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三公

曬三公

曬三公即是所謂的曬“三公消費”,包括要公開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簡介

曬三公曬三公

早在前年坊間曾流傳過全國每年“三公經費”高達9000億元天文數字,雖然後來相關人士出來申明,查無實據屬於以訛傳訛,但老百姓質疑之聲一直未曾消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連官方也拿不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數據,至今仍是一筆糊塗賬。

中石化監管失控、“三公消費”超標的“標誌性事件”,給網民、給社會留下的思考並沒有結束,不少網帖仍在追問:“國企如何徹底告別肆意‘三公消費’的時代?”

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必須進一步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包括要公開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作為財政公開的重要措施,國務院要求2011年6月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

原因分析

曬三公曬三公

中石化“天價酒”事件似乎已塵埃落定:該降職的降了,該罰款的罰了。中石化之所以出現“天價酒”事件,除了對企業負責人的監管不到位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各級公司的大小“賬本”捏在負責人的手裡,“三公消費”的賬單職工看不到、搞不清。

應該看到,中石化等國企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發生公務消費不可避免。網民“ynhb”說,國企並非不能買酒喝、裝吊燈、搞招待,問題的關鍵是“你得明白花的是誰的錢、怎么花?有沒有制度、規範、標準、程式予以監督?亂花錢如何處罰、處理?” 成由勤儉敗由奢。中石化“天價酒”事件是鏡子,也是警鐘。

具體做法

中石化等大型國企要從根子上杜絕“天價酒”事件的發生,最具可操作性的辦法就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曬清楚、曬明白“三公消費”的賬單,建立健全公開機制,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不斷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理財水平。

屢現的“天價X”一次次警示我們:要根治這一現象,須建章立制、完善監督,猛藥得下、責任得究。只有當權力受到制約、監督機制日臻完善,各級部門的財務費用支出、成本核定、效益考核等都經嚴格把關、審核和控制時,“天價門”事件才能真正畫上句號。

公布

曬三公曬三公

2011年4月1日,財政部在其入口網站上公開了該部2011年部門預算,成為今年首個公開賬本的中央部委。該部2011年預算顯示,其一般公共服務(類)下的財政事務(款)方面的支出預算數為99,972.66萬元,比2010年增長29.40%。其中,用於行政運行支出為37,156.41萬元,比2010年財政撥款執行數增加6,594.15萬元,增長21.58%。

繼財政部之後,數家部委相繼跟進發布了2011年部門預算。4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在官方網站曬出自己的2011年部門預算。相較於財政部,該局公布的《2011年收支預算總表》、《2011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更顯簡陋,既未公開到“項”,也未出現具體指標的增減對比。相同的是,公眾關注的“三公支出”在賬本上難覓蹤跡。
國土資源部的情況稍好。6日該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1年的部門預算,以餅圖輔以文字說明的形式解釋了2011年收入及支出總體情況以及2011年財政撥款支出情況。在公開頁面Excel附屬檔案中的《國土資源部2011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中,有部分內容公開至“項”。而“三公”支出同樣未體現在該部的賬本上。

截至7月13日,國家文物局、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審計署、文化部、民政部、新聞出版總署等少數部門已公開“三公經費”。

審計署

7月11日,審計署公布“三公經費”,成為迄今為止公布“三公經費”最詳細的部門。數據顯示,審計署2010年“三公”決算數為2488.79萬元,其中因公出國費近617萬元、公務接待費865萬元、公車購置及運行費1229.65萬元(平均每輛車5.41萬元),公車費用占“三公”支出49%。

具體說來,審計署曬“三公”的最大亮點就是細,即,曬的內容不是粗線條,而是細紋路。比如,公開了其公務車編制和實有數:206輛,這在中央部門中開了先河;再比如,不但曬了2010年的“三公”預算,還曬了2010年的“三公”決算,這並不是國務院所要求曬的內容;此外,2010年審計署在公務用車方面的實際支出與預算相同,而2011年的相關預算少了24萬餘元。

就目前而言,審計署曬“三公”贏得了不少讚譽,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標桿。

農業部

農業部在公布的2011年“三公”預算中明確提出,該部本級及49家部屬二級預算單位今年“三公”預算為23802.67萬元,預算總人數為179548人(含3個部屬科學院及2箇中央直屬墾區),其中在職人員93041人,離退休人員86507人。按在職人員數計算,年人均財政撥款“三公”經費約為2500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年人均500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年人均1600元,公務接待費年人均400元。
此外,在這八部委中,農業部2010年的“三公”支出是最多的,達到23649.56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也是最多的,達到15140.2萬元,公務接待費在八部委中最高,達到3655.68萬元。

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2010年的“三公”支出也超過億元,達10454.99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達8256.08萬元。
交通運輸部“三公”支出包括部本級和部屬行政事業單位,共339個預算單位,截至2010年底,實有人數85642人,其中在職人員53873人、離休人員962人、退休人員24027人、其他人員6780人。記者據實有人數計算,去年交通運輸部人均“三公”經費支出約1220元。
2011年,交通運輸部“三公”預算也超過一億元,比去年實際支出增加540餘萬元,但就兩年的預算而言,2011年的預算有所降低。不過2011年該部公務用車支出預算達8871.75萬元,比2010年增加615.67萬元,令人咋舌。據交通運輸部解釋,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分布點多、線長、面廣,設立的派出機構、監督和救助站點達960多個,承擔著沿海、沿江、島嶼和內河的交通安全監管、公共安全和人命救助等職責,隨著交通安全監管、應急搶險保障等任務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漲,去年公務車輛購置及運行費支出預算比上年有所增加。

民政部

民政部公布,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合計1112.19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為415.04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為544.75萬元,公務接待費為152.4萬元。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合計1114.52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為436.17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為528.99萬元,公務接待費為149.36萬元。

文化部

文化部公布,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3688.69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701.95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300.41萬元,公務接待費686.33萬元。2010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合計3392.61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466.61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292.18萬元,公務接待費633.82萬元。並說明稱,此次公布的“三公經費”包括文化部本級和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29家直屬事業單位因公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三項。

全國婦聯

2010年全國婦聯“三公經費”預算和決算均為519.76萬元。今年全國婦聯“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515.82萬元,其中出國(境)費292.84萬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192.98萬元(較去年壓縮2%),公務接待費30萬元(“零增長”)。

國家安監總局

國家安監總局7月19日在其網站公布的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社團組織“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情況顯示,2010年,安監總局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用支出5162.1萬元。

一、本次公布的2010年“三公經費”執行數和2011年預算數,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45個行政事業單位、社團組織的“三公經費”匯總數,包括:總局機關本級及離退休幹部局、27個省級煤監局和76個監察分局等負責煤礦安全監察的行政執法機構、111個煤監事業單位、29個直屬事業單位及社團的因公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
二、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三公經費”中,公務執法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所占比例較大,主要是由於車輛是最基本的監察執法工具,同時煤礦安全監察執法工作又有著必須“下井監察、現場執法”的特殊性及“髒、累、苦、險、差”的特點。全國103個煤礦安監機構承擔著多達上萬個礦井的監察執法職責,礦點多且多分散於山區,自然環境惡劣,距離遠、路況差,因此導致車輛油耗、過路過橋費和車輛大修費用等車輛運行維護費用相對較高。
三、因公出國(境)費主要用於總局及所屬單位對外開展安全生產合作與交流相關業務,以及專業人員培訓等支出,具體包括:根據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訪問澳大利亞期間簽署的政府間合作項目及《中澳煤礦安全生產合作諒解備忘錄》,為引進和借鑑澳大利亞煤礦先進技術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提升我國煤礦及其他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開展的中澳煤礦安全培訓交流業務活動,以及開展對美國、挪威、紐西蘭等國家安全生產國際交流合作活動的支出等。
四、2010年財政撥款決算數是指201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資金實際支出數;2011年財政撥款預算數是指經財政部進一步壓縮核減後正式下達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數。
五、近幾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高度重視壓縮和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若干問題的通知》(中辦發〔2009〕11號)和財政部、審計署《關於壓縮2009年出國費等三項經費預算支出的通知》(財預〔2009〕23號)要求,嚴格出國(境)預算計畫審核,規範加強預算管理,制定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預算資金管理辦法》和《關於加強總局機關專項業務經費預算管理的若干規定》,健全公務用車使用管理制度,努力減少公務接待費用開支,採取各種措施嚴格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201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在2010年財政撥款決算數基礎上,進一步壓縮了511.61萬元,包括壓縮因公出國(境)費30.52萬元,壓縮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40.85萬元,壓縮公務接待費40.24萬元。

民航局

2010年度,中國民用航空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9346.38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2007.94萬元,主要是對外談判、技術交流與合作、人員培訓和參加國際會議等支出;車輛購置及運行費4894.91萬元;公務接待費2443.53萬元,主要用於涉外公務接待必需的場租費、交通費和工作餐費等支出。
2011年民航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8464.78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公務接待費均比去年減少,分別為1452.22萬元和1995.75萬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為5016.81萬元。

國家發改委

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使用財政撥款開支的“三公經費”3206.11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908.2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732.13萬元,公務接待費565.78萬元。
國家發改委的“賬單”相對詳細,比如,因公出國(境)費1908.20萬元所用的論壇、會議、對話、磋商、出訪、調研等活動名稱均一一列出,並且按照分類列出了詳細“賬目”多、雙邊合作機制及國際會議支出763.11萬元等。同樣,對於565.78萬元的公務接待費,也列出了相對詳細的會議、交流活動名稱。
2010年,國家發改委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732.13萬元,其中,特別列明了“因開展國際合作需要,新成立的國家節能中心購置公務車1輛(政府採購)”。

衛生部

2010年,衛生部“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4732.23萬元,實際支出4296.44萬元,比預算減少435.79萬元,減少9.21%。其中原因之一:因受援國原因,部分援外醫療隊未能按計畫派出。2011年,衛生部“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4666.85萬元,比2010年預算減少65.38萬元。
2010年,衛生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財政撥款預算2729.47萬元(含援外醫療隊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199.00萬元),實際支出2599.23萬元(含援外醫療隊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146.00萬元)。2011年,衛生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財政撥款預算2667.09萬元(含援外醫療隊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148.92萬元)。此項經費主要用於部屬(管)預算單位公務用車支出及援外醫療隊在當地的工作用車費用。援外醫療隊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占預算的40%左右。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三公經費”相對簡略,但重點對預算和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作出了具體解釋。比如,2010年知識產權局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預算367.45萬元,實際執行367.61萬元。知識產權局對於這個“超預算”解釋說:“國家知識產權局所屬單位人員較多,由於辦公用房嚴重不足,在外租用辦公用房,辦公地點分散造成公務用車費用開支相應增加。”並強調“今後,隨著新建辦公用房投入使用,公務用車費用可能下降。2011年預算360.1萬元,比上年壓縮預算7.35萬元”。

監察部

數據顯示,監察部2010年的“賬單”里,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花費最多,超過480萬元,主要用於車輛運行維護支出。
2010年,監察部“三公經費”支出財政撥款決算數為1126.56萬元,占預算的86.26%。
2011年監察部“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1254.40萬元,較去年有所壓縮。

發展研究中心

比起其他的“賬單”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這份“賬單”字數很少,基本上只列明了2010年“三公經費”的預算數和實際支出數,以及2011年的“三公經費”。但在公車費用上解釋了實際比預算增加49.47萬元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資綜[2010]97號文)批覆購車一輛”。

關注度

4月14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門預算。預算顯示,2011年,科技部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數為2,371,725.88萬元,比2010年執行數減少24,938.45萬元,降低1.04%。此外,在該部公布的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中,部分支出細緻到第三級即“項”,例如行政運行、機關服務等支出均有公開。不過對“住房保障支出”的公開有所保留,只公開到第二級,住房公積金、購房補貼等支出情況並沒有體現。
該部在對於財政撥款支出的說明中明確,核定科技部用財政撥款支出安排的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項經費預算4,018.72萬元。千呼萬喚的部委“三公”支出公開終獲破冰。
由於科技部是史上首次、首家公布“三公”支出的部委,因而相關內容一經發布,很快被媒體關注並大力宣傳。新華網首發報導《科技部公開2011年“三公”經費》, 《人民日報》也刊發題為《科技部公開今年預算“三公”經費逾4000萬》的報導以表關注。隨後跟進的媒體也著重突出了科技部的“破冰”地位,如《京華時報》刊文《科技部率先曝三公經費》、《第一財經日報》刊文《科技部領跑公開“三公”經費》、《廣州日報》刊文《科技部率先公布“三公”經費成首個公開三公經費的國家部委》等。而從數量上來看,相關新聞在15、16日的網路轉載量分別達到348、259篇,遠超除財政部之外各大部委公布預算時媒體投入的關注度。
媒體評論也多從正面肯定其積極意義,《京華時報》評論員文章《科技部打開三公消費的悶葫蘆》將科技部此舉形容為“科技部走出的這一小步,堪稱中國政務公開與反腐制度化走出的一大步”。
由於在科技部公開的支出說明中,涉及“三公”經費的僅有一行標題式的文字,因此《新京報》社論《首曬“三公”,勇氣可嘉疑問待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數據還有進一步細化公開的必要,比如,這三項經費預算具體各是多少,出國(境)費將用在哪些方面,是否必要;公務接待標準是多少,具體數目是如何確定的;車輛購置與運行費分別是多少,乃至配備的公車數量與規格情況如何。
《新華每日電訊》的時評《科技部曬“三公”,再證技術問題非障礙》則認為此舉用事實推翻了之前官方與專家歸結的“技術問題”。文章稱,一直以來,“三公”躲在“其他支出”裡面,對外聲稱存在“技術瓶頸”。科技部率先公開“三公”經費,說明“技術難題”只是一個幌子,只要有決心,隨時可以主動站出來“曬”。

公開方式

包括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人口計生委的預算表均僅公開至“款”這一層次(第二層),水利部的《中央部門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中有極少部分內容公布至“項”。其中,農業部、水利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的預算包括與前一年決算數額增減的對比。當然,無一例外地,這些預算表中都沒有體現出“三公”支出。這種公開方式導致媒體對公開預算“形式主義”的擔憂。

《今日早報》的時評《少了“三公消費”,賬本還有什麼看頭》指出了各種質疑出現的緣由:“三公經費”公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公眾知情,接受公眾的監督,通過公眾的監督促使政府預算更加規範、合法。如果公眾從中既看不到某個具體的部門以及具體的事項到底花了多少錢,也無法判斷這些錢到底花得合理不合理,這樣的公開沒有實際意義。

躲貓貓

就像很多領導幹部提拔任用公示在臨近周末發布那樣,不少部門的“三公經費”、“賬單”也技巧性地拖到了這些時段,目的已是很明了了,那就是儘量減少被關注度,最好是沒人關切,躲過一關。本該是要大大方方接受民眾監督和考量的賬單,卻成了“捉迷藏”式的遊戲,你懂我懂大家懂!
發布時間選擇“捉迷藏”,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那些三公賬單的數據,著實是令人糾結的。很多部門披露的“三公”數字過於粗略,通過籠統的數字,很難讓公眾判斷出這些支出是否合規合理。幾個籠統、粗略、“糙”得可以的數字,即使公開了,也滿足不了民眾的知情權,更不用說對“三公經費”起到監督作用了。

地方政府

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率先公布“三公”賬單,省級政府曬“三公”的大幕由此揭開。市級預算都編列到款級科目,部分重點支出編到項級科目,作為首個公布“三公經費”的地方政府,北京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對於具體數額,總數偏高,部分地方不盡合理。

經匯總,2010年北京市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11.3億元。
因公出國
數額:總費用1.3億元,市級因公出國(境)團組981個,6646人次,人均費用1.98萬元
構成:因公出國(境)費用反映市級黨政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一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包括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科技研討會、國際重大體育賽事申辦及參賽費用、文化交流(如參加“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和舉辦高素質人才海外培訓等。
公務接待
數額:公務接待費0.9億元
構成:公務接待費是反映市級黨政機關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外賓接待)費用。包括國際訪問、大型活動(如世博會、科博會)及外省市交流接待等。

公車開銷
數額:總開銷9.1億元,其中購置費3.3億元,運行維護費5.8億元
構成:購置費包含車購稅,購置車輛包括黃標車淘汰更新,執法執勤用車、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車輛報廢更新等。運行維護費包括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過橋過路費等支出。該數字包括為緩解交通擁堵封存的公車,封存公車仍需繳納保險費等費用。

評論

從目前曬出來的賬單看,顯然也出現了一些值得稱道的亮點,但也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很多單位選擇臨近周末甚至是要下班的時間公開,體現了躲避公眾關注目光的技巧性。而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來,許多部委的“三公”消費確實不少,這說明老百姓之前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尤其是目前各部委公開的“三公”支出的準確定義都是“財政撥款中的三公經費”,而在各部委的相關支出中,財政撥款僅是其中一部分,其餘事業收入、預算外收入等非財政撥款中,往往隱含著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間。
毋庸置疑,權力永遠不可能離開公眾監督與制度約束而孤立存在。作為行政中樞的首端中央部委理該成為“陽光行政”的表率,必須胸懷坦蕩地通過公開“三公經費”來真正接受公眾監督與制度制約,而不是玩弄那些精深老道的技巧,來跟民意“躲貓貓”。就目前已公布的“三公”賬本來說,其數據裡面是否存在玩“數字遊戲”的貓膩,是老百姓對於目前“三公”公開最大的質疑,而其中最大的“數字遊戲”可能從一開始就隱含於本次“三公消費”預算公開的框架之中,也即目前三公經費公布採用的“窄口徑”上。
既然“三公經費”已經注定逃不開老百姓挑剔的目光,那么,及時公開透明地向老百姓展示貨真價實的賬單,就成為政府部門無法繞行的選擇。從已公開的幾十個部委的“三公”賬目來看,有過於籠統、簡單扼要的,也有細緻詳盡一些的,有的受到公眾輿論褒獎,也有的仍引發批評反彈,這些都說明“三公”公開還需要更深化細緻些。
雖說社會輿論對一些政府部門公布的速度和數據質量存有質疑,但在輿論監督環境不斷鞏固的今天,這不太可能再成為曇花一現的遊戲。既然民意已經過河,政府部門也無法永遠假裝摸石頭過河,這一步邁出去就不大可能再收回來。中央部委曬“三公”賬單很可能將成為中國政務公開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專家建議

一些專家表示,對公眾而言,希望看到更多部委公布翔實的三公經費賬單,而不要籠統地公布幾個數字了事。此外,三公經費還應進一步擴大公開範圍,將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都納入其中,地方政府也應加快公開步伐。對拒不公開三公經費的地方和部門,應實行問責。

網友熱議

三公數據自從一公布,變激起了民眾的極大熱情,網民熱議:
中科院2010年公務接待費為9995萬元,相當於平均每天接待費為27萬元,比住建部全年還多1萬元;
農業部最捨得買車和養車,2010年車輛購置及運行費達到1.51億元;
國務院扶貧辦人均三公費最高為10816元,網友直呼:該如何扶貧?
最勇於壓縮接待成本的住建部,2010年其公務接待費的決算僅為26.07萬元,而2011年該項的預算更壓縮到13.95萬元。
還有處在風口浪尖的中國紅十字,2010年接待費為15萬元,2011年的接待費預算也驟降至3萬元,也惹來網友質疑:還不夠一頓飯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