成鳳頭上的“冠羽”,再點上眼珠,即成鳳頭。鳳頭或昂揚,或回望,或向上或向下,在畫第一比之前,事先設計好。在寫翅膀時,把表示翅膀的筆畫,根據不同姿態,雙翅向下時可寫在一側,也對稱性的分別寫在身體兩邊。翅膀或展翅或翻飛,或上翔或下旋,要表現出其各種姿態的靈動性和力量。在翅膀後身體的尾部,根據需要畫幾筆象徵性的羽毛。最後,在長尾羽末端畫兩筆象徵性的羽毛,這樣鳳書畫字主體創作就完成了。鳳書畫字的第一筆主線條很重要,鳳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變化姿態,都是由這一筆確定的,所以一定要事先設計好。如圖六 圖六

鳳書畫字跋文的撰寫,可以摘抄經典文獻,也可自己撰寫。我撰寫的跋文是:鳳乃象徵女性之神鳥。人類由女性孕育繁衍。大地、森林、山川、河海、天空、陽光孕育了生物。人由地球孕育而生,保護好生存環境即保護了母親,孕育人類之鳳才會更加美麗動人。

書畫字 書畫字

跋文的書寫,可根據自己的情趣而布局。為了豐滿鳳書畫字,增強其靈動性,我一般是隨形就勢來書寫。如圖七。 圖七

(三)馬書畫字

馬書畫字的創作,是借鑑甲骨文、說文古籀補、石鼓文、繁體字的筆畫,以馬的不同形態,抽象成十筆或十一筆畫創作而成。如圖八。

書畫字 書畫字
書畫字 書畫字

圖八甲骨文、說文古籀補中的馬字,馬頭部分是用馬的眼睛表示的。到石鼓文、篆字、繁體字,演化成了一橫。我在創作時,把馬頭用三筆概括而成,顯示出馬嘴、鼻子、耳朵。馬嘴或張或合,根據情境確定。馬脖 子部分由脖子、鬃毛組成,其筆畫按照石鼓文、篆字、繁體字的構成創作。在寫脖子、馬身時,一筆完成,使他成為主幹。根據需要,這一筆或直接畫出馬的一條後腿。馬字的四點或四條腿,根據馬或走或站,或跑或奔,或立或臥的不同動態,分別畫出。馬尾巴在甲骨文是用三筆寫成的。在創作時一筆畫出,馬尾巴要根據馬的姿態、速度,畫出不同動勢。這一筆要粗壯靈動,透出馬的精神、性格,速度狀態。如圖九 圖九

書畫字 書畫字

馬書畫字要根據馬的不同年齡,使用筆墨。幼馬潤墨用筆,壯年馬筆墨飽滿,蒼勁有力,有肌肉感;老年馬線條老辣,筆蒼墨枯,有飽經風霜之感。如圖十 圖十

2011年,北京榮寶齋老經理侯愷先生90大壽,我為他寫了一首七律以祝賀。11月22日去謁見他時,帶了一幅馬書畫字請他指教。他看後給予高度評價。

本文談了一些自己的創作體會,寫出來請教於方家。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