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煎餅

曲阜煎餅是山東特產,將小麥粉、玉麵粉等調成糊狀放入平鍋內攤烙後,放入花生、香椿等餡料後烙成。本品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入口即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說起煎餅,人們都知道它是山東的特產,它養育了我們山東千千萬萬的同胞。煎餅的歷史可以追述到一千四百年前,在侯白攥寫的笑話集裡就有關於它的記載 ,遠的不說 ,近代沂蒙老區的人們就是用煎餅支援前線官兵的 ,可以說山東的解放“有你的一半,也有煎餅的一半”。而現在山東人吃煎餅可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了 ,而是成為了山東特色的一種點心 ,而且製作精細 ,包裝各異。 尤其是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曲阜煎餅已經形成了一種特色,皮薄、餡多 , 吃起來香酥可口 ,滿口留香。曲阜煎餅由五穀雜糧歷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營養豐富,便於消化,古語說‘五穀為養’常食煎餅有利腸胃健康,其所含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對冠心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讓您在品嘗美味的同時又吃出了健康,一舉兩得。
但是現代商家為了追求”高產量”“高效率”“高回報”將煎餅改為機器製造,使其營養大量流失,其色、香、 味 亦大不如前,所以大家在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是機器還是手工的。以免上當啊 。尤其不要在景點區域內購買,因為在景點賣的都是機器的 ,而且生產日期沒有保障,看著價格便宜 ,可是買回家不好吃或不能吃 。機器煎餅中都加入了防腐劑和食用香料以及雞油,只能保持三天不變味。
說到曲阜煎餅,不得不提及酥客斯
【酥客斯】英文名( Sucss ),曲阜煎餅中最具代表的品牌,採用民間最傳統的生產工藝,用調成糊狀的雜麵攤烙後,夾入精配的餡料經多次手工烙制而成! 食品中加入粗糧,營養更豐富。酥客斯皮疏鬆多孔,單層薄如紙張,吃起來酥脆味香,滿口掉渣兒。食品中雖然不含任何添加劑,卻有著兩到三個月的保質期。
酥客斯也是孔子故里(曲阜)民間的一種傳統休閒食品,在古老的曲阜(魯國),農忙前與春節前,民間就有儲備“軍糧”的習慣,而這種食品比較容易保存,所以也就成為了挨家挨戶必選的食品了,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都能看到,經常有三五聚集的農家婦女圍在一盤“鰲子”旁烙餅,而這種薄如紙張的大餅,在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泰”的研發下,夾入餡料,發展成為今天的“酥客斯”。
【原料及製作】:
1. 麵粉,酥客斯所用麵粉不同於市場上的麵粉,大家都知道,市場上所售麵粉多少都添加了些增白劑,為了保證食品能更長時間的保存,酥客斯均採用最優質的小麥粉,自己磨麵沒有任何添加劑,並配合少量地瓜粉,高粱面,小米麵,麩皮等按照比例混合 …
2. 酥客斯主要的陷兒料就是有名的山東魯花大花生,另外還根據不同時節,加入頭茬嫩香椿、香菜、核桃仁、野生花椒葉、芝麻、花生油,以及特有的小磨香油等。
3. 工序:酥客斯的製作工藝主要分兩部分,第一,攤制酥客斯皮,將混合好的麵粉和成糊狀,用“鰲子”攤制加熱成型;第二,加入調配的餡兒料,繼續烙制香酥! 烙制好的酥客斯按照餡料和面料分為好多種, 但主要是 花生味,芝麻味和麻辣味。
【酥客斯文化】: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相關資料記載】:溲含米豆,磨如膠餳。扒須雨歧之勢,鏊為鼎足之形之,掬瓦盆之一勺。經火烙而滂淜,乃急手而左鏇,如磨上蟻行。黃白忽變。斯須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熱鐺,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於俄頃,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 … …
【酥客斯傳奇歷史】:酥客斯還有個雅名叫做“齋綃”,綃是古代的一種絲織品以其薄而柔著稱!而齋綃這個名字的由來有著一個感人的傳說!
相傳當年木蓮僧為了救母親來到了地獄!可是地府的判官卻故意的刁難!於是讓木蓮僧走過冥火鬼域才可以和母親相見!可是木蓮僧的孝心趨勢自己無論如何也要救母親脫離苦海!於是二話沒說縱身跳下了冥火鬼域.那裡不僅有熊熊的鬼火而且還有更可怕的就是又無數惡鬼在等待美味!可是這絲毫沒有讓木蓮僧退縮!也正是他的孝心感動了幽明教主地藏王!地藏王在暗中幫助他!把他的用黃綃僧衣變成了一張張香氣四溢的薄餅,於是眾餓鬼放開了木蓮僧享受那美味的薄餅,就這樣木蓮僧見到了自己的母親..........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感人的傳說,就在平板上攤這種餅!一來是受製作方法的影響!也是為了紀念木蓮僧飽受烈火煎熬救母親的感人過程! 而有些地方的寺廟更是在廟會(農曆的四月初八)這一天吃這種餅,一則是因為它的名字叫"齋綃"寓意著消災平安,二則也是為了紀念木蓮僧的孝心和地藏王菩薩的大慈大悲!也有的人家在廟會時吃“齋消”乞求災難消除,老人長壽!這種民間做法做法從古延續至今,現如今,除了曲阜當地民間農戶自己吃以外,也只有得魯食品有限公司依然採用這種最傳統的手工生產工藝,把“齋綃”做成了美味香脆的“酥客斯”。
-----------------------------------------------
【正宗傳人】相傳創始人為孔子第六十九代旁孫“孔繼灃”(1878年生),孔繼灃當時被稱為當地活財神,也被後人尊稱為“繼灃 老祖”,曲阜防山人士,勤懇的他開荒得到了了大批糧田,並種植香椿,生活過得很富有。但受祖訓教化及儒家思想的影響,他仁 義天下,深得民心。由於香椿產量過盛,當時又無法加工成商品。於是他帶領部分家庭婦女創立了煎餅作坊,敢於創新的孔繼灃在煎餅烙制時嘗試夾入了香椿、大蔥、花椒葉等配料,沒想到,煎餅一出,很受父老鄉親歡迎,同時也為他賺得一筆很大的財富。後 來這種夾餡煎餅送入了孔府給孔家的公爺品嘗時,一下子得到讚賞和認可。並被孔府作為貴重禮品多次進貢給道光皇帝,後來獨自 形成了今天的孔府煎餅。因孔府是皇帝所封孔子歷代嫡孫府邸,經濟實力雄厚,這種煎餅在聖地曲阜很快得到發展。而如今,當我 們探討曲阜煎餅的歷程時,不得不提及孔繼灃的長子孔廣鳳,孔繼灃雖是一生榮華富貴,但晚年被人騙賭,一夜輸去十八頃地和多 個商鋪(包括煎餅作坊),後來生活拮据,靠著兒子孔廣鳳和愛孫孔昭榮重拾舊業(做煎餅)度過難關。在孔繼灃去世後,曲阜煎 餅這一特色名吃不再響亮,原來的工人也各自回家,想吃的時候,這些人就會三五聚集,一起烙制,一傳十、十傳百的,在當地老 百姓的農家小院裡得到了普及,成為了香酥的“鹹碾擰”。但是,人們手工攤制餅皮時,卻再也攤不了那么薄,餡料雖差不多,也 沒有了原來那種撲鼻香味(據說繼灃老祖的夫人廚藝驚人,在和面和配料時都很有講究,為把煎餅進貢給皇帝,在配料上下了很大 的心血,這份精心打造的配方又豈肯外呢?)。孔昭榮的後代孔憲倫-孔慶霖都沒有再從事煎餅的生意,但是,鄉親們都知道他 們家做的煎餅比普通的煎餅好吃。直到孔慶霖的兒子孔繁昌,孔繁昌在梁山習武九年,一身豪氣,結交各路兄弟數百,每逢佳節, 自家特色煎餅自然成了朋友間往來的最好饋贈品,於是,曲阜煎餅在孔繁昌這一代又有了新局面,在各方朋友的宣傳下,曲阜煎餅 流傳到了泗水、兗州、鄒城、梁山等地,而孔繁昌的長子孔祥泰非常熱愛祖傳的這份煎餅事業,新中國成立後,和夫人徐氏共同研 發,在生產工具上加以改進,現在的曲阜煎餅延續了傳統的手工生產工藝,繼承了秘傳數代的配料特色香味,增加了產品種類,給 曲阜煎餅定義了一個新起點,並以長孫名字命名為“得魯煎餅”。所以,在煎餅市場魚龍混雜的今天,處處都打著曲阜煎餅、孔府 煎餅的旗號四處叫賣,而口味卻不一,為牟取暴力,手工改機器生產,失去了曲阜煎餅所獨有的特色。而如今,我們一起探討“正宗”這個話題時,可以給它下個定論了,曲阜煎餅 = 得魯煎餅(Dero Sucss) …….
【小編後記】曾和得魯煎餅的的現在傳人孔德魯先生是大學同學,在那段最美時光的假期歸途里,曲阜煎餅成為寢室兄弟們的最盼 ,偶爾聽他嘮叨幾句“美食是怎樣煉成的”,前些天,當我搜尋曲阜煎餅時,看到了那么多答案,疑惑至及,所以,諮詢了老同學 並整理了這份資料在此奉上這個小結,以解眾惑。曲阜煎餅在經過了繼灃-廣鳳-昭榮-憲倫-慶霖-繁昌-祥泰-令建-德魯十代人的傳承後,已經形成一個民間傳統食品生產工藝的結晶,如今的孔德魯不僅熱愛煎餅事業,而且也把產品銷往了全國各地,如果論曲阜煎餅正宗傳人,我想說孔德魯才是;如果非要談正宗曲阜煎餅,也只有“得魯煎餅”。
---------------------------------------------
【保存方法】:塑膠袋繫緊保存;不宜冰櫃冷凍。散裝產品的保質期可達3個月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