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論叢稿

書法史論叢稿

書法史論叢稿是一部2006年經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籍,由王煥林編著。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指導碩士研究生論文,我力求要同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確認選題,根據比較翔實的資料來證明觀點與學術價值,藉以反映作者紮實的基本功和大體獨立的研究能力;二是選題應該具有較好的可塑性,其副產品,亦即論文涉及的相關人、事、作品等有可能成為畢業後的一段時間內的研究對象,或是在資料整理與研究中發現新的問題等。好的論文要求達到發表水平,稍差而有潛力改進者也是如此。當然,這裡是指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言。碩士論文是治學的門徑,而不應該成為換取學位的敲門磚,但要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這一點,並且自覺地努力做好,卻不太容易,在某些情況下,學校教師的力量是抵不過社會的誘惑的。

吉林大學地處偏遠的東北,一年中有四五個月的寒冷冰雪天氣,外地、尤其是南方人能到這裡來讀書深造,都是一心向學的好學生。即使有所缺憾,也可以說是瑕不掩瑜,教師們仍會有足夠的耐心和熱情去指導他們的學習。煥林來自湖南湘西,土家族,錄取時我曾為此感到驚奇和欣慰,至於他怎樣在這裡熬過三個寒冷的冬天,我倒沒想過。煥林喜歡在古籍所資料室看書,入學不久,我就發現了這一優長,也聽到其他教師的稱讚,心裡很寬慰。肯用功,還要學會思考,果然,煥林在這方面也沒有讓我失望。我指導煥林的論文時,主要做了兩個工作,一是幫助他確認以徐浩為選題,告訴他要注意徐浩兩篇書論之學術價值的發掘;二是技術把關。在我指導的碩士論文裡,煥林是讓我比較省心的一個,聰明加上用功,順利通過是很自然的。

和許多想乾一番事業,想早一天感受現代生活的年輕人一樣,煥林畢業以後去了廣東中山,置身於經濟活動的浪尖,雖說是任教,到底和做學問不同。而從做學問的角度講,不能潛心面壁,是很難出成果的。在心裡,我覺得有點惋惜,直到他回到老家吉首大學任教,重新搞起學術,才和我有了聯繫。中間師生的一段空白,真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味道,回想起來不禁扼腕,說不清楚是什麼滋味。

近日煥林寄來行將付梓的《書法史論叢稿》,談里耶秦簡的一篇我新近看過,並推薦到《中國書法》雜誌發表。其餘關於顏真卿、徐浩的研究,或為碩士論文所有、或為其副產品,都是當年師生同研學術的寫照。看到它們,從十年前煥林的入學,到其畢業的三年間種種情形,一一浮現於眼前,雖曰恍如隔日,而鏡中的我已然鬢髮斑白了。十年不是一個短暫的日子。當煥林要我為他的文集說點什麼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既敘舊誼舊事,又為煥林重歸學術而竊喜。

作者簡介

王煥林,1965年生,土家族,湘西永順人,吉首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1995年考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受業於叢文俊先生,1998年獲碩士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連續兩屆榮膺(日本)“笹川良一優秀研究生科研成果獎”。主要從事書法藝術及語言文字研究,在《文獻》《中國書法》《書法研究》等專業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2000年獲“全國第五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200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里耶秦簡校詁》。

目錄

古代編

一、里耶秦簡文字書法論略

二、漢字行款淵源說

三、唐碑與“銘石書”的傳承

四、顏真卿研究

(一)、《乞米帖》考

(二)、《郭氏家廟碑陰》甄辨

(三)、顏體楷書的文字學考察

(四)、顏真卿、徐浩之比較

五、徐浩研究

(一)、導論

(二)、徐浩作品整理

1.碑版法帖的著錄及風格簡析

2.《張庭珪墓誌》勘補

(三)、徐浩書論考述

1.《論書》的書法思想

2.《古蹟記》系年及相關問題

(四)、徐浩、懷素交遊考

(五)、徐浩書法與唐代文化

(六)、結語

附:徐浩書法年表

六、釋懷仁《集王聖教序》說異

七、釋智果《心成頌》新探

現代編

一、徐悲鴻書法研究

二、沈從文書法研究

三、錢鍾書“破體”說商兌

四、錢鍾書《石語》勘正

五、現代書法批評“形而上”精神的失落

六、電腦與書法研究

附錄:書法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