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樓下社區

隸屬於惠州市惠城區。

基本概況

樓下社區位於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橋西街道城市中心,主要交通要道:水門大街、南門路、水門直街、塘尾街、長壽路、環城西二路、距市汽車站二里路。1950—1953年,屬第二坊辦事處命為為第七聯組。1954年改為第二辦事處第七居委會,1956年改為更樓下居委會,2005年1月與後所街居和會合併,仍稱更樓下社區居委會。總戶數3325戶,總人數11463人。在職人員8人,內退人員3人,退休9人。現屬老區,人民生活水平一般。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更樓下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社區工作

更樓下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經濟狀況

更樓下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社區管理

隨著新小區交付使用,適時成立和調整社區規劃布局,新成立城興、天城、春城社區居委會,使街道社區居委會達到15個。更樓下社區通過夯實社區建設基礎、促進居民自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重點,社區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推進社區“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擴大實行“敞開式辦公、零距離服務”工作覆蓋面,汪董、飛虹、鳳凰等3個社區完成“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全街道社區100%實行了“一站式”服務。2009年東城、興裕、金馨、宋詔橋獲評市級和諧示範社區。至此,街道共有3個社區被評為省級和諧示範社區,11個社區被評為市級和諧示範社區。城區建設有序推進,打造環境幽雅、宜居宜業的“品質新城”。狠抓企業“退二進三”地塊“推倒重來”的難得機遇,鼓勵重建項目出精品、求特色。一年來,累計完成盛世天城等新建工程建築面積128000平方米,完成區目標任務200%。實行“整體化”“退二進三”,積極回響區委關於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二進三”戰略,召開動員會,組織轄區內有條件企業實施“退二進三”,對占地面積較小的工業企業建議走聯合開發建設的路子。一年來,共有隆興集團等地塊共120餘畝土地成功掛牌、摘牌,用於商業、居住等項目開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